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长颈鹿与少年[美]琳达·拉特利奇 著,任爱红 译17岁那年,当我被飓风吹到码头时,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彻底改变。我从没想过,会和两只长颈鹿一起,在12天内横越整个美国。我曾经以为,失去亲人并亲手埋葬他们后,我那流浪狗一样的未来已经清晰可见,直到在码头看到那两只长颈鹿——它们来自遥远的非洲,在飓风中飘洋过海,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我的人生也会有奇迹出现吗?长颈鹿将要乘卡车前往的那个目的地在加利福尼亚,那个流着奶与蜜,能过上国王般生活的地方。我的命运能否改变,全在这一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我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长颈鹿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启发创作的小说,跟随这趟奇迹旅程,可以看到在长颈鹿苹果棕色的大眼睛注视之下,在与两只巨兽朝夕相处之中,内心顽固的阴云、苦涩的过去、深潜的秘密,都在悄悄发生改变。多年后回望,这趟奇迹旅程,其实也是一个男孩经历蜕变,直面伤痛,找回自我的过程。
-
变形记[奥地利]弗朗茨·卡夫卡 著 赵登荣 译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但身为打工人的萨姆沙必须尽快适应这一剧变,毕竟,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工作不能耽搁,而且身后还有公司的人在督促。然而,难以适应萨姆沙之变的却是外界,上司吓得落荒而逃,父亲不惜下手伤害,妹妹从怜悯变得难以忍受……终于,心身俱伤的萨姆沙悄然而逝,这对于家人而言却是难以言喻的解脱。这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精选跨越卡夫卡整个文学生涯的短篇佳作46篇,包括《变形记》《判决》《在流刑营》《乡村医生》《在法的门前》等经典名篇。这些作品多发表于卡夫卡生前,难得地体现出作家对自己创作的肯定与喜爱。
-
再见,非洲〔肯〕恩古吉·瓦·提安哥本书首次出版于1975年,收录《穆古莫》《大雨滂沱》《黑鸟》《回家》《再见,非洲》《瞬间的荣耀》《梅赛德斯的葬礼》等十三个故事。作者这样讲道:“这些故事是我过去十二年的创作型自传,也是我在这十二年中的感受。我的文字是认识自我以及在社会、历史中所处地位的一次尝试。”
-
风神之手【日】道尾秀介渔民崎村在打渔时意外去世,他的恋人奈津实也因为其父亲的建筑公司发生的水质污染事故而搬离家乡。三十年后,奈津实的女儿步实偶然结识了崎村的儿子源哉,得知崎村依然活着,而当年的水质污染事件也是一场惊天的阴谋,步实和源哉对这场离奇的事件展开调查,发现这场阴谋的策划者竟然也经历了令人唏嘘的人生……
-
灰色的月亮(日) 志贺直哉著 刘立善译“他从中感受到了美,纵然做的是丑事,却也不觉得丑了。” 本书是志贺直哉创作中后期的代表作精选结集,收录了他的十一篇代表作品,包括《雨蛙》《护城河畔的住宅》《邦子》《灰色的月亮》等。其同名篇《灰色的月亮》是典型的反战文学,有“日本战败纪念碑”之称。反对不义战争的志贺,以这篇小说揭示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举国大饥饿的惨状。他以空袭后的东京为背景,描写了电车上的一个饥肠辘辘快要饿死了的少年。主人公目睹少年的惨状,却又爱莫能助,生出了一种人道主义者的悲怆。
-
我是猫夏目漱石《我是猫》是日本国民作家、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视角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冷眼旁观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讥讽。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风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
有一个地方,到达之时我们将能拥有一切内斯特·T.柯利 著;书田文化 出品治愈你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与自己的释怀。汤姆的生活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故,人生失去了日标和意义。正当生活陷入僵局时,命运将他带到遥远的安达卢西亚,一个“忘忧”的神秘之地。在这个神秘之地,他经历了几次考验,明白了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爱和被爱的转换、梦想和现实的关系……风靡德国的心灵治愈小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想抵达的地方,当你到达之时,人生将会变得宁静而辽阔。
-
当她化身为龙凯莉·巴恩希尔1955年4月25日,642 987名女性化身巨龙,身后只留下火焰般的废墟、家暴丈夫的残骸,以及猥亵者的灰烬。这是史上大规模的群体性化龙事件。然而社会却因为羞耻而陷入沉默,政府的否认、媒体的封锁和大众的遗忘共同编织了一张忽视真相的网。人们装作一切如常,假装无事发生。大规模化龙日那天,亚历克斯年仅8岁,她不明白为什么姨母化龙飞走了,而母亲却没有;她不明白表妹为什么成了亲妹。这个禁忌的话题里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
-
疯女人舞会(法)维多利亚·马斯 著,范加慧 译这部小说出版于2019年,是《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历史小说,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畅销全球。曾荣获勒诺多中学生奖、最佳处女作奖、《图书》杂志年度好书奖等多个法国文学大奖。2021年亚马逊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和电影都引起了巨大轰动。本书讲述了1885年发生在巴黎赫赫有名的精神病院——萨尔佩特里尔医院的故事。这里有着最权威的精神科医生、“神经病学之父”夏科先生,以及追随他的大批医生、实习医生、护士,常年收治精神失常及患有癔症的疯女人们。1885年,夏科医生在一次医学公开课中,试图通过催眠诱发病人的癔症发作,故事就此拉开序幕。住在这里的疯女人包括:少女欧也妮,因自称能看见已故的爷爷、相信亡灵的存在而被父亲送到此处,以避免她让家族蒙羞;少女露易丝,她的父母在一场火灾中双亡,被寄养在姨妈家时惨遭姨夫强暴,姨妈却视其为荡妇,狠心地将她扔到这里……在这令人绝望的疯人院中,每年春天的斋中舞会是女人们唯一的期盼,因为在这一晚,她们可以盛装打扮、翩翩起舞。在1885年的舞会上,会上演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注释:萨尔佩特里埃医院从18世纪开始,就是欧洲最著名的精神病研究医院;在19世纪下半叶的夏科医生执掌阶段,更是整个欧洲研究、教授神经病学的中心。福柯正是通过研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写出了《疯癫与文明》;他最后就死在这家医院。而弗洛伊德曾在1885年参加过夏科医生的公开课,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
与魔的搏斗茨威格(Stefan Zweig)在《与魔的搏斗》中,茨威格把三位人际际遇相似,内心世界相近的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集在一起,而尤为重要的,他们都受一种自己所控制不了的力量所支配,即茨威格称为“魔”的力量,因此他把这本书的命名为“与魔的搏斗”。魔的原文(Dämon)缘于希腊语、拉丁语,指的是一种通过经验无法理解的、控制人的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除了破坏力,还拥有一种创造力。在茨威格眼中,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最有魔性的典型形象。他们创造出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却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被推向毁灭。这部传记是茨威格《精神世界的缔造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个三部曲在茨威格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他赢得世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