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 著,张万钧 校点武侠小说严格来说,又可分为二大流派,一是以武功取胜,这类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以擅长刀枪拳棒、飞檐走壁为能,虽然所描写的武功,实际上是人们所达不到的,但是仍比较接近现实,如白玉堂、胜英、黄天霸这些侠客即是。除了武功外,并没有什么口吐飞剑、腾云驾雾等荒诞内容。这类小说,到民国后进一步发展,又被称为“击技小说”,而成为武侠小说中的一个流派。如《鹰爪王》、《七杀碑》等;另一流派,则以描写剑仙为主,他们可以炼剑为丸,藏于腹中,可以口吐一道白光,飞剑取人头,而还夹杂有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一流派,更富于神话和幻想色彩。其剑仙故事来源于古代传奇小说,如等故事。但是被写入通俗章回小说,则首推这部《七剑十三侠>。本书描写了七子十三生等二十位剑侠,不仅可以飞剑千里之外,而且道术通神,近乎神仙式的人物了。由于这部小说,开始描写了过去诸武侠小说、公案小说中尚未描写过的神奇剑术和道法,因此,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它于光绪二十三年首次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很大影响,风行一时。上海等地的书局纷纷翻印,成为当时最畅销的武侠小说。据周作人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写的日记中记载,九月二十二日,他与鲁迅一同去书肆专门寻购此书,阅读之后,认为“颇新奇可喜”。这说明了此书在当时流行的大量章回小说中,确实是影响较大、颇有创新的佳作。这种描写剑仙和道术的武侠小说,自《七剑十三侠》奠基以后,仿效者纷纷出现,比较有影响的如《荒江女侠>、《蜀山剑侠传》等,都曾经风行一时。《七剑十三侠》共有初、二、三集,每集六十回,共百八十回。其初集初版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集与三集则分别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和六月出版。
-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 著,(清)董恂 评《儿女英雄传》是一部以女子为主人公的清代侠义小说。初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最后才题为《儿女英雄传评话》。写名门出身的侠女何玉凤,智勇双全。她的父亲为纪献唐(暗指年羹尧)所害,因奉母避居山林,自己变名为“十三妹”,往来于市井间,寻机为父报仇。偶然在旅途中救出危难中的安骥和张金凤一家,并牵线使之成为夫妇。后来纪献唐为朝廷所诛,何玉凤见父仇已报,预备出家,又被众人劝阻嫁给安骥,何、张以姊妹相称,和睦相处。《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满洲镶红旗人,大学士勒保次孙。曾捐为理藩院郎中,任过天津兵备道等职。后丁忧归里,又被起用为驻藏大臣,因病未赴任。他一生亲历升降盛衰,晚年家道中落,仅存笔墨。怆然有恨,遂著此书以自遣。后卒于家中。
-
三国演义之谜管曙光,姚丽编著《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流传之广泛,影响之巨大,是其他任何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随着他的传播,人民群众就开始了再加工,再创造,再丰富,产生了一批有关《三国演义》及其人物的传说故事。本书就收录了这些故事。它们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既独立于小说之外,自圆其说,又与小说有血肉联系,颇具文学研究价值。
-
歧路灯(清)李绿园 著,栾星 校注《歧路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古典长篇小说由写英雄传奇转到写社会生活这一历史潮流的产物,标志着长篇小说发展史的第三阶段已经成熟。虽然李绿园在《歧路灯》中批评《金瓶梅》是“诲淫之书”,但是在用乡土语言写社会生活这一点上,作者不可能不受《金瓶梅》的影响。另外在明末的“拟话本”中,描写世态人情的作品已成风气,加上元、明两代表现市井生活的戏曲、俚曲以及从宋朝开始兴起的风俗画等方面都在发展·形成一股文艺潮流,推动着文学史必然将出现新的运动。历史的形势已成,只等待这方面的长篇小说出现。我们沿着这一历史发展道路看,就容易看清楚《歧路灯》在我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1927年经冯友兰、冯沅君兄妹将前26回校勘标点,在北京朴社出版一册,没有引起国内文艺界的重视.遂使这部小说继续埋没了50多年。另外,《歧路灯》除能够给我们文学的欣赏趣味和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历史的生活外,还有在思想上的借鉴作用。
-
水浒传之谜何梅琴,范桂红编著编辑推荐:《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流传之广泛、影响之巨大,是其他任何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随着他的传播,人民群众就开始了再加工、再创造、再丰富,产生了一批有关《水浒传》及其人物的传说故事。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既独立于小说之外,自圆其说,又与小说有血肉联系,颇具文学研究价值。
-
醉菩提传 麹头陀传(清)天花藏主人编次;萧欣桥校点(清)香婴居士重编;于文藻校点在中国小说史上,济公这个形象,是一个嬉笑怒骂中济困扶危、而又玩世不恭的喜剧性人物。有关他的各种有趣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醉菩提传》二十四回和《麴头陀传》三十六则,即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两部描定济公故事的中篇小说,是济公故事系列中两部至关重要的著作。小说语言生动恢谐,情节引人入胜,具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
-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的高峰。《红楼梦》为注音注释版。全面注音解释疑难字词,重要人物情节图文并茂,阅读理解记忆轻松无阻。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 。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出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民间传说,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
水浒传(明)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先写个人复仇和小股暴动,最后发展成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农民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水浒传》着重塑造了一些如宋江、林冲、武松等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形象。其中,梁山泊宋江打出的“替天行道”的旗号,鲁智深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都表现了梁山英雄的行侠仗义。《水浒传》是我国侠义小说的鼻祖,至今仍对各类文艺作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
绿野仙踪李百川 著然印板衣摺,究非荡心骇目之文。继得《江海幽通》、《九天法篆》诸传,始信大界中真有奇书。余彼时亦欲破空捣虚,做一《百鬼记》。因思一鬼定须一事,若事事相连,鬼鬼相异,描神画吻,较施耐庵《水浒》更费经营。且拆袜之才,自知线短,如心头触胶盆,学犬之牢牢,鸡之角角,徒为观者姗笑无味也。旋因同志怂恿,余亦心动久之。未几,叠遭变故,遂无暇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