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哈扎尔辞典米洛拉德·帕维奇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能成为亚当之躯的一部分,那是他获得启示的那个刹那。只有这一小段时间是光明,是属于人自己的,其余时间均为黑暗,并为他人所用。这个获得启示的刹那,即为哈扎尔人所称的“梦”,哈扎尔捕梦者的目的,就是把这些瞬间收集起来,拼凑出亚当之躯来……哈扎尔国王要皈依一种宗教,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教中选择一个,于是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代表都汇集到哈扎尔首都,举行了一次“哈扎尔大论辩”。对辩论结果三教各有说法。由于哈扎尔人自己写的历史已淹没无闻,只能通过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文献来佐证这次大论辩的结果。但三个宗教记载的结果相互矛盾,都认为自己的宗教获得了胜利。于是在十七世纪末(也就是几百年后),有一本哈扎尔辞典面世了,包括了三大教关于论辩的记载,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红书、绿书、黄书,记载了三大教派的各自说法。 但十七世纪的这本书也已佚失,很难看出它的原貌。况且,这部书难道仅是要记录这次大论辩吗? 在这些结构下,作者巧妙地加入了另一条隐秘线索:哈扎尔人在改宗前的原始宗教,在作者笔下是捕梦者的宗教。这个宗教信奉语言的教条,如元音的地位高于辅音、动词的地位高于名词等,这是欧洲神秘主义宗教一股很大的信仰暗流,捕梦人可以在不同做梦的人的梦中跳跃,所有人的梦境自成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也有人活着。捕梦者采集人的梦,从而整理出关于阿丹•鲁阿尼的知识。阿丹•鲁阿尼是个天神,有人认为即是亚当,其神性低于上帝,人们可以通过获得阿丹的知识、并借助阿丹无限接近于神。但阿丹•鲁阿尼的神性时大时小,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在阿丹•鲁阿尼的神性最大时接近它。十七世纪红、绿、黄三书的作者(他们是从哈扎尔大论辩时期的人托生而来的),就是在这个特殊宗教影响下,通过捕梦联系在了一起,从而逐渐拼凑出哈扎尔宗教的情况以及哈扎尔的历史,具备了接近阿丹•鲁阿尼的条件。可他们却在见面时死去了。同时还有三个魔鬼作为破坏者而存在,他们要防止人类得到关于阿丹•鲁阿尼的知识。十七世纪末这个危险不大,因为阿丹•鲁阿尼正处于神性较弱的时期。但到了一九八二年,正是阿丹神性的高峰,此时从三个十七世纪辞典作者转世的三位学者又开始集拢这神秘教理的知识,并有可能再次获得这个知识,于是害怕人类接近阿丹•鲁阿尼三个魔鬼组成的“圣家族”杀死了两位学者,使另一位坐了牢,使这个知识再次成为断片。这些断片汇集成了第二版,也就是如今读者手中的《哈扎尔辞典》。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成功虚构了一个世界,不仅在书内,而且在书外。作者的创作并非仅仅是写作这部小说,而且还包括了这本书的出版行为。版权方要求必须阴阳本都要出版,读完此书读者就会知道,这样的限制也应看作作者创作的一部分,因为《哈扎尔辞典》讲的其实就是《哈扎尔辞典》自身历经磨难的成书与出版经过:从十世纪的阿捷赫公主开始,之前两个版本均毁于魔鬼之手,直到现在这个版本才终得以来到读者手中。作者通过在辞典中扮演一个角色——《哈扎尔辞典》最新版的编者——的方式将此书和现实连上,如不能与书中叙述相符,同时出版阴阳两个版本,书中世界就不能与现实世界完全吻合,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不能完全实现,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下降。此书是《哈扎尔辞典》的魔镜插画纪念版。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契诃夫暂缺简介...
-
卡夫卡孤独三部曲[奥]弗兰兹·卡夫卡;读客文化 出品《失踪者》是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开端之作。卡尔拼命想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却屡陷窘境……写出了人在社会中一次次走向孤独的体验。 《审判》是“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约瑟夫·K. 直到被判处死刑,都不知道自己的罪名究竟是什么……这是一种寻求理解无果的孤独。 《城堡》是卡夫卡长篇小说压轴之作。对土地测量员K. 来说城堡看似近在咫尺,却永远也进不去…… 具有自传色彩,呈现了孤独者在冷漠世界里的挣扎。 孤独是卡夫卡一生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卡夫卡去世后,他的挚友布罗德将《失踪者》《审判》《城堡》这三部未竟的长篇遗作整理出版,合称为“孤独三部曲”。
-
尚未缴械就是美好生活赛斯“社会适应不良”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当我想滑冰——我等啊等啊,一直到凌晨两点左右才出门。我得确保周围没人。当我去博物馆——我总是直奔恐龙厅。那里很安静,真是个奇妙的地方。我的猫鲍里斯听过蕞多的念叨——“鲍鲍……真是只大肥猫。”“没有你我该怎么办呀?”……我自己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会主动写信给《纽约客》,询问一位陌生漫画家下落。 “在阿特·斯比格曼的《鼠族》之后,《尚未缴械就是美好生活》是我思考图像小说形式上的更多可能性,并为之努力的主要灵感来源。”? ——克里斯·韦尔| 哈维奖、艾斯纳奖获得者?,《老屋记》作者
-
梦宫伊斯玛依尔·卡达莱 著,高兴 译传说奥斯曼帝国有一个机构,由执政的苏丹亲手创立,主管睡眠和梦,专门征集民众的梦,进行归类、筛选、解析、审查并处理,一旦发现任何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的迹象,就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打击镇压。这个机构被称为“梦宫”。 梦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荒谬,在于它的任意,最最盲目,最最致命。为了权力,为了统治,有些梦甚至可以被制造出来。故事从一个显赫家族的年轻人马克-阿莱姆进入梦宫任职开始讲起,他的家族曾经出过五任阿尔巴尼亚宰相,还有无数将领和重臣。因为梦宫的重要意义,所以他被安排进入梦宫工作,而且直接进入了重要的筛选部,很快就调入了解析部。他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梦,竟然有两次读到了同一个梦:桥边的一片荒地上,在垃圾和废物里,有个奇怪的乐器在自动演奏,一头公牛不知道是不是被乐声逼疯了,站在桥边怒吼。结果他对这个梦的处理使得他的家族几乎覆灭,而他却意外地升迁,成了梦宫的主管。
-
奥夫特丁根[德]诺瓦利斯年轻的主人公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醉心于梦中的蓝花,整日里想入非非。有一天,母亲邀他一起去奥格斯堡旅行,这样他就可以见到外祖父施瓦宁。他们在商人的陪伴下踏上了旅程,亨利希与商人交流了很多关于诗歌的知识。到达目的地后,亨利希遇到了诗人克林索尔的女儿玛蒂尔德,很快坠入爱河,在两个家庭的同意下,安排了订婚。亨利希成为岳父的弟子,想要成为一名诗人……《奥夫特丁根》是德国浪漫主人诗人诺瓦利斯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全称《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1802 年由他的朋友路德维希·蒂克在他去世后出版。
-
叶之震颤[英] 毛姆 著 马亚静 译 人天兀鲁思 出品这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经典短篇小说。全文收录了发生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的八个故事,通过一系列发生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的故事,对人生、爱情和人性的深入探讨。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毛姆在这些故事中展示了人类在极端情况下的情感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动机和后果。
-
外部日记[法]安妮·埃尔诺 著,高方 译刚搬到巴黎郊区的塞尔吉-蓬图瓦兹新城的安妮·埃尔诺感到震惊:对于保存着过去回忆的作者来说,一座从无到有、没有任何记忆的新城,唤起了一种疏离感。当作者与离开家乡到这里寻找新生活的人相处时,这种孤独感变成了一种新鲜的刺激。埃尔诺被他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和地点所吸引。地铁站等车时的攀谈,超市购物车里的商品,餐馆里价格昂贵的食物,工作中忍辱负重的经历……在其中,作者看到了社会的欲望、愤怒、羞耻、阶级差异与不平等。
-
内陆之行[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著小说一开始,八月初美好的一天,一位住在巴黎郊外的老人离开了宁静的巴黎郊区住所,这个被森林包围的“无人湾”,去往他在皮卡第的乡间别墅。他边走边观察周围的环境,不时提到一个被他称为 “偷水果姑娘”的年轻女子,她似乎也踏上了前往法国北部的类似旅程。这个“偷水果姑娘”——读者后来知道她叫阿列克夏——起初似乎是他打算写或正在写的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她25岁,从青春期开始就一直“渴望逃离”,此刻刚从西伯利亚回来,马上又出门去寻找她的母亲。在追寻她的脚步(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穿越法国内陆的过程中,叙述者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她,从而使小说得以诞生。叙述者一路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感知的、所想象的构成了叙事的框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和事件,只有一个个不起眼的瞬间和不足挂齿的印象,表面上似乎毫无关联,但却史诗般地汇聚成了一幅法国的现实图像。
-
唯余细节伊娅·根伯格 著 ,新经典 出品“我”突如其来地病倒,开始发起了高烧。缠绵病榻之时,身体的高热令“我”对时间的感知产生折叠,关于过去的记忆开始显现。四个人,四个章节,勾勒“我”的一生。这些人在“我”的生命中出现,影响“我”,改变“我”,却又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不见,再无踪影。向前,向前。在时间的流逝中,唯余生活的细节四下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