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揪芽打仔 揪芽打仔之审判【日】大江健三郎 著,陈青庆 周砚舒 译本书为大江健三郎时隔二十二年写就的前作与续篇。《揪芽打仔》成书于作者的青年时期。通过战争期间一群感化院少年的际遇,深刻揭露了战争对于灵魂与人性的摧残与异化。而二十二年之后的续篇《“揪芽打仔”之审判》,则是从前作的对立视角,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在作者巧妙的人物设置下,使得前后两作产生了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互文共生关系,但是作者对于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却更进一步,使人不得不叹服于作者天才般的文学创作。
-
最美川端康成川端康成 著 胡长炜,李光曦,温烜,彭筱琨,李作媛 译收录川端康成10部经典小说:《雪国》《湖》《古都》《千只鹤》《波千鸟》《花的圆舞曲》《山音》《睡美人》《舞姬》《伊豆的舞女》 ,总共6册。可以说,川端康成作品里的美和孤独,都在这10部作品里了。其中,《伊豆的舞女》是一部短篇小说,一般都搭配着其他文字一同出版,才能组成一本厚度相当的书。此版《伊豆的舞女》,除了收录小说《伊豆的舞女》之外,还收录了22篇跟伊豆有关的游记、散文,是此版本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川端康成大概是在1918年10月,初次踏上伊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反复进出伊豆旅行或短居,并为此写了很多跟伊豆有关的随笔,描写伊豆的风景、姑娘、温泉百景。失去众多亲人后,旅途中的人、景物抚慰了他,伊豆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生命中不可不提的地方。这22篇文字除了可了解川端的创作背景,亦可当成他的旅行地图。
-
晚年样式集【日】大江健三郎 著,许金龙 译《晚年样式集》是大江健三郎生前后的巨著“奇怪的二人配”六部曲的后一部,也是大江健三郎生前的后一部长篇小说。大江虽然已经步入其创作生涯的晚期,但是依然有着旺盛的创作生命。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带来了福岛核电站的次生危机。大江健三郎一生都是坚定的反核主义者,在生命的末期,他依然坚守自己一生的信仰,当看到三一一大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个作家的良知促使他再次动笔,写下了人生后的一个篇章……
-
野性三部曲(美)杰克.伦敦本书是杰克•伦敦的三部作品即《野性的呼唤》《白牙》和《热爱生命》的合集。这三部作品均以北极荒野为背景,以残酷的生存竞争为主题,颂扬野性的生命力和人类之爱,故而取名为《野性三部曲》。这三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杰克•伦敦的创作风格——严酷的真实,读之令人震撼,且定会有所感悟。
-
磨铁经典第4辑[法]福楼拜爱玛,修道院长大的农家女孩,醉心于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幻想于骑士文学中的浪漫爱情。在和一名乡村医生的婚姻中,她不断向外寻求刺激,逾越婚姻的界限,在爱情、物质、地位的欲望中沉浮。爱玛在小说中走向毁灭,而在现实中穿越时空,在现代人的普通生活中死而复生,成为每个读者拷问自我的镜子。
-
被偷换的孩子【日】大江健三郎 著,许金龙 译《被偷换的孩子》是大江健三郎生前后的巨著“奇怪的二人配”六部曲的开篇之作。此时的大江已经步入其创作生涯的晚期,但是依然有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小说源自于日本著名导演,也是大江的好友以及妻兄伊丹十三的自杀身亡。受此事件的冲击,大江健三郎开始思考那些已经离开自己身边的人们,并决意为他们而写作。小说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著名作家长江古义人以及导演吾良(分别对应了现实生活中的大江健三郎与伊丹十三),得知吾良自杀身亡之后,长江古义人回忆起了吾良与自己的交往,并将吾良之死与新生的希望联系起来。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将本作看作是大江健三郎对于自己生前好友、导演以及妻兄三种身份集于一身的伊丹十三的文学上的一种悼念。
-
娜嘉安德烈·布勒东 董强《娜嘉》首次出版于1928年,安德烈·布勒东从与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爱到分手的经历中,提取大量事件,对现实、真实、美、疯狂等概念进行探索,彻底颠覆了十九世纪传统的文学观念。该书一般被视为小说。然而,许多证据都证明,书中的大部分事件均非虚构,而且有大量的图片展示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同时,作品又体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传倾向。全书扑朔迷离,充满偶然、随机、巧合和梦境,作者的主观思想交叉出现在事件的客观叙述过程中,图像与文字交相辉映,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名作,极大影响了西方二十世纪的文学与艺术。
-
雨夜雾梦(缅甸)德格多鹏奈 著,计莲芳 译《雨夜雾梦》是一部心理学小说,讲述一个有关“情感饥饿症”的故事。缅甸年轻的心理学博士、大学讲师玛德意到傍底看望长辈、原司法部长吴敏凯,无意中发现一位身患心理疾病的年轻男子貌纽迈(实际名字貌敏伟),他是吴敏凯的外甥,这也是吴敏凯此次邀请玛德意前来的原因——为貌纽迈提供心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玛德意一步步了解貌纽迈患病原因,也一步步认识了一个缺爱而不断挣扎的灵魂——年幼的貌敏伟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受到伤害,患上了“情感饥饿症”;成年后的貌敏伟目睹心爱的女子去世而深受刺激导致失忆;失忆后的貌敏伟因机缘巧合改名为“哥迪沙”,无意中成为一名出色的民间戏剧阿迎戏演员 、导演,并与女演员婩产生情愫;在“哥迪沙”的倾力打造下婩成为知名的女戏剧演员,但婩后选择成为电影演员而放弃阿迎戏,“哥迪沙”内心崩溃病发,被舅舅接回家中静养,成为“貌纽迈”,直至与貌纽迈母亲外形相似的玛德意的到来。后貌纽迈恢复了记忆,内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疗愈。全书以心理学研究的名义,对人生做了深入的探讨,发人深思,展现了一代缅甸青年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对自我的探索。《雨夜雾梦》一书初版于1962年9月,连载发表于《妙瓦底》杂志。后整书出版,多次再版,曾获得缅甸文学奖“文学宫奖”。本书首次引进国内,为中文首版。
-
幸存者回忆录多丽丝·莱辛 著,朱子仪 译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的“科幻式半自传”——假如成年的你收留了青春期的你自己……“在高层住户那里,鸟儿在窗与窗之间沿着无形的固定路线飞来飞去,飞翔的鸟群投来好奇和思索的目光,道路交通和尘世远远地在下面。我不是这样,我属于那种总要仰望、想象高处会发生什么事的人……”一种波及全球的灾难降临人间,城市瘫痪,食品短缺,市民纷纷迁往郊区,荒芜了都市。野蛮生长的儿童,在混凝土废墟中结成帮派,为非作歹。一个留守的女人,突然获得了穿墙而过的能力,她带着一个青春期女孩和一只小狗,坚持要做此地后的幸存者……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女性成长和生存的寓言故事。
-
隧道埃内斯托·萨瓦托 著,徐鹤林 译曾经有一个也许能了解我的人。但是,此人恰恰是我杀死的那个人。画展开幕那天,一位陌生的姑娘在我的画前待了很久——画中那扇无人在意的小窗,只有她看到了。生平第yi次,有人窥见了我阴暗隧道中无可挽救的孤独。我们成了恋人,但她的神秘、疏离、不可捉摸,令我猜疑、愤怒、辗转难眠,在千磨万蚀之后将结束痛苦的刀放入我的手中。但我想,会有人理解我的:哪怕只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