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端木蕻良传孙一寒 著端木蕻良一生分二个大阶段,一是认识萧红之前,二是萧红病故香港之后,《端木蕻良传》分十四章,从以下七个方面:一是祖居地的往事,二是出生后至走出故乡的童少年时代,三是离开故乡到认识萧红之前的人生故事,四是认识萧红(大陆阶段)五是与萧红在香港,六是萧红病故后回到大陆的文革前阶段,七是与钟耀群相识结婚直至逝世。
-
诗意人生姜正成 著苏轼从小研读经史,受儒学理想影响较深,以天下为己任,仗义执言,奋不顾身,不肯做圆滑的官僚,不盲从,不徇私,始终保持黑白分明、表里如一。在地方官任上,他也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努力兴利除弊。作为一个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他拥有坚定执着的品格。而另一方面,经历多年宦海风波和人生挫辱的苏轼,也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卑琐和险恶,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他因此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追求解脱,把老庄哲学从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的立场,看待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及世间的是是非非,与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顺乎自然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当种种不幸袭来之时,他都以一种旷达的宏观心理来对待。既然人只是暂时寄居在这个世界,那又何必过分执着呢,不如诗意地栖居,追求艺术化的人生。苏轼为后来在类似社会条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因而获得他们普遍的尊敬。苏轼的思想性格是极其丰富、多面的,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
气节文章陶江 著蒋士铨是我国清代乾隆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一生诗文词曲无一不工。《气节文章 蒋士铨传》以蒋士铨生平为线索,以饶有兴味的真实故事为表现形式,重在体现蒋士铨先生的人格、信念、气节。以散文体的叙事方式,按照人物命运的走向、脉络,结合蒋士铨先生的戏曲及诗文成就,努力做到全方位展现蒋士铨先生高深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学问根基。蒋士铨一生坎坷,早年随父游学山西等地,后归铅山参加科举考试,于三十三岁中进士。其性情刚介耿直,在翰林院编修任上,拂袖而去,遁身扬州等地任教十余年。母亲去世后,回到南昌。后闻乾隆帝传召,古稀之年进京,才三年,因病重归故里,于南昌筑藏园栖身,最后于藏园瞑目离世。
-
孤独的梦想家[奥]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著;吴玉英 译《孤独的梦想家:巴尔扎克》作者以流畅自然,幽默感十足的笔法,详细描写了巴尔扎克真实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作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非凡的文学成就。全书笔调流畅自然,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巴尔扎克的了解。
-
大道正果蔡铁鹰 著作品以时间为脉络,以《西游记》的诞生为线索,从生活历程、思想发展、社会生活、人文活动诸多方面,着笔于有代表性的侧面,放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展示,书写了明代小说大家吴承恩的一生。作品思路清晰,人物的生活及文学创作活动顺序展开,描写和论述兼及,事实考证力求有所本,也注重了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文字表达清楚,有书卷味。
-
鲁迅传 搏击暗夜陈漱渝 著《鲁迅传 搏击暗夜》是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竭尽心力之作。这是一部以资料考证见长的史传,但比一般资料性读物多一些理论色彩,又比一般理论专著多一些文采。作者以时间为经,重要的人生场景、事件为纬,通过对鲁迅先生行迹的考辨、交往的记录,以及时代风气、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综述,深入而立体地活化出鲁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显了真的勇士——鲁迅先生一生与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灵魂的黑暗面坚忍搏战、从不妥协的精神。《鲁迅传 搏击暗夜》资料翔实,内容言之有据,论述清晰充分、真切感人,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也不妨作为文学青年和文科学生学习鲁迅的入门书。
-
一个都不宽恕陈漱渝 著本书收入20世纪早期以鲁迅为旗帜的文化新军与复古派、现代评论派、“民族主义文学”、“革命文学”等的论争,论争人物涉及章士钊、吴宓、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郭沫若、顾颉刚、高长虹等人,为鲁迅参与的历次论争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史料,也为研究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鲁迅的论辩文字,思考缜密,逻辑严谨,形象鲜活,讽刺辛辣,幽默睿智,用语凝练,贯穿始终的,是其上下求索、永远进取的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挺直脊梁、永不言败的精神,严于自剖的精神。
-
现代中国作家面面观翟德耀 编《现代中国作家面面观》(翟德耀主编),概括了本书的特点。现代中国作家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现代中国文学尽管只有100年的历史,但却蕴含丰富、异彩纷呈,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家和名家。而作为在这一领域从事专业研究的研究生,关注作家们的创作个性和文学贡献,以作家论为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取向,正是情理中事。或面对不同作家,或面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侧面,或面对作家们创作的某种文学现象,研究生们只要能够准确把握对象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开拓空间,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而不是拾人牙慧,不是东拼西凑,那么就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确定题旨,着手写作。选题通常是一种自主行为,与个人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和学术方向密切相关。论文撰写,文责自负。指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因势利导,拓展深化,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能拔苗助长。唯其如此,收在本书中的学位论文才涉猎宽泛,各有观照:就研究时段言,或前期或新时期;就研究对象言,或大家或名家;就研究方法言,或传统或新锐;就研究成果言,或有新进展或有新发掘。现代中国文学是一座由作家们构建的高山,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高山,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察看,综合观照,终究是可以见到“庐山真面目”的。
-
昌耀评传燎原 著;李宏伟 编昌耀是当代重要的一位诗人,也是被诗歌界广泛认可的一位大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昌耀的重要性,他的写作对汉语诗歌的塑造与贡献必将为更多人认可。昌耀堪称苦寒的一生,其在高原之地、近乎隔绝之所,如何以一种孤决的斗士之心进行创作,他敏感、细腻、自尊的心灵,如何在婚姻与爱情的波澜中起伏,他又是怎么以操之在我的决绝,做出一次腾跃,把死亡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都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评论家燎原是昌耀忘年挚友,《昌耀评传》是他对老友的还愿,也是他对中国诗歌的卓越贡献。本书将昌耀的经历、作品相结合相对照,将诗人昌耀和他的经历纳入到中国的剧烈动荡、变化的时代中来观察与考辨,文中涉及到知识分子的自主性与时代选择机制、地理环境对诗人创作决定性的影响等等,都极具洞察力。燎原的文字斑斓,运思深远,情感丰沛,可以说,《昌耀评传》不但是一个诗人的评传,也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精神样本。本书是修订版,主要修订工作为:一是增补了部分资料,二是强化了相关评述,其余工作则是文字上的微调——以使表述更为干净、精确。
-
中国籍犹太裔女诗人朱白兰生平与作品选林笳 著朱白兰(Klara Blum,1904—1971),原名克拉拉?布鲁姆,出生于富裕犹太家庭,1937年与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戏剧运动先驱朱穰丞认识并相恋。朱穰丞失踪后,她辗转来华寻找恋人,后加入中国国籍,取名朱白兰,长期在高校教授外语。终其一生,朱白兰没有再见到朱穰丞,也不知道恋人因为莫须有的“间谍罪”已于1943年死于西伯利亚劳改营。朱白兰主要从事诗歌、小说的创作和翻译,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反法西斯为主题。来华后,其创作围绕着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进行,对中国有着热烈深厚的感情,以中国为第二故乡。朱白兰其人及作品的研究、出版,国外正方兴未艾,但在国内尚属空白。本书是朱白兰生平与作品的结集,对朱白兰的传奇人生、作品艺术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撷选朱白兰的诗歌35首、一首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4篇(含节选)译介以飨读者。全书分四章,同时附录朱白兰翻译成德语的毛泽东诗词两首和朱白兰年谱。第一章详细勾勒了朱白兰的传奇人生,讲述她成长于富裕犹太家庭,但同情穷人、反对封建传统,支持工人运动,并逐渐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来流亡苏联,认识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话剧先驱朱穰丞,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朱穰丞失踪后,朱白兰辗转来华,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以此为创作题材,在世界文坛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第二章对朱白兰的作品艺术进行了剖析,指出朱白兰的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家园、战歌和中国情,中国题材、中国形象是其作品的独特魅力。第三章选译了朱白兰的诗歌35首,涵盖朱白兰创作的各个阶段,题材涉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革命建设等内容,让读者对朱白兰的诗歌成就有清晰的了解。第四章则选译了朱白兰一首长篇小说和4篇中篇小说,小说题材范围覆盖中国社会农、工、商、学各个领域,贯穿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让世界人民通过她的作品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