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程抱一[法] Madeleine,Bertaud 著;李佳颖 译《程抱一:走向开放生命的旅程》涉及了程抱一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整个精神历程,它们从各个角度,采取不同的理论方法,揭示了程抱一先生所创造的多姿多彩的艺文世界的整体面貌和深层意义。这两次会议在巴黎和上海都引起广泛的兴趣,《程抱一:走向开放生命的旅程》精选了这两次会议的论文,编成这部论文集,献给国内的读书界,让广大的读者都能好地了解这位在中法文化的交汇处辛勤创作的文化使者。收在这个集子里的论文按照巴黎会议和上海会议发言顺序的先后排列。
-
上海鲁迅研究2015冬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上海鲁迅研究2015·冬》主要包括“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作品研究”、“鲁迅同时代人及相关研究”、 “史料·辩证”、“综述”、“读书杂谈”、“鲁海漫谈”、“海外鲁研”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20多篇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国内外特新特前沿的国内外鲁迅研究状况。
-
王安石传梁启超 著历史上,没有比王安石更孤独的了。他一生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一直干到宰执。他“在朝不蓄势,在野不蓄钱”,品格高洁。他有勇气,有担当,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临危受命,以激进的国家主义为理想,对帝国进行了一次整体配套性的体制改革,却最终无法打破历史的闭环。吴晓波甚至认为,中国走向闭关锁国,正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失败。梁启超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及其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变法内容、成绩及失败等几个方面,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力图还原王安石的真实面孔。
-
中国苏轼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编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中国苏轼研究(第5辑)》收入了“苏东坡对白香山的受容——咏梅诗的视角”、“苏诗理趣论”\“论苏轼早期的山水宦游诗”、“苏轼词中的“自证”意识”等。
-
啸傲江山一黾翁孙列 编为纪念王学仲先生九十周年诞辰而出版的这套文集,是在王学仲未曾面世的海量手稿、图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黾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以黾翁自述、学界评述、亲友怀思、口述实录、悼念纪实及王学仲年表为主旨编校而成的。作为黾学研究的新史料和成果,读者可以通过《啸傲江山一黾翁 王学仲纪念文集(上编)》中客观记载的黾翁言行和诸家论调,身临其境地领受黾翁风范,感悟黾翁从艺之道。
-
啸傲江山一黾翁孙列 编为纪念王学仲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出版的这本文集,是在王学仲未曾面世的海量手稿、图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黾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以黾翁自述、学界评述、亲友怀思、口述实录、悼念纪实及王学仲年表为主旨编校而成的。读者可以通过《啸傲江山一黾翁:王学仲纪念文集(下编)》中客观记载的黾翁言行和诸家论调,身临其境地领受黾翁风范,感悟黾翁从艺之道。
-
张胜友评传钟建红 著;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书法家陈奋武题写书名的《张胜友评传》,全书20余万字,由“引子”“文学梦”“散文,文学人生的启航”“在报告文学的世界里”“报告文学与影视联姻”“出版改革家”等6部分组成。书中着重论述了张胜友将报告文学与影视结合,开创了新的文体美学。附录则收录了张胜友创作年表、对张胜友作品的评论和媒体采访索引,以及丁晓平撰写的报告文学《张胜友:一朵爬山的云》。
-
忧国诗圣姜正成 著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以天下为己任”,对唐代政治、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反映。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历史时期,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痛苦。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政治挫折、逃亡、贫穷、饥饿、疾病、儿女夭折、兄弟离散,所有这些都使杜甫的肉体和精神长期受到煎熬和折磨。当然,也正是这些灾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他把所有的痛苦和思考,变成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篇。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并不限于简单地呈现历史,而是带有作者深沉的爱憎和思考。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将来的希望。
-
乔伊斯传[美] 理查德·艾尔曼 著;金隄,李汉林,王振平 译与乔治·佩因特的《普鲁斯特传》、利昂·埃德尔的《亨利·詹姆斯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传”的伟大作品,是一部学术要求极高同时又富有人情、令人心胸开阔的扛鼎式的巨著。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对乔伊斯的相关材料可谓穷搜冥讨,包举无遗,举凡死亡证明、抵押账单、法官访谈录、会议纪录、广播文稿等等,在艾尔曼眼中,无一非可用之材。难得的是,他不是要以这种方式炫奇斗博、夸示学问。正如乔伊斯选中布卢姆这个卑微的小人物装载和转送纯洁、善良的人类思想,艾尔曼驱遣这些细末琐屑、似乎无关宏旨的细节,是为了活生生地描画出一个丰富驳杂的文学巨人的血肉之躯,让读者在礼赞他的伟大的同时,克服对他的敬畏。
-
译界奇人顾艳 著林纾是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尤以翻译闻名于世,近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周作人等都曾痴迷于林译小说。林纾之为译界奇人,在于他本人不懂外语,是由合作者口译、他落笔成典雅的文言译文,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炮打响后,一生共译180余部西洋小说,其中许多是世界名著,如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德》、托尔斯泰《恨缕情丝》、塞万提斯《魔侠传》、司各特《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迪福《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也确立了林纾是中国近代文坛开山祖师及译界泰斗的地位。林纾早年是维新派,民国以后对尽废古文不满,虽遭新文化运动很多人物猛烈攻击而不悔。他以翻译为生计,以桐城派古文创作为性命,因其顽固保守,不合时宜,他的贡献和地位并未得到公允的对待。本书以林纾生平为线索,用文学笔法讲述了林纾一生的丰富经历,力图还林纾真面目,并还他应得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