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政治人物
-
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 第七辑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 编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为近代中国民族解放、国家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了孙宋夫妇二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与新中国发展的联系。本书充分利用文献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考证回忆口述史料,力求做到史料详实,论由史出。在兼具学术性的同时,广泛搜集海内外所藏珍贵档案、照片和文献,极大提升了全书的可读性。书稿分为学会之声、专题研究、口述纪实、档案选编、海外译文等五个板块,全方位展现了孙中山在上海的足迹和他与这座城市的关联,以及宋庆龄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团结引领广大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同心奋斗的革命经历、独特作用和重大贡献。在档案选编部分,还随附英文档案原文。
-
中国历代政治韬略马新 著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所所长马新教授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梳理历代史料,将战国至清朝的著名人物的政治韬略进行了整理归纳,撰写完成《中国历代政治韬略》一书。《中国历代政治韬略》立足正史,钩沉史料,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名士大夫的文韬武略。《中国历代政治韬略》是对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形象化的呈现,也是对政治智慧的提炼与总结,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释。《中国历代政治韬略》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撑,也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
王安石品节录方亚伟左国春 著王安石出生于孝友仁厚、安贫守道的文化世家。从咸平三年(1000)其叔祖王贯之中进士到熙宁元年(1068)王安国赐进士及第,前后六十九年间,王家培养了八名进士,成为临川声名显赫的文化世家。叔祖王贯之自幼便以“孝悌称于乡里”,后为官治狱,务在宽民。父亲王益(994-1039)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其后一直在州县任职,皆能恩信化民。为人正直有大志,生活节俭,乐于接济穷人,孝顺父母,敬爱族人邻里,常常教育子弟“以孝悌仁义为本”。母亲吴氏夫人(998-1063)好学强记,持家教子有方。兄弟中,安仁、安石、安礼、安国皆为进士,长兄王安仁(1015-1051)皇祐元年(1049)中进士,官至监江宁府盐院,孝友最隆,道德蓄于身而施于家,不以功名为怀。外亲金溪吴氏三代就有六人进士及第,从外祖父吴敏淳化三年(992)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员外郎,以孝友名于世。外祖母黄氏渊静裕和,喜书史,信厚闻于乡。岳父吴芮天圣二年(1024)中进士,官至秘书丞学士。二舅吴黄仕途不显,以孝友高行著称于世。安石为官,母亲吴夫人当敕封为郡夫人,她主动不要敕封。长辈们孝友忠信、克己待人、清廉自守的可贵品质,对王安石及其兄弟的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青少年时期的王安石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誓以稷契那样有为于世的古之圣贤为榜样。
-
伍子胥文化研究姚树颍 著本书以有关伍子胥的文献与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春秋以来的史籍、诗文、小说、戏曲以及地方志中的有关材料进行梳理,描述了伍子胥故事演变的轨迹。文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文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同文化阶层表情达意的方式,如史书代表了史家的正统观念,诗文代表了文人即仕阶层的文化精神,小说戏曲则体现了民间价值取向。因此,文体和文化群体是有着一定联系的。本书以文体类型为别,以时代先后为序,以历代人们对伍子胥其人其事的评价接受阐释为主线,旨在呈现自先秦以降伍子胥形象的流变轨迹,综合考察伍子胥由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再到宗教神灵的历史过程,试图探讨其形象嬗变背后人们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通过分析伍子胥题材的演变规律,挖掘其演变的时代因素和文化内涵。
-
创造青春之中国陈耀辉 著走近李大钊,就是走近这样的人,就是走近这样的精神世界,就是走近他牺牲幸福和生命所换来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国度。让新时代青年人与那个峥嵘岁月灵犀相通,激活内心深处最本真的诗意之美。本书以革命先驱李大钊的伟大人生为主线,把他与至亲、好友、良师分享过的美好时光,他足迹所至的山川都市,穿连并呈现出来,透视其博学明辨、仁爱勇敢的高贵品质,回顾其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
-
空想社会主义者传略丁法迎,魏联合,张远忠 编本书选取各阶段**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是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温斯坦莱、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卡贝、勒鲁、魏特林德萨米、布朗基、勃朗等17个代表人物,分别从人物生平、代表作、主要思想观点及评价等方面,比较完整准确、详实地阐述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
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 著《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回忆录)/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丛书》与党史军史同频共振,一脉相承。记录了作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进军西藏、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功卓著的战斗经历。《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回忆录)/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丛书》凝结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
王安国与王安礼罗伽禄 著王安国、王安礼为王安石的同胞弟弟。王安国少时勤奋好学,11岁即能诗,虽有才华却试而不中,熙宁初由大臣韩琦举荐,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他仕进之路也不顺畅,历任京西国子监教授、崇文阁校书、著作郎、秘阁校理等职。王安石罢相后,吕惠卿夺其官职,被放归田里。后神宗下诏复其官,他却病逝了,享年四十六岁。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劝阻变法。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兄弟间的感情,他们相互牵挂,以诗文唱和。他娶曾巩三妹为妻。曾巩家族是江南望族,人才辈出,尤以曾巩、曾布、曾肇三兄弟为显。王安国“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虽著文百卷,但流传下来的不多,仅有《王校理集》1卷传世。王安国与曾氏生育有斻、斿二子,五个女儿分别嫁叶涛、刘天宝、曾纡、刘天保、张竞辰。叶涛以学行知名,神宗称“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国子监直讲,也得到了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赏识,坚定支持王安石变法。婿曾纡为曾布之子,他是宋代散文家、诗人,任福建路提典刑狱,直宝文阁等职,能诗善文,为文固守家法,得曾巩文之妙。其裔孙中有诗人曾悖等。曾纡之婿王铚及外甥王明清、王廉清在文化上都是卓有贡献的人。王安国、王安礼虽然不及其兄王安石在历史上创造了丰功伟绩,但同样在治邑理政等诸多方面可圈可点,绩效突出。在文学上,虽然没有流传下大量作品,但也为文学的宝殿输送了优秀的作品,为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他们的进取、担当诸方面精神,仍烛照后人。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业绩,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与智慧。他们是抚州王氏家族的佼佼者,也是抚州王氏家族辉煌创造者。
-
上医彭泽民王夫玉 编彭泽民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元老、农工党主要领导人和著名革命家,是华侨运动的爱国领袖、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和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生历经反帝反清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等时期,亲身见证半个世纪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并积极投身其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广阔而复杂的社会历史为背景,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珍贵史料,全面、客观、翔实、生动地记述了彭泽民执著探索救国真理的艰难历程,把他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写得有声有色,可读性强。本书还从一个侧面,忠实地例证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血肉联系的形成过程。这是一部集作者长期众多研究成果于一体的传记,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彭泽民一生的力作。
-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袖苏兆征丁旭光 著本书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名生平和一生辉煌的革命事迹,讲述他幼时因为家境困窘辍学务农,被迫离乡到香港在外国远洋轮船上当海员工人,又如何从一名贫困的海员工人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名。书稿为“唐家湾历史文化丛书”的一种。同志是唐家湾历史文化中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工人运动和人民解放事业,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精神和坚决的政治意识,他的革命精神,是全党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