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老人与海海明威暂缺简介...
-
一个婆罗门的葬礼(印)U.R.阿南塔穆尔蒂暂缺简介...
-
加西纳特 辛格作品选(印)加西纳特·辛格暂缺简介...
-
日本平成年代芥川奖获奖女作家作品研究王玉英平成年代的日本社会遇到了 的风险与危机,维系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道德伦理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裂变和转型。本书立足于转型期的平成社会,依据文学所承载的文化建设功能,利用代表日本当代文学律动的芥川奖这一平台,将各自书写的、相互独立的30位获奖女作家的30部获奖作品聚焦在“价值取向”这一主题下,对日本社会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获奖女作家文本世界的现实书写,围绕迷失中的问题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探索、 中的问题破解深入探讨了该创作群体对价值取向的认知、找寻及引导,总结了平成年代芥川奖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引导的价值取向和引导策略,回应了女性文学言说及文学的文化建设作用等问题。
-
风骨与物哀之间林祁这是 部论述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的专著。该著将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史放在 语境中进行考察,发掘其特殊性、重要性及填补空白的必要性,提出三十年的三个阶段论,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论从史出,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反映历程与面貌的研究成果。本书研究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990—2020),对应(或连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意义。在 化语境下,日本新华侨华人作家从“乡愁”到“越境”,从“抗日”到“知日”,开始了对异乡的语言及文化的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移民”特点,日本华文作家具有在“风骨与物哀之间”的生存体验与写作心态,其意义并不仅是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而是中国文学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长”。 有意义的是,由于这些诗文成长在日本,在这块让中国人情感极其纠结,痛苦永远新鲜的地方,而使其 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
-
现当代丝路文化叙事俄语小说研究杨玉波本书以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现当代丝路文化叙事俄语小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基本发展历程、主要作品和体裁特征,钩沉创作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语境,考查战争与和平、记忆与遗忘、漫游与归乡等与丝路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主题,分析小说中张骞、马可·波罗、成吉思汗、拔都、忽必烈和帖木儿等为丝路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形象,解读驼队、道路、荒漠等典型丝路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阐释小说中的宗教文化、中国元素以及体现的丝路精神。
-
2022海外年度华语小说夏商陈永和、顾艳、江岚、南桥、苏瑛、山眼、唐颖等13位作家的13篇佳作,置身海外,在故土与新园的切换中,实现了心灵与空间的双重疏离,因此他们的创作题材也愈加开阔,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或追忆往昔,表达自己远离故国亲人的孤独与沉思;或反身自观,探测我们难以触碰的内心世界;或另辟蹊径,不断追求小说的技巧和形式的创新与突破。由海外作家夏商选编的2022年度海外华语小说,是以2022年中国文学杂志刊发的华语小说为主,兼顾境外发表的华语小说,按国际惯例,不分中篇与短篇,以收录短篇小说为主,兼收篇幅较小的中篇小说。旨在检阅当年度华语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华语小说。
-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的博物学叙事研究李洪青本书重点考察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话语如何为当时英国 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再现阶级、性别、地方及帝国殖民活动等重要话题提供了叙述策略,其小说如何展示了用旨在研究自然的博物学分类法研究人类社会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博物学和其现实主义创作美学之间的关联。博物学叙事彰显了盖斯凯尔多元、跨界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学科分化日益显著的维多利亚时代,盖斯凯尔始终保持着在科学和人文之间自由游走的能力和精神需求。
-
小说灯笼(日)太宰治《小说灯笼》是日本文学家太宰治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太宰治于1941-1944年间创作的十四篇作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战况不断恶化,日本过敏的情绪和意识也经历了主观激愤到冷静批判的过程。本书所收作品,即表现了身为作家的太宰治在人生重重困境中对文学的坚持。作者本人虽未直接描述战争场景也不曾过多提及战争中的个人想法,但通过看似温柔绵长的文字,亦能看到其时日本民间的世相百态。
-
春琴抄(日)谷崎润一郎《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发表于1933年,旋即畅销。该长篇小说是纯爱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自乡野老家来到大阪的商铺做学徒的男子佐助,爱上了主家美貌聪慧的目盲女儿春琴,在同她相处的那段并不漫长的岁月,他放弃了作为普通男子几乎可以放弃的全部,转而为她牵手引路,照顾起居,随她修习三味线。后来她容颜被毁,他旋即 双目,几乎未有迟疑,甚至固执地认为,抹杀掉此端这张不再是“她”的容颜,存留于记忆中的“她”的形象便能抵达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