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生活与命运瓦西里·格罗斯曼人生在世,是动物般地生存,还是要有尊严地生活,甚至为之而不惜牺牲性命?在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是俯首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起而抗争,甚至掐住命运的咽喉?瓦西里·格罗斯曼的史诗巨著《生活与命运》,围绕老革命家沙波什尼科夫的遗孀亚历山德拉和她的三个女儿及其各自的家人,再加上与这个家族枝蔓相连的上百个人物,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将帅、战士、民众的生活与命运。整部小说充满悬念,高潮迭起,但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在一个被战争和意识形态纷争撕裂的世界,人们怎样生活,他们如何选择,以及他们的命运怎样被这些选择所改变。柳德米拉是亚历山德拉的大女儿,她丈夫施特鲁姆刚刚在核物理研究中做出了重大突破,却因为“异己的、非苏维埃的观点和情绪”而受到批判。如果拒不“悔改”,他可能被逐出研究所,甚至被投进监狱。在巨大压力下,他应该违心地检讨、认错,还是不允许任何力量“夺走他心中的正义”?柳德米拉的前夫阿尔巴丘克在一九三七年的“大清洗”中被逮捕,关进了苏联劳改营。一天晚上,一个无辜的难友被同囚室的刑事犯杀死。尽管阿尔巴丘克已经被驱逐出党,他还是认为党性要求他揭发罪犯;但他又很清楚,如果揭发,刑事犯的同伙不会放过他。揭发还是不揭发?叶尼娅是亚历山德拉的小女儿,在苏军发起反攻前夕,她的前夫(职业革命家)被苏联秘密警察逮捕,而男友(坦克军军长)在反攻中被授予重大任务。她应该去卢比扬卡探监为前夫提供道义支持呢,还是应该接受男友的邀请去前方看望他?女军医索菲娅是叶尼娅的好友,她被德军俘虏,和孤独的小男孩达维德一起被押送到集中营。她应该报出自己的医生身份而暂免一死,还是和达维德一起走进毒气室?被德国人关进集中营的前托尔斯泰主义者伊孔尼科夫 - 莫尔日在得知挖基坑是为了建毒气室后,是应该若无其事地继续干活儿,还是冒着被立即处决的危险而罢工?……《生活与命运》被认为是20世纪俄语文学的巅峰之作,可以与《战争与和平》媲美,自从被译介到国内以来,一直备受读者推崇。此次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全新译本是由翻译家黄秀铭根据莫斯科苏维埃作家出版社(Советский писатель)1990年版本无删减译出,译文经过多年打磨,精到考究,兼顾准确性与文学性,最大程度还原了原文的意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译本。
-
白夜(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成时 译《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早期重要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内心纯真的幻想者与同样孤独、纯真的少女娜斯晶卡之间一段短暂然而*分甜美、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
-
关于爱情(俄)安东·契诃夫 著《关于爱情》收录十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契诃夫短篇小说,藉由捕捉男女老少面对爱情时的微妙心理,试图探索爱情是如何发生又怎么结束。 契诃夫细细描绘出消逝的、想象的、即将来临的种种爱情样貌,有期待、温馨,也有荒谬、可笑,还有无力、困顿,在故事情节推展中,我们渐渐发现,在爱情的脉络之下,上演的却是人心所面临的困境──“他已经不能够再去爱了!就在他丧失对人的信任之后,心中满是空虚,他便成了厌世的人。生活是什么?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生活是空想、梦想……是腹语……但是他站在睡着的美人面前,突然间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心中有某种像是爱情的东西。他久久站在她面前,眼睛贪婪地望着她……”──《情系低音大提琴》 契诃夫要说的无非是面对爱情即面对生活,但后是童话般的快乐结局,还是永恒难解的僵局?从古至今似乎都一样费解,然而,要紧的,是不是谁能够抓住爱情初涌感动人心的那一剎那,谁就掌握了翻新生活的契机?──契诃夫总是把答案留在读者心里。
-
未经删节[英] 戴安娜·阿西尔在本书中,我们跟随阿西尔进入这些二战后一代文学巨匠的世界。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阿西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BBC新闻部工作,随后认识了出版人安德烈·多伊奇,从而一同创立传奇的独立出版社——安德烈·多伊奇出版社的经历。她以独特的机智和罕见坦率的散文风格,讲述了她五十年漫长出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第二部分重点回忆了自己同包括奈保尔、简·里斯在内的六位作者的交往历程,详述了这些作者的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是真实有趣的名家轶事,也是对文学的宝贵贡献。
-
国王[波兰]什切潘-特瓦多赫一座被仇恨点燃的城市,一个被权力奴役的男人…… 一九三七年的波兰,即将被战火吞噬。在拳击台上,亚库布·夏皮罗备受尊敬,他被社区尊为英雄。而在台下,他是犯罪集团的统治者,地下世界的“执法者”,向整个城市输送着恐惧,并通过凶杀和恫吓攫取回报。他沉醉于奢靡,挥霍无度,所有的乐趣都来自于野蛮和残暴。对一个想成为冥界国王的人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生活……然而,希特勒正在崛起,法西斯正在扩张。侵略者的幽灵如乌云般笼罩在波兰上空。不断变幻的浪潮迫使亚库布必须放弃他所统治的城市。在擂台和街头形成的狂暴和自负使他感到不可动摇,他必须维持黑暗界的秩序——即使新的世界秩序已对他构成威胁……
-
夏日(南非) J. M. 库切“坏日子越来越多,星号像苍蝇成灾一样繁殖。” 《夏日》是库切的自传三部曲之三,一部从他人视角出发的奇特自传。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男孩》《青春》之后,主人公库切已去世多年,一位年轻作家为他作传,采访了库切的亲人、同事、故交好友、昔日情人,并引用了库切私人日记的片段。在虚实交织、复杂迷离的叙事中,库切的中年生活轮廓渐渐清晰……他回到南非,求职、教书、修缮房屋、赡养父亲、继续写作,在失意中年生活的夹缝之中,我们得以窥见库切清醒而痛苦的灵魂。
-
新民说·爱,海(法)帕斯卡·基尼亚尔 Pascal Quignard本书是法国当代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的最新长篇小说。书中谱写了两位乐器演奏家的爱情故事,那是在交织着鲜血与泪水的17世纪、在彩虹消失的海边激荡着的不朽乐音。小说中融入了作者对艺术、历史、哲学的思考,溯源音乐在生命的原初对人格的塑造,回顾音乐在生命的尽头给人带来的感动。作者文笔细腻,箴言式的语句悠扬婉转又顿挫有力。在本书中,《音乐课》《世间的每一个清晨》与《罗马阳台》里的人物命运得到了延续。这也是基尼亚尔继写作《阿玛利亚别墅》十六年后,首次重写女性音乐家,是他“最美的女性肖像画之一”。
-
波德莱尔(法)让-保尔-萨特 著;施康强 译《波德莱尔》是萨特一系列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剖析作家及其作品的第一部传记性专著,堪称文学批评独创之作。萨特认为波德莱尔的一生都是自我选择和设计的,从生活作风、立身处世到诗歌创作皆择恶取之,为恶而恶,最终达到恶的反面——善,给世人留下千古绝唱《恶之花》。萨特既不想评判波德莱尔诗歌的价值,也不想把他当成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现象加以分析。他想要探求波德莱尔的内心世界,不只是考虑外部环境对波德莱尔的塑造,从而讲述诗人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金句:粗俗的快乐无非是欲望的简单满足,它们把我们锁定在自然本性上,同时使我们变得平庸。可是波德莱尔称之为感官享乐的东西,是妙不可言的稀罕之物:既然犯罪者在他获得感官享乐的下一个瞬间便陷入悔恨之中,他的感官享乐就是他投入此道的唯一的幸运瞬间。一瓶打开的香水,漏了气,褪了色,其香味却缕缕不绝,隐隐约约,无所不在:这是意识的自为存在的最好的象征;所以厌倦是一种形而上的感情,是波德莱尔的内心景观,也是构成他的欢乐、愤怒和痛苦的永恒材料。
-
倒悬的地平线[法]马克·李维如果记忆可以复制与转存,生命是否真的可以重来?马萨诸塞州,神经科学专业的三位学生卢克、乔西与霍普试图以自己的研究回答这个问题。起初,这只是一个远未进入实验阶段的大胆构想,然而霍普罹患脑瘤,生命行将走到尽头。不愿失去挚爱的乔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研究之中,他赌上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而输赢在遥不可及的未来……
-
她和他[法]马克·李维她叫米娅,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当红演员,却一心想远离萧瑟的伦敦,去聆听感动与欢笑的话语。他叫保罗,曾经的建筑设计师,因为一本小说一炮而红,却无法适应他人追逐的目光,只能与自己小说中的人物结为挚友。他们隐身于巴黎,偶然相识,成为知己,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