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家、社会学家
-
中国出版家·冯雪峰张国功 著冯雪峰(1903一1976),原名福春,笔名画室等,浙江义乌人。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1921年入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杭州期间,冯雪峰与同人结成湖畔诗社,编辑《湖畔》诗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积极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论著作、编辑进步文艺报刊,大力推动左翼文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3月一1958年4月)与《文艺I报》主编( 1952年1月一1954年11月),对人民文学出版事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016年,十二卷本五百余万字的《冯雪峰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中国出版家·张静庐王鹏飞 著本书是出版家张静庐的出版传记。张静庐(1898—1969),原名张继良,笔名“静庐”,浙江慈溪人。现代知名出版家。1920年进入泰东图书局任编辑,后相继担任联合通信社、国闻通讯社、商报馆记者、编辑,创办《七邑周报》、《宁波日报》、《宁波周报》等报刊,创办光华书局、现代书局、上海联合书店。1934年,创办上海杂志公司。1943年,协助黄洛峰成立新出版业联合总处。1949年后张静庐相继担任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营企业处处长、出版总署专员,1955至1965年期间,先后任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代史组组长及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他主要著述包括小说集《落英与狂蝶》、个人自传《在出版界二十年》及《革命后的江西财政》、《中国的新闻纸》、《中国的新闻记者》、《中国小说史大纲》、《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等。
-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 著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大师的育人智慧,汲取优秀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终身、成人成材。
-
丁玲张卫本书依据书信、日记等一手资料,以诚挚的情感和素朴的语言,记述了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丁玲“飞蛾扑火”般地执着追求理想,虽历尽坎坷大起大落,但矢志不移,深入探索了丁玲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丁玲早期形象。对青少年读者崇高品格的养成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熏陶意义。
-
我与冯至姚可崑《我与冯至》是冯至的夫人姚可崑在八十五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先生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却充满温情。本书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同时借助冯至先生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从两人“不打不相识”、阔别两年后一起在德国学习、步入婚姻写到回国后辗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记录期间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两人交游的朋友。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如姚可崑所写:“我们和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都不免要经历必然的苦难和欢乐……生活很平凡。平凡的人走着平凡的路。”
-
蒋南翔传方惠坚 郝维谦 宋廷章 陈秉中蒋南翔同志是我党著名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长期从事青年培养和教育工作。......
-
全国道德模范王瑢 编,张新国 绘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二辑)》之一种,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知名指挥家曹鹏的故事。曹鹏早年是新四军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学苏联,学习交响乐指挥艺术。期间曾指挥全苏广播交响乐团演出中国作品全场。回国后他就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曹鹏在退休后,致力于关爱自闭症孩子,成立“上海曹鹏音乐中心”,建立“曹鹏教育基金”,并通过“天使知音沙龙”等项目,让音乐改变不幸家庭孩子的人生轨迹,使他们再获新生。为褒扬曹鹏作为一个指挥艺术家,在教育和慈善事业上的努力和成绩,使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发挥感动和激励人心的力量,2021年,他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
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六年朱秀婷《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六年》是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自己是如何运用中西方教育理念陪伴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并把自己遇到的和家长们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总结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大量真实的故事和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可以学习借鉴,走一条捷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难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方案。
-
回忆祖父丰子恺丰南颖,丰意青上海陕西南路的长乐邨93号,是丰子恺晚年的故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丰子恺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挫折与磨难。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写文、作画,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本书为丰子恺长子丰华瞻的长女丰南颖、次女丰意青合著而成,回忆了祖父丰子恺在生命最后十几年间的点点滴滴,有喜悦,有愤怒,有无奈,有和解,文笔平实,感人至深。
-
红墨水吴家玮28 岁到41 岁,当了博士后、教授、系主任。在圣迭戈加州大学当了两年 “助理物理研究员”后,既不愿意接受哈佛的“赐予”,又不愿意接受别的大学聘请,而是选择到西北大学自起炉灶,做好教研,开拓自己的科研领域。在学术界初露头角,获得几位理论物理界卓越人物的赏识,令西北大学另眼相看,把我越级递升,五年里从助理教授升到正教授,第六年当上系主任。在系里、院里的会议上坦诚发表己见,参与制订了一些关键的学术和人事政策,使校内高层委以行政重任。这些不同方面的努力,无意中为踏进大学领导层做了准备。“保钓运动”及尼克松访华让我们这群留学人员走出象牙塔,从怀念故国走向关怀祖国,从“忆根”走向“寻根”。参加留学人员活动,接待祖国来访学者,唤醒了民族意识,从“寻根”走向“追根”。回国访问讲学、进行教研合作、推动中美交流、邀来首群“访问学者”、更为科学院和高教部安排一批批访问学者,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播下种子,让我从“追根”走向“归根”。每走一步,不知不觉为落叶归根做了另一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