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彼得堡的大师(南非)J.M.库切 著 王永年 匡咏梅 译1869年10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继子巴维尔之死,来到圣彼得堡。悲痛欲绝的作家决心揭开继子的真实人生:巴维尔是自杀还是被杀?他究竟爱他的继父,还是鄙视他?在探寻真相的途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自己也陷入了某个阴谋。这段经历对他而言,不仅是痛苦的折磨,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体验,并最终成为他创作《群魔》的契机和养分。通过本书,J.M. 库切重新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创作。
-
来小书厨房住一晚【韩】金智慧 著,千日 译在都市打拼得身心俱疲的姑娘柳真来到山村,在首尔附近的邵阳里开了一家旅馆——“小书厨房”。在这个小小的庭院里,柳真和每一位客人畅聊谈心,聆听他们的倾诉,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路历程,为他们推荐呵护心灵的图书。阅读是一种疗愈。怀念亲人的歌手,想要活出自我的律师,厌倦工作的白领,错过却又重逢的情侣,失去梦想的青年都在这里、在书里,找到了人生的密匙,慢慢打开了心结,用明媚的阳光驱走了心灵的忧郁……小书厨房是可以让灵魂休憩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闻到春天的芬芳,感到青春的脉动,让生命重新绽放。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意]皮兰德娄 著,许金菁 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的最后一部小说,是其晚期创作美学的集大成之作。故事始于主人公略微有些歪掉的鼻子。主人公莫斯卡尔达在28岁才从妻子口中得知自己鼻子的缺陷,这一发现将他引向了对自我身份认同和真实性的反思中。他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启,通过镜像、独处等方式,以“局外人”的眼光来进行自我审视。“我”是一个人,“我”谁也不是,“我”亦可拥有十万种生命形态。在小说中,看似疯癫的莫斯卡尔达实际上是唯一能掌握生活主动权的人,他可以随意离婚,随意捐赠,随意解散银行。皮兰德娄通过展示人生的荒诞境遇,发现了迥异于现代社会的另一种秩序,洞见了一种超人类的存在方式,以“疯癫”的状态揭示理性无法揭示的真理。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徜徉于自然之中,在天地之间找到了一种流动的、碎片的、多元的生命形态。作者辛辣讽刺的笔触背后,既有存在主义的荒诞,也有其独创的“幽默主义”和“面具”美学。
-
骗子的化装表演【美】赫尔曼·麦尔维尔《骗子的化装表演》是赫尔曼·麦尔维尔生前最后一部公开发表的长篇小说。不少批评家认为,本书与《白鲸》各有千秋,高于麦尔维尔创作的其他长篇作品,但可能没几个人读得懂它。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愚人节,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忠诚号”上人来人往,各色人等相继登场,骗子在其中不断变换身份,向乘客们实施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哲学和神学“洗脑”。“骗子”(Confidence-Man)是美国用语,最初实指一名1849年被捕的超级诈骗犯。英语单词Confidence既有“信心”之意,也有“欺骗”之意。作者通过对骗子以及船上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人物的精致刻画,揭露、讽刺了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对财富的疯狂追求,猛烈鞭挞畸形的资本主义以及被物化和异化的人际关系。字里行间,麦尔维尔不断对当时盛行的信仰狂热和超验主义提出质疑,讽喻了各种各样的美国式信心—欺骗——诸如激进的社会改革方案、接受大自然馈赠的思潮,又如对法律程序正义的信念,以及对自由派基督教济世之功的大肆宣扬等等,堪称是对美国梦的毁灭性讽刺大全。《骗子的化装表演》一书还指涉了不少作者生活年代的文坛轶事、社会新闻、国际局势、时世风潮。书中有不少人物是以19世纪英美两国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为原型,对爱默生、霍桑、梭罗、爱伦·坡等诸家的品评和暗讽隐于书中各处,甚至有论者认为,书中骗子的原型就是爱默生。《骗子的化装表演》是一部奇书,一部密写之书,一部黑暗之书,其主题是人类的愚蠢。
-
阅读清单[英]莎拉·尼莎·亚当斯 著,王喆、陈榆 译在失去心爱的妻子后,穆克什在伦敦过着平静的生活。他每周三购物,做礼拜,除了这些事情,他总是隐隐担心着他的孙女普利娅。孙女喜欢躲在房间里看书,两人似乎无法真正地亲近对方。阿莱莎是一个聪慧但焦虑的少女。暑假期间,她在当地图书馆工作。一天,阿莱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背面发现了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一份她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小说清单。出于好奇,她决定阅读清单上的每一本书。阿莱莎沉浸在故事里,从家庭带来的痛苦中得以喘息片刻。当穆克什来到图书馆,迫切希望与他的书虫孙女建立联系时,阿莱莎将阅读清单递给了他……共享的书籍在两个孤独的灵魂之间焕发魔力,令他们逐渐走出悲伤,重新找到快乐。
-
一千种绿,一万种蓝[印度]安努拉达·洛伊 著“在我的孩提时代,我的母亲和一个英国人私奔了,这在小镇上人尽皆知。事实上,那个男人是德国人。但在那个年代的印度小镇上,几乎所有白皮肤的外国人都被认为是英国人。”少时的嘉亚特里曾跟随父亲乘船前往印尼巴厘岛,并结识了诗人泰戈尔和长年旅居巴厘岛的德国艺术家瓦尔特·施皮斯,这段旅程久久镌刻在她的生命里。父亲死后,像每一个传统印度女人那样,嘉亚特里被家庭安排结婚,直到有一天,施皮斯再度出现在小镇上。被遗弃的孩子成为一名古怪的园艺学家,终生沉溺在对母亲的回忆和等待之中,倾心于静默的植物。他想要获知的秘密,就藏在一包往返于印度和巴厘岛的陈年信件之中。
-
大师之作胡安·塔隆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1986年,索菲亚王后博物馆委托明星雕塑家理查德·塞拉为其落成典礼创作一件作品,塞拉交付了一件名为《平等-平行/格尔尼卡-班加西》的雕塑,它由四个巨大的独立钢块组成。展览结束后,博物馆决定将其存放起来。1990年,由于空间不足,博物馆将其委托给一家艺术品仓储公司,该公司将其转移到位于阿尔甘达·德尔·雷伊的仓库。十五年后,当索菲亚王后博物馆想要收回时,却发现这座重达三十八吨的雕塑已经消失了。没人知道它是如何消失的,也没有任何关于其下落的线索。这一神秘的雕塑失踪事件也被誉为“大师之作”。《大师之作》介于小说与纪实之间,通过多声部叙事,重构了这个悬念迭起的案件的全貌,同时也探讨了案件背后存在的更为深刻的问题: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复制品如何成为原作?当代艺术的本质是什么?那座著名的雕塑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大师之作》不仅揭示了雕塑丢失背后的复杂原因,同时还生动地展示了与此有关的七十余位相关人物的多面生活与内心世界,他们每一方作为一个单独的切片,共同构成了西班牙整体的社会图景,揭露了西班牙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和艺术行业的种种乱象。
-
烈焰焚币[阿根廷]里卡多·皮格利亚 著,吴娴敏 译《烈焰焚币》以万花筒般的手法对真实历史事件加以虚构,写成一个令人震惊的暴力故事。故事跨越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两座城市。被称为“双胞胎”的歹徒布里尼内和多尔达加入犯罪团伙后,与腐败的警察和政客勾结,抢劫了一辆银行运钞车。他们携巨款逃往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在一间公寓遭到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警方联合围捕。杀人如麻的劫匪在对峙中又杀死数名警察,并充满挑衅地将剩余赃款付之一炬。两国警方的终极围剿就此展开。这场残酷的围剿和它令人震惊的结局就此成为拉丁美洲的一个传奇。2000年,阿根廷导演马塞洛·皮涅罗将《烈焰焚币》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获西班牙戈雅奖最佳西语外国影片奖。
-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的教室[日]衣笠彰梧“如果被雅盯上的话……可能会出大事。绫小路同学,多一个人算一个人,趁现在就赶紧找个队伍吧——” 以四季如夏的无人岛为舞台,全校参与竞争得分的求生考试终于开始了。获得得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每天每隔一段时间到达学校指定的区域;二是根据条件完成设置在无人岛各地的课题。队伍人数越多,不仅仅对考试越有利,而且还能降低退学风险。考试十分残酷,不仅时间整整持续两周,而且考试期间还必须时刻注意水分和食物的补充,月城代理理事长甚至还宣布在考试期间允许学生之间的小争执。在这次考试中,绫小路选择单独行动来观察状况。他刚好遇见想要和他一起行动的七濑翼。七濑的这一举动很是奇怪,但是为了探寻七濑的底细,绫小路同意了她的请求。就这样,探索无人岛的二人之旅开始了!
-
这就是孤独〔西班牙〕胡安·何塞·米利亚斯“把自己完全掏空了,正好迎向全新的未来。”四十三岁的埃莱娜在母亲病逝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冲突、与女儿之间的对立、与弟妹之间的僵持,还有,她与丈夫之间这场虚伪而平淡的婚姻关系。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她无意间发现母亲的旧日记。在日记中,详细记录着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内心的孤独。埃莱娜阅读完后,不得不开始直视自己的孤独。因此,她决定像母亲一样,开始写日记,用文字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怀疑丈夫不忠,她匿名请了侦探来调查丈夫的行踪……后来,埃莱娜突发异想,何妨借由别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生活?当埃莱娜学会面对孤独时,也就是她重获新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