文学届
-
永远的高峰永远的高峰纪念叶永烈先生珍藏版编委会 编本书旨在以科普科幻原创作品的形式来传承、弘扬叶永烈先生科普科幻创作的文脉,书写新时代科普科幻新篇章。本书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作者与叶永烈先生的交往、对叶永烈先生的回忆;并对叶永烈先生引发的科幻科普热潮进行的研究与探讨;还记录了“叶永烈科普科幻创作思想与实践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
苏东坡司马一民 著一代文豪苏东坡历经坎坷,曾两度在杭为官。元祐四年(1089),他担任杭州知州。赈济饥民,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彰显政治才干,树立卓著政绩;结交文人雅士,遍览杭城美景,创作无数诗词佳篇。作者遍阅史料,实地探访,充分挖掘苏东坡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将苏东坡对杭州的深情娓娓道来。本书带你穿越至宋代,认识“文化多面手”苏东坡,一起“恋上”杭州,感受古代杭城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宋韵魅力。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范仲淹魏福明 著范仲淹是北宋新型士人的杰出代表,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这体现在他一生的作为中。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多次遭受贬黜,还经历过景祐党争、西北御边,庆历新政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处理过许多涉及复杂伦理问题的个人及家族事务,如怎样安葬其母,如何平衡与继父朱氏家族的关系,如何设立“义庄”等等。本书对于这些问题都有较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大卫 ·S.雷诺兹沃尔特·惠特曼在诗中说尽了美国的一切,为的是消除在美国根深蒂固的各方面分歧。这部传记证实惠特曼史诗般的一生的所在,他的成就、梦想和渴望都为了美国。因此从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中,把他置于诗人的地位,这确定无疑。结合惠特曼的整个创作生涯,大卫·雷诺兹描述了惠特曼的创作灵感来自十九世纪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奴隶和大萧条时期的动乱;鲍厄里区“男孩”放浪浮华的生活;演员、演讲人和圣职人员们的激情说辞。我们也看到惠特曼协调他本人的情欲和同时代社会风俗的关系,以及他受到民众的热烈追捧这件事预示了广告和名流的大肆风行。精辟的研究,出彩的叙述,《惠特曼的美国》是一部成功的学术著作,它给传记类书籍注入了新的生命。
-
书香岁月 杨绛沈小兰暂缺简介...
-
凤凰之子 沈从文李家平本书融贯沈从文童年至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以平实而不失优美的笔触,讲述了这位传奇作家的青春故事:绝处逢生,少年从军,赴京求学,投身文学,登台授课,收获爱情。本书揭示了作家丰富的阅历对其创作的深刻启迪,鼓舞当代青少年学习其热爱生命、奋发上进的精神,积极发现美与生活的意义。
-
卡夫卡传[德] 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著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蕞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一直被认为是摸不透、含糊不清、既吸引人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的化身。这部传记把卡夫卡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放在1880年至1920年这一时期各重要文化思潮的相互联系之中加以考察。它展现的是游手好闲者和孤独者,旅行者和胆怯者,禁欲者和爱恋者,心醉神迷者和怀疑者,恐怖专家和讽刺大师……人们可以从卡夫卡作品在犹太神话和欧洲现代派之间的特殊地位中,获得对其艺术特性的新的认识。 本书将卡夫卡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同其作品的深奥性与神秘性放在20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思潮中加以考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民族学,以及布拉格的地域文化传统,描绘出一个立体的、轮廓鲜明的、背景清晰的、完整的卡夫卡。
-
屠格涅夫传[法] 安德烈·莫洛亚 著,谭立德,郑其行 译本书系“世界名人名传”系列丛书的一本。 本书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莫洛亚写的一部屠格涅夫传,全书共分五个部分,记录了这位给世界文学和我国现当代文学以重大影响的世界文豪的创作经历和人生轨迹,带领读者走进他迷人的艺术世界。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的屠格涅夫被誉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和小说家中的“抒情诗人”,他的人生和创作道路充满诗意和戏剧性。屠格涅夫以艺术家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社会风云的变幻,歌颂青年的激情和理想,抒写爱情的神秘力量。作者认为,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更表现在他对人类苦难的深深同情,表现在他总想竭力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谴责。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
漂泊少年 艾芜廉正祥本书介绍了艾芜的童年生活,以及艾芜在结束学业后毅然决定去缅甸、马来西亚等地半工半读的艰辛历程。艾芜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从漂泊生活和艰苦劳作中汲取写作素材。在结束南洋漂泊生活以后,艾芜回到上海以写作为生,在清贫窘迫的生活中坚持创作,终写出《南行记》,成为著名作家。本书既生动再现了艾芜艰辛坎坷的人生之旅,也以优美的笔调呈现了滇缅边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能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发。
-
忏悔录托尔斯泰 著,邓蜀平 译《忏悔录》创作于1879年至1882年间,托尔斯泰将其视为自己完整的精神自传,是自己毕生思想的总结。在《忏悔录》的创作时期“托尔斯泰主义”尚未真正形成,但是却为“托尔斯泰主义”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托尔斯泰主义”的纲领性作品,甚至可以说《忏悔录》是解读托尔斯泰晚年所有作品,乃至理解这位伟大作家一生的钥匙。尽管托尔斯泰的思想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正如俄国文史学家米尔斯基所言,《忏悔录》“是人类灵魂在面对生与死的永恒秘密时所做出的最伟大、最恒久表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