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爱伦-坡传约翰·特雷什埃德加·爱伦·坡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之一,因其开创性的侦探小说、恐怖故事和非凡诗歌而受到全世界的喜爱。他的生活是神秘和想象力的代名词,他塑造了现代文学的进程——而你是否知道,这位文坛惊悚大师,其实也是不折不扣的科学狂人?在这本传记中,作者约翰·特雷什探究了爱伦·坡艰难而辉煌的一生,描绘了一幅令人着迷又充满矛盾性的人物肖像。在那个娱乐、思考与科学界限模糊的时代,爱伦·坡有着对科学的痴迷以及毕生推进和质疑人类知识的雄心。他除了在文学界发表文章并四处奔走,也追求着非凡的科学猜想与独特的美学视野,点亮了 19 世纪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
-
熊式一[美国] 郑达熊式一是20世纪海外最知名的中国作家之一,陈寅恪曾以“海外林熊”之句将他与林语堂并举。他在1934年将中国传统剧目改编为英文戏剧《王宝川》,在伦敦连演900场,由王室到平民,家喻户晓。1935年,他成为了第一位登上百老汇舞台的中国导演,更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莎士比亚”。1943年创作的英文小说《天桥》亦大获成功,被翻译成了法、德、西、捷、荷等欧洲主要语言,畅销欧美。但他的传奇人生远远不止于创作,他还是中英双语译者、香港清华书院创校校长、BBC电台评论员、剧作家、艺术收藏家……
-
托马斯·哈代传[加拿大]迈克尔·米尔盖特 著,王秋生 译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的小说家和20世纪的诗人”。1982年,迈克尔·米尔盖特评述这位伟大作家传记的首版。之后,有关哈代的诸多新信息纷纷问世,其中很多已出现在米尔盖特本人编辑或与他人合编的哈代作品集里;与此同时,一些学术研究也挑战乃至颠覆了许多既定的假设。在这部经过广泛修订、全面重审、细致扩充的新版传记中,这位世界水准的哈代研究学者不但借鉴了这些新材料,而且充分发挥了他长期研究哈代生平及作品所得的深刻理解力。哈代生活中大大小小诸多方面都在书中得以全新阐释,包括他的家族背景,他作为诗人略显笨拙的摸索自学之路,他与首任妻子以及她与他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他的爱欲纠葛,他与那些抱负不凡的女性作者之间隐秘的合作,他参与自己官方传记的秘密写作,以及他如何借助召唤记忆的技巧将卓绝的创造力延续至耄耋之年。内容全面、详实可信、通俗易读,这部传记成为新一代读者深入了解哈代一生的典范之作。
-
文学纪念碑 米沃什传[波兰]安杰伊·弗劳瑙塞克 著,乌兰 李江颐 李佳 译米沃什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波兰作家、诗人,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本传记巨作中,作者安杰伊·弗劳瑙塞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生动图景,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作品的丰富语境。弗劳瑙塞克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经由立陶宛、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后荣归波兰克拉科夫,终老于此。作者花十年时间写就这部米沃什标准传记,无论深入程度还是厚重程度均在目前米沃什生平及作品研究专著中首屈一指。这本传记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而来,同时大量引用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收有四十张珍贵资料照片,图文并茂。译者系波兰语译者,直接从波兰语再现了传记风采,也展现了米沃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
我们仨杨绛1998年,钱锺书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本书开头,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则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安全的庇护所。第三部分则是记录了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笔记、信笺、图画等,皆由杨先生亲手书写说明。杨先生的文字含蓄节制,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2023年是《我们仨》出版20周年。我们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照片、家书、手札、日记等珍贵资料,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
阿拉伯文学巨擘林丰民 著纳吉布·马哈福兹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作家。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阿拉伯世界的绝佳视角,为我们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永恒的人性提供了经典的文本。本书聚焦于如何正确而富有深度地认识马哈福兹及他的精湛作品,采用权威的译本,从介绍文本依托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写作手法到细读文本,试图从全新的、专业的角度来向读者介绍马哈福兹及其背后的埃及历史与文化,拉近读者与马哈福兹的距离。
-
荷尔德林传[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著,何俊 译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一个哲学、宗教和诗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个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孤独者。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家庭教师、革命者,荷尔德林的一生都活在个人的和政治的紧张氛围中。在各种压力下,他最终精神崩溃,在图宾根的一座塔楼里度过了后半生。直到20世纪,经过后世哲学家和诗人对其思想的重新阐发,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他也由此成为德国思想界的一个神话。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位孤独诗人的一生。他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中透视出诗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晓畅、才华横溢的传记写作手法引领读者接近这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经典中的未知之谜。
-
大河无声张义奇 著《大河无声:李劼人评传》是张义奇先生收集资料并撰写的关于李劼人的传记作品,以翔实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展示了作家笔下激荡的时代历史进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其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本全面描写李劼人生平的传记。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全书以李劼人的生命轨迹为线索,采取“传”与“评”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重身份的文化巨匠的形象。
-
晚清大儒王闿运微雨江南 著《晚清大儒王闿运》为人物传记。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著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湘军志》《湘绮楼诗集》等。本书包括“异兆降奇才,清词隽句露头角”“平生帝王学,游说“诸侯”成割据”“直笔书汗青,鱼龙喷沫鬼神惊”“谁解素秋心,苍茫自写平生意”等十章,以丰富的史料、王闿运《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等为依据,从王闿运的立身、交友、授徒,乃至于为夫、为父、为邻等方面,以传主的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和历史记忆为主线,将个人的道路选择置于时代大潮下,采取众声喧哗的复调叙事方式,异常丰富地勾勒出王闿运“时过境迁心不移”极其不平凡而多维的一生,以及其在政治、经学、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1)集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于身的“晚清大儒”。(2)对后世影响深远且争议颇多的帝王学后一位大家:钱基博对他的评价则王闿运“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太炎反讽其“能近雅”。(3)众多弟子——杨度、刘光第、齐白石等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成就斐然。(4)湖湘文化的代表。
-
巴罗哈[西班牙]爱德华多·门多萨本书是“当代作家为经典作家立传”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该系列每一本都是由西班牙语世界的重要作家为他们热爱或熟悉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写文学评传,用文字记录西班牙语文学史上一些丰盈的创作生命。《巴罗哈:命运岔口的抉择》记录了皮奥·巴罗哈的一生。皮奥·巴罗哈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小说家,西班牙“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人物。1935年被选为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受尼采和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写有八十多部小说和十多卷论文。部分作品对二十世纪初西班牙资本主义社会有所暴露,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曾经从日译本翻译过他的短篇小说并以《山民牧唱》为题结集出版,并且赞扬巴罗哈是一位“具有哲人风格的为独创的作家”。在本书中作者带领读者回顾了巴罗哈的一生,并为读者选取了巴罗哈的经典作品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