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思想家
-
大学士孙承宗杨延欣本书以明末天启年间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的生平业绩为主线,再现了明清之际的社会面貌、宫廷生活、官场风云和战争场景,刻画了孙承宗、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公布扬了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忠贞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人格品质,鞭挞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
隔膜与猜忌吴永平 著本书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筹备期间文艺理论家胡风的境遇、困惑与挣扎说起,导出小说家姚雪垠解放前夕被打成“国民党特务”的一桩历史“公案”,然后叙述上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胡姚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勾勒出这两位文坛“箭垛”式人物命运的交错、纠葛和碰撞,全面披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整风期间胡风等发动的一场“整肃”运动及其对一些进步作家的误伤。 本书的部分章节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并因其材料的鲜为人知和由此得出的新结论而广受注意。譬如李慎之去世后,李普曾在悼念文章中谈到两人对永平一篇文章的议论:“不记得哪一份报刊(大概是《炎黄春秋》)最近披露了抗战时期胡风在重庆发动他那班朋友批评姚雪垠的事。我也看了那篇文章。慎之说披露这件事很重要,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胡风。我说看来胡风相当‘左’,宗派主义情(绪)相当浓。他表示同意。”(《悼慎之》)当然也有与永平相左的观点。这都很正常。倘若就此展开争鸣,应能使学术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达到一个新水平。我对永平涉足的领域没有下过工夫,对具体问题没多少发言权。这里,我想谈的是永平的治学方法和特点。
-
马礼逊评传顾长声 著清代中国海禁重开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的接踵来华,成为晚清以及民国时代中外交往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事实上这个成分复杂的特殊群体的在华活动,涉及到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已远远超越传教范围。本书根据第一手资料,为其中最著名的人物马礼逊立传。该书内容是以历史纪实笔法描述了马礼逊在鸦片战争时期从传教士、东印度公司翻译官,到出任英国政府副领事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阅读趣味。传中大量引述档案文献、书信日记,以及作者采访这些人物后裔亲属所得的口述史料,多系一般专书中罕见,从而为从事近代史学习和研究的广大文史爱好者,以及各专业学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本书根据第一手资料,为晚清以及民国时代最著名的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立传。该书内容是以历史纪实笔法描述了马礼逊在鸦片战争时期从传教士、东印度公司翻译官,到出任英国政府副领事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阅读趣味。传中大量引述档案文献、书信日记,以及作者采访这些人物后裔亲属所得的口述史料,多系一般专书中罕见,从而为从事近代史学习和研究的广大文史爱好者,以及各专业学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
积微翁回忆录杨树达暂缺简介...
-
学界拾遗韩子渝本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 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
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董作宾甲骨学大师董作宾先生(一八九五~一九六三年),河南省南阳市人,原名守仁,字彦堂,号平庐。董作宾先生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董作宾先生知识渊博,涉猎广泛,包括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古年代学、古地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董作宾先生著作等身,留给我们专著十余种,论文二百多篇,现已由严一萍先生辑为《董作宾全集》甲、乙编共十二册出版(艺文印书馆,一九七七年)。本书“平庐影谱”部分所收图片,系董作宾先生生前亲手拍摄的历年照片之精华,原书名为《平庐影谱》,为方便非专业读者理解,今增加总书名为《走进甲骨学大师董作宾》在国内外首次公开发表,因该书图影均出自大师本人之手,故弥足珍贵。其子台湾董敏先生负责编选,并由王宇信先生位之作序,由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阳张坚先生撰写传略。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凯勒 原著,创世卓越 改编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感动……这里记录了一个聋哑人凭籍自己惊人的努力,改变自己苦难命运的经历,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世界里,她的坚强自信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海伦•凯勒这位19世纪最了不起的人物,一生创作了十四本书,其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以其旷世之美,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名篇。坚强面对:当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又无助,她一次又一次克服了软弱,选择了坚强……接受挑战:面对生活的困境,她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奇迹!拥抱世界:自己生活在茫茫黑暗世界中,她却把目光投向需要帮助的她人,把爱之光洒满世界……
-
张之洞李建良 等著为末代王朝呕尽最后一滴血的封疆大使,风雨飘摇中的稳健人生。张之洞,少年聪慧,身形似猿,传说为将军山灵猿转世;榜中探花,历任湖北、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略,办实业、造枪炮、勤练兵,为晚清王朝呕尽最后一滴血。
-
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林良富郭华、宋国才林良富老师是一位智慧型的教师,既能宏观把握又能脚踏实地,处处显示出他的教育智慧。他能从书法三境界中悟出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把课上得扎实、灵动、真实;他把学校环境、领导关注以及同伴交流比做是教师成长的土壤、阳光和雨露;他能宏观把握,清晰地分析宁波市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浙江省教育学院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吴卫东教授这样评价林良富:”他有综合智慧。他思维敏捷,有自己的想法,管理也搞得很好。”万里学校的教师们这样评价他们的校长:作为人,他是智慧型的人;作为教师,他是智慧型的教师。
-
回家王俊杰 编中国文化传统所灌溉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心理,千百年来维系着华夏大家庭的团结凝聚,它使文化的基质长久鲜活,使民族的生衍浩荡不息。从《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词句中,就已能顿悟出先人渴望超越孤独、与人为友的生命热望。细细思量,中华民族自先贤孔子以来,始终是将人的情感和观念消融在以亲子血缘所浓缩的世间关系之上。(《回家》之中,句句喷薄而出、难以自抑的情感诉说皆源于这种民族心理结构,这使得文化情怀趋于幽然静谧。他们回望亲人乡土之上的轶事和守望精神家园之中的跌宕,其实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性倾吐。他们在念故乡今昔潮落潮涨的世事更迭之中,在望长城内外花谢花开的沧桑流变之余,将历时与共时之下千姿百态、多情绚丽的中华文化体征兼收并蓄,化为不可抗拒的情感音符,有始有极、不绝于耳,使感性在理性中升华,理性在感性中凝聚,亦使民族心理得以塑造和放大。文化有如情感之源泉,它孕育了时代精神,而文化本身亦将继承传统的基因,融入时代的风潮。《回家》之中的名流俊士,将自己的真性情、大悲喜娓娓道来,这使得文化的意味深远悠长。他们历经沧海桑田的人生况味和思想感悟时刻涤荡着内心、碰撞着神魄,而中华传统与现代意识兼备的个人思索,则彰显先进文化,集中展示了现当代精英的价值追求。著名的德国思想家席勒曾说,艺术会产生一种“中和心境”,艺术的美能“为社会带来和谐”。再者,当今时代文化艺术的传播愈发借助媒介的延伸,电视文艺的影响日益显要,雅俗之辩亦颇受瞩目。《回家》种种虽皆出自雅致,有道是“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唯愿《回家》的结集出版,令读者雅俗共品之余,亦可获得和谐的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