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政治人物
-
林肯李思贲编著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1809年2月12日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县霍尔以南3英里的小屋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幸而继母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他和继母的关系很融洽。后来,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 1830年,林肯一家迁居伊利诺斯州,在那里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1854年,北方各州主张废奴和限制奴隶制的资产阶级人士成立了共和党,林肯很快成为这个新党的领导者。1858年,他发表了著名演说《家庭纠纷》,要求限制黑人奴隶的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演说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愿望,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因而为林肯赢得了巨大声望。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上任后不久,南部奴隶主挑起了南北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肯肩上的担子之沉重,是以往绝大多数美国总统无法比拟的。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非凡毅力和决心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即使在遭到诋毁时,也从未动摇他的方向:恢复联邦、废除奴隶制。1862年9月,林肯发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1864年6月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结束,它标志着奴隶制的彻底崩溃。 由于林肯的卓越功绩,1864年11月8日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还没等林肯把他的战后政策付诸实施,悲剧发生了。1865年4月14日晚10时15分,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凶手是一个同情南方的精神错乱的演员。1865年4月15日,亚伯拉罕·林肯去世,时年56岁。林肯去世后,他的遗体在14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后被安葬在普林斯菲尔德。
-
华盛顿谢尊修,罗永年编著华盛顿,美国国父、将军、政治家、第一任总统。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 他开创了一个至今美国人依然遵守的先例,那就是和平移交政权。 美国“建国之父”乔治·华盛顿,具有灵活的头脑和超人般的毅力,他一生的作为带给美国人民永无休止的启示,两百多年来,这已成为美国社会进步的无穷动力。华盛顿不是一个像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他一些当代美国领袖那样有创意的、敏锐的思想家。然而,他却比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更为重要。对于华盛顿来说,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起了至关重要的领袖作用,如果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麦迪逊对美利坚合众圈的形成贡献巨大,而华盛顿的贡献则是不可或缺的。
-
丘吉尔吴慧颖编著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政治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着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关系。 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本书在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丘吉尔一生主要事迹的同时,还力图透过历史的表象,对人们囿于政治或党派的偏见而对其产生的误解加以辨析,以便读者对这位曾为人类从法西斯恶梦中挣脱出来作过特殊贡献的一代英国名相,能够从本质上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
基辛格张蕾芳编著“我会回来的。”一位鼻子上架着眼镜的15岁的男孩说。检查他们行李的海关人员嫌恶地瞧着他,一言不发。这就是1938年的基辛格。他跟随父母被迫带着少数几样私人物品迁移到美国,因为当时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达到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6年后,他果真回来了——以占领者的身份。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不是普通的美国大兵,而是黑森州贝格斯特拉斯区的行政长官,掌握着这些迫害过犹太人的德国人的生杀大权。 实际上,他在政治生涯中屡次表现出来的缺乏安全感、对人极端不信任、死撑硬汉子形象,如飞蛾扑火似的急于求得批评者的认同等等都是源于他童年、少年的痛苦经历。“基辛格是个强者,但纳粹能够侵害他的灵魂。” 本书对基辛格的童年、少年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
甘地宋子刚编著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 1948)是20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者,享有“圣雄”称誉。他从小受印度教熏陶,1888年赴英留学,接触到西方文明,1891年获律师资格。甘地为印度的独立战斗了一生,以倡导乡村社会改革运动及对英国殖民统治者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著名。但当印度于1947年独立后,甘地于次年1月30日在德里被刺身死①。 甘地极为重视教育,他不仅抨击了英国殖民教育的文化奴役,而且提出了自己对于印度教育的设想。在发表于1940年的著名的《建设纲领》中,甘地将教育和社会道德作为理想印度的基础。《建设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一、教派团结;二、废除“不可接触”(贱民种姓);三、禁绝烟酒;四、土布;五、其他农村工业;六、农村卫生;七、新的基础教育;八、成人教育;九、提高妇女地位;十、健康与卫生教育;十一、宣传国语;十二、热爱自己语言;十三、为经济平等而工作。围绕着“基础教育”,甘地提出了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计划,并将其作为实现印度自给自足社会的重要途径。
-
我的父亲刘少奇刘爱琴著暂缺简介...
-
从宝塔山到中南海赵桂来著本书以高富有30年代至70年代的经历为主线,以故事形式介绍了高富有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接触中的所见所闻和受命经办的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一代革命家之间平等融洽的同志关系,以及他们与身边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间的血肉关系,有助于读者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了解伟人内心世界与丰富情感。
-
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李家骥,杨庆旺编著全书共分上下二册,由二十四篇组成,本书介绍了第十三篇连长、排长、卫士长——毛泽东与阎长林;“我死后,你要……”——毛泽东与李银桥;唱书与撕书——毛泽东与马武义;“你要夹着尾巴做人”——毛泽东与李家骥;“如果重新选择,我还当……”——毛泽东与张木奇;领袖为他找对象——毛泽东与封耀松;主席为他主婚——毛泽东与沈同;大警卫的沉浮——毛泽东与罗瑞卿;“成武,你跟我去”——毛泽东与杨成武等等。
-
毛泽东最后十年陈长江,赵桂来著《毛泽东最后十年——警卫的回忆》一书是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它完成于1993年夏,后因诸多因素未能出版。书中所述,大部分是陈长江同志的亲身经历,使本书不仅较好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的某些片断,为有志于研究这段历史者提供一些重要资料,而且也可使广大读者从更多的方面了解毛泽东。
-
毛泽东以后的岁月李炳银,周百义编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