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孽海花 老残游记(清)曾朴著(清)刘鹗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霎狂潮陆沉奴乐岛卅年影事托写自由花、陆孝廉访艳宴金阊金殿撰归装留沪渎、领事馆铺张赛花会半敦生演说西林春、光明开夜馆福晋呈身康了困名场歌郎跪月、开樽赖有长生库插架难遮素女图、献绳技唱黑旗战史听笛声追白傅遗踪、宝玉明珠弹章成艳史红牙檀板画妨识花魁、避物议男状元偷娶女状元借诰封小老母权充大老母、遣长途医生式试电术怜香伴爱妾学洋文、险语惊人新钦差胆破虚无党清茶话旧侯夫人名噪赛工场、潘尚书提倡公羊学黎学士狂胪老鞑文、影并帝天初登布士殿学通中外重翻交界图等详细内容。
-
中华古典小说十大名著罗贯中 等著我国整理古典通俗小说的历史,大概应该从民国初年汪原放为上海亚东图书馆标点《水浒传》开始,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尤其是近二十年,出版的古典通俗小说理事本,已不下上千种,几乎所有可以出版的通俗小说都已经整理出版了。但是,数量多并不等同于质量高。总体而言,通俗小说的整理本,有相当一部分的质量是不令人满意的。我们认为,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通俗小说的整理也应该纳入古籍整理的工作之中,也必然要遵循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同时,在整理过程中,也理所当然地要尊重古典小说的文体特点。如果忽视了这两点,就必然会使得古典通俗小说的整理出版出现错误和混乱。
-
西游记(明)吴承恩著李学通校注《西游记》的版本状况十分复杂,明刊本有万历二十年书商余象斗编刻的四十回本《西游记传》,余象斗的刻本已经失传,现存为清嘉道间的翻刻本,亦称“杨”;嘉万间刊刻的朱鼎臣编十卷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又作《唐三藏西游传》,郑振铎认为该本“当是明代嘉隆间闽南书肆的刻本,其时代不能后于万历初元”(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则著录为“明万历间书林刘莲台刊本”。最重要的早期刊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宫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德堂本”或“世本”),和崇祯间刊刻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这个版本是世德堂本的翻刻本,书前有幔亭过客的《题辞》和《凡例》,有眉批、旁批和回末总评,此书曾多次翻刻,文字亦有改动。清刻本主要有六种:1、刻于康熙初年的《西游证道书》,该本为西陵残梦道人汪象旭儋笺评本,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删改而成。明刊本中皆无唐僧出世故事,汪本则补人“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内容,此后出的诸种清刊本,均仿效之;2、刻于康熙三十五年的悟一子陈士斌诠评本《西游真诠》,该本系据《证道书》为底本,参考世德堂本改删而成;3乾隆十三年刻晋省书业公记本张书绅笺评《新说西游记》,以李评本为底本,参考世德堂本、《证道书》等而成,是清刊本中唯一没有对原书进行删节的本子;4、嘉庆二十四年悟元子刘一明笺评本《西游原旨》;5、道光十九年张含章注释《通易西游正旨》;6、光绪十八年含晶子评注本《西游记释注》。后三种基本上是《真诠》的翻刻本。本书依据的底本为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台湾天一出版社影印本)。这个版本是今存《西游记》中最早也是最为完整的版本,1954年作家出版社的排印本、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排印本,都是用世德堂本作底本加以校勘的。
-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著;清蔡元放改编《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
昌黎文录辑校(唐)韩愈著;赵德编;刘真伦辑校《吕黎文录》为韩愈同时代的赵德所选编,是问世最早的一部韩愈诗文选集,对韩愈作品的文字校勘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这部选集的文字反映了韩文的早期面貌,对比该本与今传集本的差异,可以考见韩愈思想的演变轨迹: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选集的选录标准体现了韩愈本人在学术、文化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宋代儒学的更新发展产生过特殊的影响。韩愈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为面临社会转型的华夏文明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一一道统。而最早宣扬追一思想的著作就是《吕黎文录》。可惜白宋代以后,该书即已火傅。《吕黎文录辑校》依据九个韩文宋代傅本,钧稽出这部早已失傅的重要著作,初步恢复了《吕黎文录》一书的原貌。全书利用现存的十二个珍贵的韩文宋代傅本尤其是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以及其它唐宋史料,对《昌黎文录》入选作品进行了综合校理,在韩文的文本整理方面有重大收获。《昌黎文录辑校》的前言以及校语对《吕黎文录》一书的文字特点、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尤其是韩愈合学统、政统、文统为一体的道统思想,合个性化、内省化为一体的文学主张,进行了宏观的考察,在理论研究方面达到了该项研究的前沿水平,对韩愈研究乃至整个唐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吕布赵云关羽,官渡赤壁街亭,斩华雄空城计长坂坡七擒七纵,一看三叹,三国风云起,几度夕阳红。该剧展现了历史上一个豪强们为攫取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和频繁混战的动乱时代。展示了魏、蜀、吴纵横捭阖、逐鹿争雄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各怀心复事,都企图称王称霸。
-
孽海花(清)曾朴,(清)金天羽著在今见的五百多部晚清小说中,江苏人曾朴的《孽海花》以其高出群伦的立意、大胆进步的思想、对达官名士生动的刻画和巨大的影响,成为晚清小说中当之无愧的巨擘。 《孽海花》共三十五回,但其精华部分只是1905年出版的前二十回。作者通过上流社会中的达官名士的活动和言论,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这三十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并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这正是《孽海花》小说最值得珍视的价值。小说规模宏阔,人物众多,且大多都有原型。它以状元洪钧、妓女赛金花为主人公,涉及数百位达官名士,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孽海花》在艺术上远远高出其他晚清小说。人物有生活,有性格,笔笔有来历。小说结构工巧,文采斐然,笔触老到,显示出曾朴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
七侠五义孙绍振 主编《七侠五义》,本名《忠义英烈传》、《三侠五义》,系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所述。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他“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七侠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写了肾臣包拯的事迹;随后的四十回,以循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的“猫鼠”之争为线索,交代了“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以及包拯与侠客们举拔年轻清官、弹劾惩处权奸与贪官的情形;最后五十回,以颜敏巡抚襄阳为中心,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打探襄阳王阴谋的故事。
-
红楼梦孙绍振 主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原是个贵介公子,清代康照年间,曹家三代任江宁织造之职达六十年之久。曹雪芹的童年,就是在钟鸣鼎食的贵族家庭中长大的,但在他十三岁那年,曹家败落,结束了富贵生活,他的一生,都极其贫苦。早期的优裕生活培养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后期的难度日又使他深知民间疾苦,对封建社会的没落有着直沉的认识。百年望族的曹家从毁灭之中孕育出一位伟大作家——晚年曹雪芹居于北京西郊,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后因贫病交加,离开人世,仅留下八十回《石头记》遗稿。后由高鄂作读书四十回。《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书写了一幕时代的悲剧,那是一个在外表上维持着繁华、热闹、辉煌,实际上处处透着衰败、悲凉、阴冷的“百年望族”。表面上红红火火,实质上名强中干,一方面是究奢极欲、富贵之极,一方面是入不敷出,败象已出,陷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境地了。作为一部巅峰之作,《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其一是信息量大。《在红楼梦》中,经济学家、道学家、文学家都可以看到相庆的内容,在人物塑造方面,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数不胜数,这在全世界的长篇小说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
西游记吴承恩著《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