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西游记吴承恩西游故事自宋迄元在民间心话本、戏曲等形式广泛流传,吴承恩正是在大量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再创作了中国小说史上的这一巨著。小说中的主角已从唐僧让位于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与历史八下一年难西行取经的情节中,鲜明地表现了民众骊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等品质的礼赞;并随机而发、对明代社会的众生相作了幽默的反映。本次推出的豪华珍藏本装帧典雅,内有名家插图,版式疏朗大方,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又是馈赠之佳品。
-
戏点鸳鸯席绢著夜阑人静,沉沉的夜色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在梁府的上空。此时此刻,连吸呼都是小心翼翼的。一灯如豆,梁府的隐密书房中,坐着一老、一少二个人。老人憔悴的病容上有着些许激动,更有着死亡的阴影;长期的病痛消蚀了他的夫命力,但他的精神不为此而萎顿。他炯炯有神的双目,正十分渴切的看着他的孩子::有着感伤,有着喜悦,有着释然与欣慰。坐在老人面前的,是一个俊美的男孩;那一双充满英气的星目显然得自老人的遗传。他的神情相当沉重,流露着隐藏不住的哀伤。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洪江校点本书通过对各种类型人士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行为的刻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礼教的黑暗现象。
-
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是花果山天生石猴,学会长生不老和七十二变的法术,闹龙宫借来金箍棒,闹地府销了生死簿,二次大闹天宫,搅得玉皇大帝胆战心惊。他皈依佛门后,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捉怪,历尽艰险,大显神通,终于成了正果。本书内容幻想丰富,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是中国与全世界部长篇神话巨著。
-
西游记(明)吴承恩 著《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
水浒传(明)施耐庵,(明)罗贯中 著《水浒传》是我国著名古典长篇小说。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编著。是作者在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解珍、解宝等一系列艺术形象,并通过他们不同的际遇展现了北宋末年一场由晁盖、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为中国的通俗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它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通行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百二十回本又插入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第九十一回到一百回)。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此本加楔子,实为七十一回。本书是根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石印本《西游真诠》为底本勘校而成,缺漏之处参照其他版本补入。为便于欣赏,原本人物绣像与插图皆集中到了卷首。
-
说唐(清)无名氏编撰;王秀梅点校在至今传世的讲述隋唐故事的十几部系列长篇小说中,流传最广,最受平民百姓青睐的,首推《说唐》。《说唐》所述从隋文帝平陈、统一中国开始,至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做唐朝皇帝结束。其重点是塑造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罗成、尉迟恭等隋唐英雄好汉的群像,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说唐》洋溢着浓郁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大多数内容于史无征,人物也多有凭空杜撰;《说唐》的语言不求描摹绘藻之句,也无典雅蕴藉之文,全篇是酣畅淋漓的平民口语,人人能懂,个个爱读。郑振铎先生说:《说唐》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第一,它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三国志》通俗化了。使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虽有种种原因,而文字通俗最为主要。第二,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得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第三,反过来说,《三国演义》不只把通俗化了的高文典册放在一般人手里,还把一般人看的通俗读物放在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手里,使他们更有兴趣地了解了高文典册,使他们发现:那些典重文字竟还可以写成这样奇趣横生的通俗文字,通俗文字还能如此驰骋于神出鬼没想像不到的境界。这就使他们的眼界之一宽,文风为之一变,甚至使没有读过陈寿《三国志》这样一部重要史书的人,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实际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而读过《三国志》的人,又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
水浒全传1五省区、北京民族出版社《水浒》翻译组暂缺简介...
-
唐宋传奇总集·唐五代袁闾琨,薛洪勣 主编本书是唐五代(618-960)和南北宋(960-1279)两大时期,计660余年间所产生的传奇小说大型汇型选本。共收入单篇传奇作品约80篇,传奇专著70余种,两种合计400余篇。除佚名作者外,共收入作家110多人。 本书坚持严格入选标准。凡入选作品均为载入《太平广记》等一类重要古籍中的名篇佳作和少量介于传奇小说和笔记小说之间的准传奇小说作品。 本书编辑体例,大体参照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和汪辟疆先生《唐人小说》体例,并有所增减。全书按古籍原书格局,划分单篇作品和作品集两类,统一按历史时间发展顺序,进行统编。每篇分别由作品说明、正文、附录、校注、译文等五个部分组成。 关于作品说明。指对入选作品进行总体简介和评价。 关于正文。录入的作品正文,一般均选用较权威的底本或校本。 关于附录。正文后单列附录。 关于校注。一般包括校与注两项内容。 关于注。一般只注字词、短语难解者,但不做语句通释通解。 关于译文。一般正文均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