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快乐的期待黄家修编英国散文界群星灿烂。打开本书的扉页,我们便可看到,那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的名字。正是他们,以高超的艺术才华,创造了英国散文的辉煌历史。他们的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垂范世人;其中,不少已经成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编辑《英国散文选》的目的,在于较系统地展示英国散文史上不同时期的成就。通过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阅读,使读者领略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风格的英国散文的风采,以期对当前散文创作和评论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编者:GQ )
-
网络杀机(英)特伦斯·迪克斯著;王文娥译扎克驾驶着他的星球战车,驰骋于茫茫宇宙之中。他身体向前微倾,目不转睛地盯着太空雷达的显示屏。一枚光子鱼雷朝他疾射而来,他从容地驶向一边,导弹嗖地一声擦肩而过。扎克打开舱门,顺着梯子滑了出来。可是他的脚还没来得及着地,就被一群人拦住了去路。这伙人个个蓬头垢面,满脸杀气,手里还端着冲锋枪和激光枪,看上去颇不好惹……
-
野草在歌唱(英)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著;一蕾译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社会地位、种族歧视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殖民统治制度下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剖析了造成玛丽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玛丽是南部非洲土生土长的白人,自幼家境贫困使她本能地渴望摆脱这种与土著黑人相似的生存状况。工作后,她的生活一度有所改善,但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打破了她麻木混沌的生活,使她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种族歧视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南部非洲每一个人的身上,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
女宾(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周以光译《女宾》是一部爱情小说,讲述的是一男二女在独特的组合关系下的独特的感情纠葛,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角恋爱故事,而是三个男女的共同性爱生活。因为这段故事本身曾是作者亲身经历过、感受过、体验过的,所以当作者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把它们表现出来后;就起到了惊世骇俗的效果。再加上小说中深刻的心理描写、充满力度的对话等。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一件真正的文学艺术品。
-
希腊神话大王(美)N.霍桑,(美)C.金斯利改编;夏伯铭译暂缺简介...
-
庭长夫人(西)克拉林(Clarin)著;屠孟超译女主人公安娜·奥索雷斯是斐都斯塔城有名的美女。她和一个名叫维克多·金塔纳尔的法庭庭长结婚,人们就叫她庭长夫人。安娜婚后发现年龄比自己几乎大一倍的丈夫虽然爱她,但很少陪伴她,丈夫非常喜欢打猎、养鸟,退休后几乎每天大清早就和朋友背着猎枪出门打猎。在爱情方面得不到满足的安娜感到十分孤寂、苦闷。她有两个追求者,一个是天主教堂的讲经师费尔明·德·帕斯,另一个是阿尔瓦罗·梅西亚。他俩都年轻英俊。德·帕斯是安娜的忏悔神父,他利用职务之便和安娜接近,以“精神父亲和导师”的名义竭力在思想上控制她,不让她和另一个追求者接触。然而,德·帕斯“身上穿着法袍,是个穿法袍的唐璜”,他只能跟安娜讲抽象的爱,对上帝的爱,始终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感情。梅西亚是斐都斯塔有名的美男子,是偷香窃玉的老手。两个追求者经过多次较量,梅西亚终于取得了胜利。维克多·金塔纳尔发现了妻子的奸情,在德·帕斯的挑动下,与梅西亚进行决斗。他心慈手软,不想伤害自己的“好朋友”,结果反被梅西亚一枪击中要害死去。梅西亚随即抛弃安娜,离开斐都斯塔去马德里。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荒淫、官僚政客的堕落和宗教神职人员的虚伪,并对十九世纪中叶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宗教、道德和习俗作了真实的描绘,是一部了解当时西班牙历史的生动的教科书。
-
根(美)亚历克斯·哈里(Alex Haley)著;郑惠丹译一位美国黑人作家,立志要到自己黑非洲的根。他根据家族中数代相传的几个非洲词语,历经艰难,终于找到了冈比亚河上祖先的村落,找到了被奴贩捕往美国的第一代黑奴康达·金特被斥卖的足普迹。他揭开了家族骇人听闻的血泪史,记录了一代代黑人被侮辱被蹂躏被肃削被歧视,终于丧失自我的苦难历程。没有什么比失支“根”更痛苦的了。黑人们终于觉醒,科于反思。这一部黑色的家史是那么曲折离奇而又真实感人,它竟引发了全画蛇添足的寻根热!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农夫皮尔斯(英)兰格伦(W.Langland)著;沈弘译本诗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包括序诗和7节,第2部分包括其余13节。序诗用中古文学惯用的梦境和寓意形象的手法,写诗人在一个5月的清晨在莫尔文山上听着潺潺清泉,不觉入睡。他看到在一片美好的田野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农民,各种僧侣,手工业者,商人,骑士,各种艺人,乞丐,无异是14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田野的一端矗立着真理之塔,另一端是死亡之谷。诗人一面描写这些人物,一面评论。接着他看见从塔里走出一个可爱的女子,名叫“神圣教会”,她教导诗人要追求真理,拯救灵魂;又指点给他看“奖赏夫人”要和“虚伪”结婚,许多人附和,惟有“神学”反对。大家争执不下,决定到伦敦去找国王解决。国王主张她和“良心”结婚,“良心”不肯,并揭发她的缺点。国王请来“理智”,“理智”也坚决要国王惩罚她。“奖赏夫人”得到惩罚,只有郡官去安慰她。国王把“理智”和“良心”留下,供他顾问。作者通过这一寓言批判了僧俗各界的寄生性和社会上贿赂公行、追逐财利的现象,肯定了国王的作用,希望他能凭理性和良心治国。诗人醒来之后又作了第2个梦,梦见“良心”在布道,许多听众都开始忏悔,包括“七大罪恶”(骄傲、淫欲、嫉妒、恚怒、贪婪、饕餮和懒惰)在内。“希望”吹起号角,成千的人聚集起来要求寻找“真理”,但大家都不知道“真理”在什么地方。这时农夫皮尔斯出现,他说他做了50年“真理”的仆人,可以担任向导,但必须先耕完他的半亩地,并分配大家工作。许多人纷纷推托,不肯劳动,他就叫“饥饿”来威胁他们。只有一个妇女代表大部分善良的人愿意跟皮尔斯去寻找“真理”。“真理”这时给他送来一张赎罪券,上面写着“作好事的得永生,作坏事的遭永劫”。一个僧侣否认这张赎罪券有效,引起了争执,皮尔斯一气之下把它撕毁,宣称他从此不为人间幸福苦干,而要把时间全用在祈祷和忏悔上。这时诗人醒来,结束了第2场梦。作者在这里仍用寓言的形式说明要获得真理必须首先通过诚实的劳动。他对贫苦的劳动者表示极大的同情,反对怠惰和寄生生活,但他要求劳动者恪守本分,不同意他们要求增加工资。他又认为现世勤劳仍不能导致灵魂的得救。这种思想就引出了全诗的第2部分。第2部分是全诗较弱的部分,充满抽象的神学说教和经院式的辩论。诗人在梦中继续追求真理,看到了3种境界:“善”、“中善”、“上善”。作者对这3种境界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解释。最初,他认为“善”就是诚实的劳动,“中善”则除此之外还能分散资财,行为仁慈,而“上善”则更进一步要能惩恶。以后,他思想中概括性和宗教神秘成分增加,把“善”解释成为“积极的生活”,“中善”则是超越“善”而达到“静观”“甘贫”的境界,并进一步像耶稣基督那样用“慈心”救世。耶稣基督虽然战胜了反基督的撒旦,但撒旦又降临人世,因此必须有“上善”。“上善”就是“精神权威”,以主教和统一教会为代表,在诗中诗人又用皮尔斯来象征“统一教会”。诗人以继续追求的口气结束全诗:“我愿作一香客,走向天涯海角,去寻找农夫皮尔斯。”
-
娜娜(法)左拉著;董彦敏,荆鲁译暂缺简介...
-
希腊神话故事王磊编译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