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
-
骑鹅旅行记(瑞典)格拉乐芙著《骑鹅旅行记》是一部著名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都很强。它在出版后的五十年里,一直受到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女作家塞尔玛·格拉乐芙为了创作这部作品,认真地收集了瑞典动植物的资料,研究了鸟类和猛兽的生活习性及规律。她患有腿疾,仍跋山涉水到全国各地去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候鸟回飞的地点,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收集民间神话和传说。她用新颖、灵活的手法,通过小男孩儿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瑞典的地理地貌、动植物、文化古迹以及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带领”读者对瑞典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旅行,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这个北欧之国的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这本书在故事中融进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描述,教导小读者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用爱心对待周围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
-
小人国和大人国(英)江奈生·斯威夫特著;马永波译伴随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图书。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格列佛游记》中两个最精彩的部分。时过两百多年,它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格列佛在一次航行中遇难,漂流到“小人国”,那里居民身高都只有六英寸左右,因此,和他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巨人山”……后来,他又到了“大人国”,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作品的趣味性、想像的丰富性,手法的夸张性,讽刺的尖刻性从来都无与伦比。本书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格列佛游记》中两个最精彩的部分。格列佛在一次航行中遇难,漂流到“小人国”,那里居民身高都只有六英寸左右,因此,和他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巨人山”……后来,他又到了“大人国”,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
-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著;史立英译我跨过此生的门槛之际,我并没有发觉。是什么力量使我像一朵嫩蕊深夜在这无边的神秘境界中开放。
-
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著;斯文译一个遇险的航海人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顽强意志,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国。
-
小王子(法)圣·德克旭贝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著;白栗微译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地淡的铺叙中展开。然而自1943年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多次再版,经久不衰,被选入许多的教科书,其出版量和阅读量仅次于圣经。阅读《小王子》长久以来被视为一种必修的文化学分,从9岁到99岁,已不限于年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体会书中深远的柔情和哲理。《小王子》这部哲理童话正是圣埃克苏佩里思索生命的结晶,它借助于一个孩子的思维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了一番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并力图向我们揭示出生命中的大美与大善。掩卷之余,对于圣埃克苏佩里那过早消逝的生命,我们的遗憾或许不至于再那么强烈了吧。圣·德克旭贝里,1900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参加了开辟法国——非洲——南美国际航线的工作,其间创作了《南线班机》、《夜航》等作品。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经他坚决要求,参加了抗德战争,被编入空军侦察大队。1940年,他所在的部队损失惨重,被调往阿尔及尔,随后即被复员,他只身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发表了《战斗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以及《小王子》(1943年)。1943年,他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阿尔及尔。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出航执行第八次任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牺牲时,年仅44岁。伴随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图书。全球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书籍。一个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一个生命和生活的寓言。一个经久不衰的充满哲理的童话。一部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一个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一个永远不肯、也不会长大的小王子、一部温馨、真挚、感人的寓言故事!小王子是一个忧郁的小人儿,他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儿什么都好小好小。小王子很容易忧伤,他小小的生命柔情善感……这样令人心疼的小王子,在撒哈拉沙漠中与作者相遇了,他们一点一滴的交心,于是我们跟着小王子哭。于是我们跟着小王子哭,跟着小王子笑,跟作者一起,再度成为一个孩子,寻获我们失去的天真与感动……
-
牛虻爱丽.伏契尼《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的长篇小说,一八九七年在英国出版。小说通过对牛虻战斗历程的描写,展现了处于教会统治下的意大利的动荡的社会现象;它所塑造的牛虻的艺术形象,成了当年意大利革命者的典型。 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通过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这种矛盾冲突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宗教信仰两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亚瑟同神甫蒙太尼里的关系上。开始时,亚瑟关不知识蒙太尼里是自己的父亲,而只是把他当作慈爱可亲、堪予信任的神甫。当时的亚瑟受到了争取民族解放独立思想的影响,在跟神甫的讨论中坚持认为:做一个虔的基督教徒与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并不矛盾。
-
一生要读知的100本世界名书王岳川主编;张敏杰执笔本书介绍了《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论自然》、《政治学》、《十日谈》、《天路历程》、《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0本世界名书。
-
爱的教育(意)德·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丰子恺图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谢了流泪。为了明辨是非,为了医治创伤,把《爱的教育》重新介绍给孩子们,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在目前很有好处。我想,父母和老师最好能给孩子们一些指点:说清楚小说中哪些部分是好的,咱们应该学;哪些部分还不足,咋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哪些部分不大对,咱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
-
茶花女小仲马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阿芒·杜瓦,他风狂地爱着茶花女。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司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写的,他想骗阿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是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面对阿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把玛格丽特推倒,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离去。玛格丽特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出国了。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芒。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
红字(美)霍桑 著,李滟波,贺海涛 译《红字》以十七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一六四二——一六四九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故事一开始的场景发生在该镇监狱的门前,而这个场景的中心人物是海丝特·白兰,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怀里抱着一个三个月大的女婴——珠儿,站在刑台上,等待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对她的判决。那么,受审的女罪犯是什么人?她又犯了什么罪?在故事开始之前几年,出身英国破落贵族家庭的白兰嫁给了一个畸形的年老学者。婚后,两人决定移居马萨诸塞的波士顿。途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时,丈夫因有事留下,妻子先行独自来到波士顿,一住近两年。其间丈夫杳无音信。据传他在赶来的途中被印第安人俘虏,生死不明。在独居生活中,海丝特·白兰与当地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生下了那个女婴。显然,她犯下了基督教“十戒”中的一戒,即通奸罪,为清教的教义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