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补红楼梦(清)嫏嬛山樵《补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写宝玉为僧功成后登太虚,作了芙蓉城主,他翻悔从前被痴情所缚,自罹于咎,追求着一种“太上忘情”的精神境界。黛玉亦有所悟,二人始终未能缔结良缘,而只是保持一种“道友般的关系”。全书没有“痴男怨女各相捐”的结局,而只是重点描述贾府后代之昌达,最后写宝钗之子贾桂芳少年登第,“奉旨完婚”,其他贾府子孙个个功成名就。全书结构涣散,人物呆滞,语多荒谬,略无可取之处。
-
红楼复梦(清)小和山樵《红楼复梦(套装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接原著一百二十回续起。首先是贾宝玉转生于江苏丹徒巨族祝家,取名梦玉;由于伯父、叔父均无儿子而兼祧三房,是个妻妾成群的公子哥。荣国府迁回金陵旧宅,与丹徒祝府机缘巧合,亲如一家。薛宝钗、贾探春二人掌贾、祝两家家业,日渐隆盛。在“复梦”中,宝钗成了一个“全人”,是“太虚幻境中的人物”,不仅领袖群芳,而且文韬武略、无所不能。统帅三军,挂印出征,屡建奇功,最后“解脱成仙”。林黛玉转世岭南节度松家,名松彩芝,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在书中,宝钗与梦玉(即宝玉)情如同胞姐弟,而黛玉最后出场,只是梦玉众多妻妾中的一个。与原著和大多数“红楼”续书不同,《红楼复梦(套装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总的倾向是“扬钗抑黛”。全书力图宣扬“忠孝节义为本”的正统伦理道德,同时还对岭南少数民族进行污蔑和丑化,甚不可取。
-
红楼真梦郭则沄暂缺简介...
-
增补红楼梦(清)嫏嬛山樵《增补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是《红楼梦》续书之一的《补红楼梦》的续集,内容主要叙述贾府繁衍子孙,太虚迎接幽魂等。无非描写人鬼分域作乐,反复铺陈摆宴席、行酒令、听戏曲、结诗社等,极力展现贾氏后代子子孙孙的奢靡生活。最后大观园中昔日姐妹,仅剩宝钗年六十而卒,魂归太虚,“金陵十二钗尽皆返本还原”。全书情节单调乏味,行文略无变化,“续”后又“补”,大有悬疣附赘之嫌。
-
红楼圆梦红楼梦影(清)梦梦先生,云槎外史《红楼圆梦红楼梦影/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由《红楼圆梦》和《红楼梦影》组成。《红楼圆梦》一书叙黛玉在早已尸解成仙的妙玉帮助下起死回生,偶得意外巨财用来赈济灾民,被皇上封为淑惠郡主;与此同时,宝玉科考迷失后出家,因平息洪水而立功被加封子爵并授尚书之职;宝玉与黛玉奉旨完婚;薛宝钗被休,黛玉向皇上求情将宝彀封为“淑人”,与宝玉重圆。在书中黛玉、晴雯扬眉吐气,不仅建功立业、大展宏图,而且主宰贾府一切;晴雯虽未复生,却成芙蓉神仙,操纵贾家在阳世和阴间的各种人的命运;凡原著中为非作歹之人如王照凤、薛蟠等,都受到惩处。此书虽名“圆梦”,其实是牵强地、人为地把一个悲剧故事硬性扭转成大团圆结局,无甚可取之处,却多荒诞之笔。《红楼圈梦》有多个版本,嘉庆十九年(1814)红蔷阁写刻本首有“楔子”,作者自称“梦梦先生”,本号“了了”。其余多本有的称作者为“长白临鹤山人”,有的署“江左好游客”,还有的改署“聊寄子书于沪江”等。《红楼梦影》一书情节接续《红楼梦》**二十回,描写贾赦遇赦、贾政复职;宝玉走失回到贾府后,遂纳袭人、麝月、莺儿为妾;宝钗生子。接着宝玉之父贾政袭荣国公,宝玉、贾兰会试得中,殿试后均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贾氏家族重沐皇恩,功高位重,复兴如初。荣华富贵日久,宝玉忽生郁闷,去栊翠庵惜春处寻求破解之法,惜春引宝玉入太虚幻境,见一座红楼上,宝钗、黛玉、湘云、宝琴等飘逸若仙,凭栏招手,却瞬间化为森森白骨,红楼碧户亦变成凄惨荒郊,见此,宝玉大惊,却又不知真假。全书未能超出大团圆的窠臼,结尾虽草率,却似与原著“色空”之说有些暗相契合。《红楼梦影》成书于成丰十一年(1861)。作者云槎外史。正文每回前题“西湖散人撰”,序亦署名“西湖散人”,似与云槎外史为一人。真实姓名无考。
-
续红楼梦(清)秦子忱《续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从原著第九十七回黛玉归天续起。写林黛玉死后魂灵飘至太虚幻境,在这里与先前死去的、后来亡故的,以及原在太虚幻境的诸多“故人”共处。贾宝玉在出走之后与柳湘莲在青埂峰下修成半仙,蒙甄士隐相助来到太虚幻境,得到已任酆都城隍的黛玉之父认可,与黛玉成婚,钗、黛尽释前嫌,贾宝玉妻妾成群。贾家分散在天宫、地府、太虚幻境与人间的族人都到京师团聚。后来宝玉中进士、点翰林,贾家父兄子侄都飞黄腾达,世代簪缨不绝。《续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完全背离了原著的悲剧意味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让“神仙人鬼,混杂一堂”,因此后人称之为“鬼红楼”。
-
红楼梦补(清)归锄子暂缺简介...
-
水浒传[明] 施耐庵 著暂缺简介...
-
西游记[明] 吴承恩 著暂缺简介...
-
聊斋志异[清] 蒲松龄 著《聊斋志异》是清代文人蒲松龄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故事近五百篇。书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谲奇幻的世界,故事涉猎广泛,以狐仙鬼怪为主。书中文字隽永,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得益于蒲松龄独特的生活经历,《聊斋志异》具有独特的士林文化与乡土气息,蒲松龄在鬼狐花妖中寻找慰藉,既反映人间百态,歌颂真挚情感,又讽刺世间黑暗,揭批残酷封建统治。诗意的文字与精彩曲折的故事相得益彰,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