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
-
返本开新杨慧林 编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我们所关注和我们所能论说的一切,其实都是以既有的文化积累为前提,都是古老真理的延续或者前人思想的引申。世人探寻真理的途径却很多。因此才有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信仰和文化,才有不同信仰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或碰撞,才有精神信念的分享和文化创造的更新。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范型。其科学、人文以及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因而国人所谓的“西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观念、学说和文化。西学之东渐,使得百年来的中国文化问题始终离不开西学与国学的相互砥砺,离不开二者在认知方式、社会统序、生存态度、价值体系上的一系列磨合。其中的争论和辩难,往往成为传统或现代、持守或开放的主要标志。而在近年的中国,对历史沉疴的反思以及与现代世界的融和,使我们发现自身的文化处境实际上与西方日渐相似。这既使更多的对话成为可能,又使体用之争、优劣之争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是过于直接地走向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而是在争论和辨难的途中稍事停留。从中国学人的角度讨论基督教文化,便应当是一次这样的停留。在平和的停留之中,应当包含着对西方文化精神的追索,也应当启发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透视;它可以借助基督教文化的理念为参照,却必然是以中国人的生存经验为根据。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切入深层的中西思想对话。《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国际科技教育服务机构(PESI)、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长期支持。《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CSSCI)数据库。
-
第四届黄寺论坛寺院历史文化研究王长鱼 编宗教本土化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佛教中国化也是佛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翻阅中国佛教发展历史,佛教自汉代正式传入我国以来,自觉适应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实现中国化的精华资粮,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西藏地区与藏族本土宗教信仰积极交融,与藏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不断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教化功能;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社会也得到了不少封建帝王和皇家贵族公权力的支持。因此,佛教自觉适应中国社会,在实现佛教中国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挖掘和弘扬的内容。寺院是佛教传承的主要载体。编辑出版佛教寺院历史文化研究资料集,目的是要推动我国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研究工作。佛教中国化不仅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不断适应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新的发展。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律保护和佛教协会、佛教教育机构的建立,为我国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奠定了基础,以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就是积极探索。进入新时代,佛教界高僧大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汉传佛教的解经讲经活动和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等,为我国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做出了新探索和实践。
-
佛教文化与和合生态范殷铭将佛教文化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这项研究涉及当代中国的两大现代化建设主题:一是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这一文化建设问题,二是涉及现代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这两大建设主题所涉及的是目前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是亟待国家和每一个公民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范君殷铭先生的《佛教文化与生态和合》一书可谓恰逢其时,正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中国发挥拯济人心、淳厚道德、和顺秩序、助益生活的正向作用,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扮演过极其重要的文化角色。佛教文化关于发菩提心、普度众生的广大宏愿,关于明心见性、亲证真如的智慧见地,关于遵守戒律、修习定慧的真切功夫,关于利益众生、积集福德的道德修养,关于了生脱死、圆满生命的追求,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佛教文化的这些内容必将被融入社会主义文化的框架之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
追寻黑暗时代[英] 迈克尔·伍德 著,徐菡 译在罗马人到来之后,在诺曼征服之前,英格兰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次黑暗中的旅程,试图在一个个名字中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印记逐渐消逝,欧陆之风越来越强劲的理由。从布迪卡到亚瑟王,从萨顿胡到麦西亚的奥法、阿尔弗雷德大帝,再从光荣者埃塞尔斯坦、血斧埃里克到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和征服者威廉,这些传奇性的君主串联起了古代英格兰的历史,在看似混沌的黑暗时代薪火相传,让口述传奇与历史血肉相融,写就中世纪之前带有神秘气氛的英国故事。
-
觉悟之道学诚学诚法师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心灵困惑和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现状,结合道次第和禅宗修心理论作主题为《觉悟之道》的系列开示。开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直指人心,时而娓娓道来,时而诙谐幽默,以平实生动的语言,为大众廓清佛法学修的误区,开启心灵的觉悟。
-
说一切有部佛教研究许潇说一切有部产生和发展子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之间以犍陀罗和迦湿弥罗为中心的古印度西北部广大地区,它是整个早期佛教的理论总结,被认为是“小乘”的理论代表。说一切有部在中国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禅数学、毗昙学、俱含学和法相学等形态,对中国佛教曾产生重要影响。本书主要研究佛教说一切有部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从汉译说一切有部经典入手,力图对说一切有部学说在中国的传译以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
土木工程施工徐伟 编“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研究的是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基础理论、工艺原理、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本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相关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编写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依据我国施工领域新技术、新工艺飞速发展的现状,在同类教材阐述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的框架基础上,重点介绍本领域近年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教学的基础上,延伸了建筑工程、地下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的施工教学内容,为拓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本书对近年来各类新颖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工业化制作与现场安装技术,以及由工业化向智能建造演变的施工技术发展作了概要介绍。本书可作为全日制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
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刘冬梅本书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部分,理论课程包括劳动的概念、劳动教育理念的形成、劳动精神、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几部分,实践课程包括基础保洁模块、工具使用模块、收纳整理模块、餐具保洁模块、安全巡查模块等。本书以促进学生修养德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模范们的劳模精神,帮助学生成为有素质的劳动者,促使学生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争创一流本书总结了劳动教育经验,融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以培养劳动观念、指导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为基本理念,无意识形态问题,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该教材的读者主要面向的是高职高专大学生开设公共课程。
-
典型自然灾害时空态势分析与风险评估李英冰,陈敏 著本书主要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应急管理、机器学习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台风、城市内涝等典型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探索灾害的时空发展态势及其演化规律,服务灾害应急处置。全书共六章,章绪论;第二章自然灾害案例的构建与应用;第三章自然灾害的时空发展态势分析;第四章自然灾害链的演化过程分析;第五章台风灾害评估与社会响应;第六章洪涝灾害风险与淹没过程分析. 本书分为6章,主要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应急管理、机器学习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典型自然灾害,如台风、城市内涝等进行详细分析,探索自然灾害的时空发展态势及其演化规律,为进行精准有效的应急决策,实现断链减灾服务。
-
菩提路上释定明 著菩提路上一起走,不管是遇到善缘顺境,还是恶缘逆境,都要好好地把握,认真地面对,善巧地处理。一切都是自他增上的因缘,只有努力坚持,才会让我们更加坚强。《菩提路上》中的“菩提子言”“菩提驿站”和“菩提随笔”,都是作者对于自己生活当中点滴记录以及菩提路上点滴记忆。今天不揣浅陋,把自己修学成长的过程,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欢喜、清凉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