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
-
战争与和平(俄)托尔斯泰原著本书结合历史,交叉地描写了后方的生活,描写了实验室德列和彼尔的各具特色的爱情和他们在爱情上的不幸:一个被迫与对手决斗,一个千里迢迢地愤然追踪情敌,从而展现出后方贵族的荒淫无耻和俄国的一些社会和风俗的画卷等内容。
-
爱的教育埃·德·阿米琪斯 著;王干卿 译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丛书新世纪精华版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的名著《爱的教育》全文,书中还附有大量的插图。本书故事精彩,人物塑造生动细腻、寓意深刻,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
-
茶花女(法)伊丽莎白·莫列尔著;黄天源,黄桂辛译缝衣工出身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对豪华、堕落的生活感到厌倦,税务家之子阿尔芒真诚的爱使一向被人玩弄的玛格丽特深为感动,她把自己最喜爱的茶花赠送给他,渴望通过纯洁的恋爱自新。阿尔芒的父亲要玛格丽特为了他儿子的前途和幸福而离开阿尔芒,玛格丽特忍痛做出自我牺牲,恢复从前的生活。阿尔芒以为玛格丽特贪恋财富,愤然当众羞辱她,年轻的玛格丽特终于在冤屈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离开了人世……
-
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 著,读图时代 编绘《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小说叙述了航海家鲁滨孙传奇性的经历。全书分三部分:先写他喜欢航海,历经三次冒险,曾在巴西经营过种植园;然后写他航海时失事,独自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克服种种困难,在岛上度过了28年。后来一条船经过,他得以回国;最后写当他再次回到荒岛时,已有许多移民在那安家立业了。该书体现了资产阶级创业时期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语言朴素,亲切感人。
-
茶花女(法)小仲马 著,读图时代 编绘《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作品。主人公玛格丽特为巴黎活跃的交际花。与亚芒相识后,两人深深地相爱。她出卖了所有的财物,改邪归正,和亚芒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后来亚芒的父亲让她考虑亚芒的前程,离开他。玛格丽特又回到了交际花的生活。真相大白后,亚芒回来了,而玛格丽特却身患重病死去了。该书歌颂了玛格丽特与亚芒的凄美动人、高尚纯洁的爱情悲剧,批判了世俗的等级观念,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
-
我是猫(日)夏目漱石著;于雷译《猫》的创作实践确实和作家的精神系统的病狂联系在一起。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家用猫眼看人生与社会,其中充满离奇的想象。但它不是颠狂的疯人语,而在精神重压之下的愤懑的倾述,那境界远远高于世上哲理大家。漱石清楚地看出资本主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而日本的矛盾则尤使他生厌和悲观。《我是猫》所针对的正是明治维新后的“金权社会”的矛盾及维新的不彻底性,即“利害”、“正邪”、“善恶”、“不安”、“空虚”等。作家是明治精神文明的最深刻的揭发者与批判者,他使用的手法是“描”的嘲讽和评断。其辛辣和深刻性,迅即引起世人的感叹和兴味。在《猫》中,铃木藤十郎的“狂”、甘木医生的“死”和八木独仙的“信”都演绎着“则天去私”的观点。漱石虽然也嘲讽独仙的东方的“自然法”的修养,而最终他也只能在精神信仰上寻求解脱。《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主人公是猫。以猫的眼睛看世界,这在当时,在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今天常有作品以外星人的视觉看地球人,同样反映了人间积习,没一副超越现实的视角就看不透彻。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突破。它以猫的视觉为座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并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进展的逻辑,读来却也津津有味。日本小说曾有散文化的趋势,某些小说的散文化,是有欠充实的反映。而在《猫》,在当时,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创新。当然,老实说,作者最初并没有想写这么长。由于首章轰动,编者要他续写,他才铺陈连载,这说明他并没有通篇的完整构思,同时也说明如不是大家手笔,怎么会写得这么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在语言上,《猫》的格调既不全像《旅宿》那么豪放空灵,也不尽是《明暗》那么简练凝重,更有别于《心》和《从此以后》那么柔润细腻。在这里,刚柔兼用,雅俗并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而且,将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熔为一炉,以致在语言的海洋中任情游弋,出神入化。笔墨忽而精烁隽永,针针见血,富于哲理;忽而九曲十迴,浩浩大波,长于思辨。暂且摘引两句景色和人物描写的妙句。例如挖苦苦沙弥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逝去的梦。”“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有的像讽刺诗,有的像写意画,各得其妙。总之,假如以一颗艺术的心灵去触摸或感受他的作品,自然会体味到语言的色彩、声韵,甚至字字都是个生命体。
-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著,赵玉江 译,石宗宾 主编《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15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家长们和文学界也对这本书展开厂争论。有认为它能使青少年增加对生活的认识,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促使他们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成年人通过这本书也可增进对青少年的理解。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坏书,主人公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活,张口就“他妈的”,因此应该禁止。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可是,愤世嫉俗思想引起的消极反抗,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连他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师,后来也发现可能是个同性恋者,而且还用“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那一套来教导他。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社会异化、政治高压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压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来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本书主人公霍尔顿实际上也是个“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只是他还没有放纵和混乱到他们那样的程度罢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还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小说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识流”,两者得到了巧妙的结合。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避琐碎,不讳隐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激起共鸣和思索,激起联想和反响。
-
茶花女(法)小仲马《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小仲马在《茶花女》里,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语言,抒写了作为一个人的妓女的思想和感情,希望和绝望。书中写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并不富裕的阿尔芒诚挚的爱情所征服,双双坠入情网,正当这对热恋中的情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阿尔芒的父亲暗中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认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便不择手段,寻找一切机会报复她。玛格丽特忍辱负重,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她的临终日记才使阿尔芒明白她为爱作出了怎样的牺牲。
-
简·爱(英)夏·勃朗特著、吴钧燮译这是一本小说,以回忆自述的口气,写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如何从小就受到收养她的舅母及其子女们的歧视和虐待,如何在冷酷艰苦的慈善学校中长成一个勇敢刚强的少女,踏上了社会后如何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而突然遭到惊人的意外变故,在经过出走、流浪甚至乞讨的生活后如何终于跟她一向眷恋的男主人结合而最后获得了幸福。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苦难的生活使她的性格变得内向而刚强。在索菲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时,和主人罗彻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彻斯特古怪的性格与索菲德庄园的一个个神秘之夜使简·爱困惑不解,直到举行婚礼时,谜底才被揭开。原来罗彻斯特是有妻子的,她是一个患有遗传精神病的女人,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绝望的简·爱离开了索菲德庄园,但她心里仍然爱着罗彻斯特,罗彻斯特也在四处寻找她。一番周折后,当她重新回到索菲德时,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伤口以抒情而又感伤的笔调叙述了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刚一发表便轰动世界。
-
基督山伯爵(法)亚历山大·大仲马 著,章小亮 译,石宗宾 主编《基督山伯爵》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无辜地被关进牢房14年,后来戏剧性地越狱,从此展开了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的复仇剧。埃德蒙·邓蒂斯在他的新婚之日,莫名其妙地被抓走,关进了阴森恐怖的伊夫城堡地下牢房……神秘的男子基督山伯爵,一一惩罚了成为百万富翁的道格拉斯、摇身变为莫赛尔伯爵的弗南、厚颜无耻的总检察官维尔福等败类!小说中既有以完美的化装术和周密的计划造成的惊心动魄,也有充满正义感的审判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