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品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陈红薇与演艺界相比,国内文学界对他的研究则显得步履迟缓了一点。近年来,研究者们的兴趣多集中于当代小说、文论、诗歌方面.而对于当代戏剧的关注则很不够,即便有学者开始关注战后英国戏剧的发展,讨论品特的文章也不多见,至于专著,则基本上是空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红薇的这本品特研究应该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成果。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在“绪论部分”对西方学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品特研究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开阔和分析;此外,在论证和分析过程中,引用了50年来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品特访谈录,从而把握了他在近半个世纪里的思想发展过程,并涉猎最新的品特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品特研究现状的基本轮廓。在此基础上,作者找到了自己理论的依据。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角度,构建了一个新颖的阅读框架。这个角度或者说框架就是作者与文本的关系。自1958年品特成名作《生日晚会》上演之后,各种评论文章、专著层出不穷。最初,批评家将品特的作品与那些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己任,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剧作家(如奥斯本)的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他的主体及其社会意义。后来又把他作为“荒诞派”剧作家加以研究,关注他作品中那些荒诞的、具有威胁性的喜剧风格,探讨他对“时间”、记忆式话语的运用。此外,人们还用心理分析和其他文学理论来阅读品特,不少学者还从影视、戏剧和舞台的新视角审视他。 相比之下,从作家与文本的关系来研究品特却是一条不太为人注意的道路。品特是当代剧作家中最具主观性的作家,他的戏剧创作过程总是一个透明的瞬间,他说他的记忆就像迷雾一般,当深埋在意识深处的某种感觉从记忆的长河里悄然浮现时。那便是他这里刻画的第一个场景,随后的一个个事件或场景都是他在朦胧的记忆中刻意钩沉的结果,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充分表达了作家的主观精神,也体现了作家与文本一种独特的关系。作家与文本的关系在每一个作家身上都存在,但对品特这样一位总要捕捉某种无法言状之物的作家来说,这一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从这个角度透视品特,就可以深入挖掘他戏剧中的特点.从而厘定他在当代英国戏剧史上的独特位置。作者恰当地将这种模棱两可性界定为双重性。通过探讨品特在二战前后和青年时期的经历,作者向人们证明,正是这些经历导致了品特创作上内外两个双重的视角。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戏剧表现角度,他的作品总是游移在两个不同的声音和意义层面之间,无论从主体、形式和艺术技巧上,人们都不难发现这种相反相成的双重性。本书第三个特点是它侧重探索了品特作品中的政治意蕴。品特是一个意识形态感很强的作家,他的创作中始终蕴含着对社会、政治、女性和家庭的关怀,作者从双重视角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品特的戏剧思想,与品特对社会政治的特殊关注毫无二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品特对国际政治、社会正义和人权等问题越来越关注,他的剧作也开始变得短小而富有强烈的政治抗议和社会批判色彩。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发表政治演说,他曾公开抨击美国对科索沃的战争,抗议布菜尔和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战争,为弱小民族的生存和权益而奔走呼号。最近他明确宣布要弃文从政,终止戏剧创作,全力以赴,为维护人权和社会正义而斗争。
-
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吴云丽译乡村里真是美丽极了。现在正是夏天!小麦金灿灿的,燕麦绿油油的。绿茵茵的牧场上,干草一垛垛地堆着,鹳迈着他们细长的红腿,正在散步,叽叽咕咕地说着埃及话。这是他们的妈妈教给他们的语言。一些茂密的森林散落在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林中有许多幽深的池塘。是的,乡下是那样美丽,太阳正把一幢老式建筑照得非常明亮,几条很深的小溪环绕在建筑周围。牛蒡的大叶子从墙角一直长到水里。有些叶子长得非常高,小孩子甚至可以直立着站在最大的叶子下面。但这儿非常寂静,就像在原始森林里一样。一只母鸭正坐在窝里,她得再努把力,把她的孩子们都孵出来,但她已经累得要命了。来探望她的客人少得可怜,别的鸭子们宁愿不停地在溪水里游泳,也不愿到牛蒡叶下面去陪她聊天。…
-
保守秘密(挪威)托摩脱·篙根著;徐朴译厄娜随父母到乡村别墅度假。他们发现空着的房子里有人住过,父母顿时极为恐慌。消息传出,邻近人家也发现了一些事,一时谣言四起,越传越离奇,惊动了警察局。尼娜知道那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在附近活动,她后来帮那个孩子与父母和好。她在帮助另蛤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事情,也找回了自己。
-
吹玻璃工的两个孩子(瑞典)玛丽亚·格里珀著;徐朴译暂缺简介...
-
艾尔韦斯的秘密(瑞典)玛丽亚·格里珀著;傅定邦,薛雷译艾尔韦斯还没有上小学,他是一个很怪的孩子,爸爸妈妈对他很失望。妈妈希望他长大了成为歌星,他却不会唱歌;爸爸希望他长大了成为足球运动员,他却对什么运动都不感兴趣。家里整天不见他的影子,爸爸妈妈还以为他交了坏朋友。其实艾尔韦很聪明,很喜欢动脑筋,他还喜欢植物,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悄悄帮别人做好事,他甚至还去保卫老朋友空关的房子,不让坏人去破坏。祖父和彼特尔了解他,也很爱他。后来爸爸妈妈对他也有所了解了,艾尔韦斯得到了他们的欢心,但是艾尔韦斯还有许多内心的秘密,只有小朋友才能真正理解和真正珍惜这些秘密。
-
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李红叶著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深信地研究安徒生童话的接受历史的专著。本书集合了比较文学“影响——接受”研究、跨学科研究及文化研究及文化研究的优势,不但以极为丰富史料严谨实证地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人对安徒生童话的翻译、研究之路,而且以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勾勒出了不同历史语境中安徒生的中国形象,而作者从本土中国出发借“他者”以反观“自我”的研究思路亦突出了安徒生童话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意义、建设意义和参照意义。本书还将考察的视野延及最广大的读者群,它对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景观的原生态记录和细致分析深具学理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本书的写作充满诗的意味,融抒情色彩于理性分析,具动人魅力。
-
隔海之望王列耀著目前,学术界不仅对华侨文学、华人文学等概念有诸多的说法;而且,对华侨、华人、华裔等基本词语,也有诸多的用法与阐释。故而,在论题展开之前,有必要先对本书将要涉及的基本词语和主要概念作一些清理和界定。本书着重探讨了中国隔海相望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华人文学,探究何为其所“望”,以及何其为所望之“乡”,从而对东南亚华人文学的历史性、多样性、复杂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切入的角度独特、立论严谨客观、文字晓畅。
-
俳句一百首[瑞典]马悦然著本书是作者以日文俳句格律来创作中文俳句诗的华语作品集,展现作者以西方学者身份、以汉学家的视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对中国社会的看法。
-
木民谷的彗星(芬)托芙·扬松(Tove Jansson)著/绘图;徐朴译美丽宁静的木民谷,即将发生一场可怕的灾难:一颗不怀好意的彗星正朝这里飞来,它一天比一天变大,一天比一天接近地球,一天比一天红得更加刺眼。天空在燃烧,大地在被灼烤,连大海都快要烤干了……木民一家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灾难?他们能逃过这场劫难吗?最后,本民一家终于凭着他们的善良、勇气和智慧,当然还有一点点好的运气,找到了保护自己的巧妙方法,而整个木民谷和整个地球,也保住了平安。
-
诗与思的激情对话王军著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本书对这位墨西哥诗人、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诗歌艺术进行研究,从诗人的诗学体系出发,探讨其诗歌理论体系中的诗歌语言、诗歌意象及技巧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