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追光的孩子凯瑟琳·马什 著14岁的难民艾哈迈德遭遇战争与海难,一个人流落到了布鲁塞尔,住在临时难民营里。他没有正式证件,怕被遣返,偷偷躲进了一个房子地下室的酒窖里。某天,住在楼上、来自美国的男孩马克斯发现了他,两个男孩成了好朋友。马克斯不仅带来食物和书本,还想出一个疯狂计划——帮助艾哈迈德去学校上学!艾哈迈德度过了珍贵的几个月。随着恐怖袭击的发生,他不能再待在布鲁塞尔。马克斯在找艾哈迈德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他的爸爸还活着,人在匈牙利,于是,他产生了另一个疯狂计划——去匈牙利!两个孩子经历惊心动魄的“火车大逃亡”,终于使艾哈迈德父子团聚。马克斯也发现,自己始终被爱着,并且学会了珍惜自己的生活。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伤害,以及孩子们始终心怀希望、彼此信任与守护的美好心灵。
-
童年的许诺(法)罗曼·加里 著,(法)尤安·史法 绘,倪维中 译“我用手臂拥着她的双肩,再也听不见那些笑声,看不见那些嘲弄的眼神了。我这时唯一想到的是:我要去迎接艰巨的战斗,去为她履行我儿时许下的诺言,那就是跟我学步时代就知道的强大而残酷的敌人进行争夺世界主权的战斗,赢得胜利后光荣地返回故乡,使母亲获得应有的评价,使她做出的牺牲得到应有的报偿。”《童年的许诺》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回忆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往事,刻画了一位勇敢而冒失、活泼而轻率、深情而严格的母亲生动的形象,字里行间浸沉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拳拳的眷恋。小说在法国发行百万册,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作者带来了国际声誉。
-
涟漪的夜晚[ 日 ] 木皿泉“没想到,我的人生还不错。” 富士山脚下,有一家名为“富士家”的小商店。二女儿小国那须美,年轻时曾前往东京闯荡,在四十三岁时因癌症病逝。她曾经会在下班后,和要好的同事去小酒馆里大说特说老板或是客户的坏话,曾经当街揍过朋友的渣男上司,曾经为治病借过巨款、欠过人情,也曾经说过“死没什么,但看不到连载漫画的结局可太遗憾了”……她走过的,是随处可见的平凡人生。她的话语、她的存在,如同扩散的涟漪,影响着家人、朋友还有未曾谋面的孩子……那些跟她有关联的人,都在某个或平凡或特殊的人生节点,从那须美的人生姿态中得到某种力量和祝福,然后继续跌跌撞撞地活下去。
-
人坐在世界的边缘,笑[奥]菲利普·韦斯(Philipp,Weiss)人类世的到来,是命运还是挑战?是机遇还是诅咒?从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到21世纪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短短200年间,人类对大自然和世界的改造超越了过往数千年。奥地利新生代小说家菲利普·韦斯在他的小说《人坐在世界的边缘,笑》中,让5个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叙事者开口说话,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反思世界的变化……第一卷《我之百科》1870年,巴黎,波莱特,一个17岁的叛逆女孩,对生活有着无限的渴望……1871年,她离家参与起义,经历时代的波谲云诡。1873年,她前往维也纳参加世界博览会,结识日本人大友哲雄(后来成为其丈夫)。随后,她成为第一批前往明治日本的欧洲女性之一……波莱特把自己数千页日记中的人生经历剪碎、重排、按概念分类、以字母顺序编撰为词条,出版了辞书形式的自传《我之百科》。从巴黎公社到妇女解放,从工业革命带动的煤炭贸易到机械科技大出风头的维也纳世博会,从欧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资本化进程到力求弃绝传统、全盘西化的日本明治维新,风起云涌的世界,个体何去何从?第二卷《模糊地带》情人尚塔尔突然失踪,不知所措的尤纳前往日本,开始了寻爱之旅。尤纳在东京寻人未果,却偶然邂逅假肢少女阿伯拉,并与她一同经历了百年不遇的东北大地震。地震后,尤纳亲赴福岛核事故现场,在当地医院结识了核辐射受害者哲史,陪伴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第三卷《手记》信奉熵增定律和蝴蝶效应的尚塔尔,以嘲弄秩序的方式信笔由缰。写作是她的自我观察,更是她对地球和人类历史的冷峻拷问。她近乎戏谑的笔,在情感宣泄与理性思辨间游移跳跃。在她的随机记录中,人与人、自然与人的关系同样偶然而脆弱……第四卷《昭夫的录音》9岁的日本小男孩昭夫,与家人生活在日本北部的沿海小镇。他的祖父母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搬到福岛县,那里曾见证过核电的蓬勃发展。2011 年 3 月,地动山摇,黑色海啸将房子和孩子们一起冲走。昭夫带着妹妹惠子,在海上漂流数日,徒步穿过被毁的海岸地区,最终回到父母身边。一路上,为了给自己打气加油,昭夫对着录音笔不停地回忆、许愿、提问、描述梦境、述说恐惧……第五卷《幸福岛》一种神秘的痛——幻肢痛——让年轻的日本女人阿伯拉的世界分崩离析。随之而来的是一段令人晕眩的东京之旅,现实的坐标越来越难以捉摸……假肢少女阿伯拉在她的同人志漫画中,幻想出数字世界的乌托邦,反思在孤立唯我的纯粹精神世界中,人如何因为丧失他者而丧失自我。
-
古都[日本]川端康成《古都》以二战后在古典与现代中转变的京都为舞台,以少女千重子为主人公,讲述了千重子这一年经历的故事。老字号绸缎商的独女千重子为自己弃儿的身份感到忧伤,但家中日渐衰落的生意、逃避遁世的父亲更让她揪心。祇园祭之夜,千重子偶然邂逅了自己的孪生姐妹——在山村伐木劳作的姑娘苗子。因为彼此身份悬殊,孪生姐妹苗子不愿意打扰千重子的生活。除此之外,千重子的爱情和婚事也发生着微妙的波动……
-
千鹤[日本]川端康成《千鹤》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千鹤》与《千鹤》的续篇《碧波千鸟》。故事主要讲述了三谷菊治的父亲生前与一位叫栗本千花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因后者而疏远了前者。父亲去世四年后,在栗本千花子举行的一场茶会上,菊治与太田夫人不期而遇。太田夫人因思恋菊治的父亲,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然而太田夫人出于负罪感而饮药自尽,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与菊治接触的过程中渐渐与他产生了情愫。千花子将她的女弟子雪子介绍给菊治,并想方设法撮合二人。文子因母亲的事羞愧难当,最终不告而别。
-
落石镇(美)戴安娜·马库姆我们该如何像修复自己一样,保存世界最美的样子?这是一个温暖、有趣和神奇的故事,讲述了当世界似乎要分崩离析时,我们如何找到前进的道路。在伯利兹热带雨林的一座小山上,在玛雅废墟附近,一个蝴蝶农场中饲养着灿烂的大蓝闪蝶。作者戴安娜·马库姆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不久,戴安娜和她的伴侣搬进了一所空荡荡的丛林小屋,与蝙蝠、蝎子、巨嘴鸟、鬣蜥和蝴蝶生活在一起。尽管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一场飓风和全球疫情。这本书讲述了当世界似乎正在分崩离析时,我们如何找到前进的道路,作者不仅在书中赞叹自然世界的美丽,还呼吁人们一起加入到保护蝴蝶的行动中来。
-
两百年的孩子[日]大江健三郎《两百年的孩子》是日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大江健三郎创作的一部科幻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里,智力障碍的哥哥、健康的妹妹和弟弟三个孩子组借助时间旅行器,目睹了日本这个国家一百五十年以来的社会变化以及历史进程的各种场面,故事也随之而铺展开来。作者以时空交叉的叙事结构表现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二百年来的历史,以及人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灵魂与肉体、物质和精神的状态,既而提出“新人”的思想.作品除了延续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创作时期在社会批判、灾难预测、历史探索、文化反思四个向度的社会性主题之外,更是将重点设定在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上,将最终他认为的答案放在了作为“新人类”的少年儿童身上。
-
咖啡残渍马里奥·贝内德蒂克劳迪奥成长在蒙得维的亚的街区,亲情、友情和萌芽的爱情构成了克劳迪奥遥远而温暖的童年记忆。渐渐地,熟悉的人消失在了岁月里。男孩克劳迪奥长大了。他从不断的失去中学会了坦然面对离别,在现实生活面前,他努力走出自己的路——他选择以画画为职业,并有了新的爱情。而就在这时,曾令他魂萦梦绕的女孩丽塔从童年里走来,再次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中,这一次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命运的表针最终能够转动起来吗?贝内德蒂用温暖、幽默而略带忧伤的笔调,以四十八个饶有趣味的生活片段,细致地刻画出了克劳迪奥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忧伤、困惑和笃定。克劳迪奥的成长故事引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
-
十三篇威廉·福克纳《十三篇》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最早由美国Jonathan Cape & Harrison Smith出版社于1931年出版,后经企鹅兰登书屋再版。福克纳将该书题献给他的长女阿拉巴马(她在1931年1月11日出生的9天后夭折),以及他的妻子埃斯特尔。如今《十三篇》一书已不再单独印刷出版,成为藏品。《十三篇》分为三个部分,三部分围绕的主题、人物、时间与地点都各有不同。第一部分包含《胜利》《飞向群星》《所有死去的飞行员》《裂隙》四篇,主要写的是一战右欧洲战场士兵的遭遇与精神困境,颇有“迷惘的一代”的颓废与虚无气质,语言较晦涩,象征意味浓厚;第二部分包含《红叶》《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公道》《头发》《夕阳》《干旱的九月》六篇,背景都是福克纳经典的创作内容,印第安人的历史、美国南方小镇的生活等,人物在各篇中串场,故事也与作家的长篇小说多有互文,语言也偏口语化;第三部分包含《密史脱拉》《那不勒斯离婚》《卡尔卡松》三篇,故事移步至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前两篇情节较为松散,气质独特,而收尾的《卡尔卡松》,更像幻想诗篇,气氛混沌、含义朦胧。《十三篇》是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第一次集合,成书时间介于《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与《押沙龙!押沙龙!》(1936)之间,同时期,他还在创作长篇名作《八月之光》,属于福克纳创作的第一个、并被文学圈认可的高峰期的产物。这次出版,打破了国内传统的福克纳短篇精选集的出版模式,遵循福克纳生前出版短篇小说集的编排方式,更清晰地对福克纳的短篇篇目进行时间定位,还原了福克纳短篇作品出版、传播和接受的原貌,也更突出了它们作为福克纳“长篇小说的缩影”的特质。同时,《十三篇》不仅包含了《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红叶》等名篇,而且收录了《胜利》《飞向群星》等较少为读者了解、却也十分优秀的作品,给予这些作品在福克纳创作谱系中足够的地位和关注,也有助于读者理解福克纳创作的动机,进一步体会他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