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家、社会学家
-
汤国梨传闻海鹰 著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苕上老人,出身浙江桐乡乌镇平民之家。汤国梨九岁失怙,在乡帮助寡母操持家务,好学的她利用两年私塾基础、一本康熙字典,研读《白香词谱》和《诗韵大全》,习诗填词。她一生不懈学问,终成近代中国一代知名诗人词家。汤国梨是桐乡小镇走出去的才女,是大学者章太炎最贤惠的妻子与最坚定的战友,是鲁迅、钱玄同等章门弟子最敬重的师娘,是最坚定的抗日主义者、最热情的新中国成立欢呼者、最衷心拥护统一的爱国者,其睿智与坚韧,予人启迪与鼓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近代中国新女性。
-
一代师表金嵘轩夏海豹,陈伟玲本书是纪念浙南著名教育家金嵘轩的文章汇编。金嵘轩(1887—1967),温州瑞安人,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院,回国后受聘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兼任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教职,后升为校长。金嵘轩担任过永嘉济时中学、瑞安中学等多所学校校长,三次出任温州中学校长。毕生奉行知行务实,桃李满天下,给温州乃至全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本书全面收集有关师友、学生、家人回忆金嵘轩的文章,并挖掘新的史料,新写了口述访谈录,精确真实又生动地彰显了这位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
籀园守门人梅冷生卢礼阳本书为“温州学人印象丛书”新一种。晚近温州文化圈流传“事必言籀,言必怀梅”一语。所谓“籀”,即指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前身),而“梅”,则为本书的主角图书馆老馆长梅冷生先生。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浙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浙南图书馆事业的杰出代表,现代知名诗人和民主人士。梅先生平生以继承永嘉学派的优良传统为己任,以文章气节相砥砺,在乡邦文献(包括文物)的征集保存方面劳苦功高,贡献卓越。因而被誉为籀园的“守门人”。 本书包括三组文章,以师友回忆文章为主体,作为第一组;第二第三组,一组为师友唱酬之作,另一组为师友日记辑录。后两组作为知情人或当事人的别样记叙,不可或缺。作者包括夏承焘、王季思、吴鹭山、赵万里、夏鼐、苏渊雷、樊祖鼎、许思言、潘国存、胡福畴、冯增荣、郑少梅等数十家。此外,收入《梅冷生集》与《梅冷生师友书札》集外之作。这对于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梅冷生的为人与志业,探讨籀园与晚近温州学术事业的渊源,提供一份“别具一格”的文本,足为知人论世之助。
-
中国出版家·冯雪峰张国功 著冯雪峰(1903一1976),原名福春,笔名画室等,浙江义乌人。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1921年入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杭州期间,冯雪峰与同人结成湖畔诗社,编辑《湖畔》诗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积极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论著作、编辑进步文艺报刊,大力推动左翼文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3月一1958年4月)与《文艺I报》主编( 1952年1月一1954年11月),对人民文学出版事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016年,十二卷本五百余万字的《冯雪峰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中国出版家·张静庐王鹏飞 著本书是出版家张静庐的出版传记。张静庐(1898—1969),原名张继良,笔名“静庐”,浙江慈溪人。现代知名出版家。1920年进入泰东图书局任编辑,后相继担任联合通信社、国闻通讯社、商报馆记者、编辑,创办《七邑周报》、《宁波日报》、《宁波周报》等报刊,创办光华书局、现代书局、上海联合书店。1934年,创办上海杂志公司。1943年,协助黄洛峰成立新出版业联合总处。1949年后张静庐相继担任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营企业处处长、出版总署专员,1955至1965年期间,先后任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代史组组长及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他主要著述包括小说集《落英与狂蝶》、个人自传《在出版界二十年》及《革命后的江西财政》、《中国的新闻纸》、《中国的新闻记者》、《中国小说史大纲》、《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等。
-
丁玲张卫本书依据书信、日记等一手资料,以诚挚的情感和素朴的语言,记述了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丁玲“飞蛾扑火”般地执着追求理想,虽历尽坎坷大起大落,但矢志不移,深入探索了丁玲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丁玲早期形象。对青少年读者崇高品格的养成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熏陶意义。
-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 著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大师的育人智慧,汲取优秀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终身、成人成材。
-
我与冯至姚可崑《我与冯至》是冯至的夫人姚可崑在八十五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先生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却充满温情。本书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同时借助冯至先生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从两人“不打不相识”、阔别两年后一起在德国学习、步入婚姻写到回国后辗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记录期间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两人交游的朋友。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如姚可崑所写:“我们和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都不免要经历必然的苦难和欢乐……生活很平凡。平凡的人走着平凡的路。”
-
泰伯文化研究 壬寅集潘文龙泰伯是吴国开创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被树为高尚品德的典范。近年来,学界日益重视对泰伯的研究,但普通读者仍是只知其名,不甚了解。本书以史记笔法,或夹叙夹议,或篇末评说,既严谨有据,又生动有可读性。突出人物特色,有政治谋略、军事战功、吴越文化,也有肝胆侠义、传说故事、虚实相间,有很强的可读性。《泰伯文化研究·壬寅集》系2021年苏州市泰伯文化研究会对苏州市泰伯文化和吴文化研究的 新成果。
-
蒋南翔传方惠坚 郝维谦 宋廷章 陈秉中蒋南翔同志是我党著名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长期从事青年培养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