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20世纪非洲史学与史学家研究张忠祥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非洲史学的专著,主要研究 20 世纪非洲史学与传统史学、国际史学及非洲政治变革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非洲史学发展脉络、主要成就、史学流派、史学家等,并探讨其发展规律。 非洲史学是全球史学的组成部分,事实上,非洲口述历史以及非洲独立之初兴起的民族主义史学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全球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回溯非洲悠久的史学传统(包括文字传统和口述传统)基础上,本书对 20 世纪非洲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别论及殖民主义史学、民族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较为独特的南非史学单列一章,并对非洲史学的新发展予以关注。在非洲史学家研究方面,分别就阿杜·博亨、阿德·阿贾伊、贝思韦尔·奥戈特、特伦斯·兰杰、谢赫·安塔·迪奥普、托因·法洛拉进行了个案研究,剖析他们在各自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本书还探讨了中国的非洲史研究,并提出新的议题方向。
-
时光倒影梁冬霓 著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中,作者以一颗感性细腻的诗心,感受着家乡的变迁和美好,其中有美好、有心酸,情挚之处,可见作者一颗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之心。第二辑中,作者把生活和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内心感悟进行精神漫步。在第三辑中,作者深入研读四位作家的五部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挖掘作品的内涵,洞幽烛微、纤毫毕现地勾勒出作品的写作特色,条分缕析、点评精要、入木三分。
-
沙苑子文史论稿张维慎《沙苑子文史论稿》是作者10年间(2013—2022年)学术论文的汇总,包括文物研究、古代礼俗研究、唐人疾病研究、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读书札记、书评7个部分,尤其是前四类的多篇论文具有一孔之见,可供研究人员参考。
-
《史林》杂志目录及研究马军截至2010年,《史林》已刊发文论二三千篇,共计数千万字,它的轨迹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确切地说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手写时代到电脑时代,从人工查资到网上搜检,从囿于所内、国内学界到被海外学者广泛关注,完全可以用“换了天地”来加以形容。 《史林》也是一部史学界的“百科全书”,就形式而言,有论文、文章、译文、札记、书评等等;就学科而言,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无论古代史还是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各类专题均有深厚而广泛的涵盖,是专门研究不可绕开的宝库;就作者而言,除本市、国内外,还遍及英、法、美、德、港、澳、台等海外各地,可谓交相辉映,灿若星辰。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正式出版的所办刊物,《史林》也是该所最重要的所史资料之一。在其他材料有所缺失,而档案又不宜公开的情况下,它对于重拾1986年以来的办所方针、学术旨趣、同人行述、出版信息、会务活动和海内外交往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
木心遗稿木心 著翻开《木心遗稿》丛书(第二辑),共三册,发现木心默默留言——“像哈代一样, 厌恶别人为我写传记,嘿,你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木心说——“李叔同先生还是一个谜,留言‘悲欣交集’是个钥匙孔,但没有钥匙……” ,如何理解木心“ 的时刻还是要安排在乌镇”?也“没有钥匙”吗?“我还看不到我的结局哩。”幸好,我们还有木心遗稿——在木心辞世十年后,开始披露世间。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钟羡芳本书运用地理学与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广泛收集方志、民间文献、域外文献等各类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从地理环境与历史维度探寻了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继而分别从福建的民众生计、民风习俗、地域人群、民间信仰、政区变动等视角多维度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社会变迁的内在关系,注重宏观论证与微观阐释相联系,并进行区域比较,考察地域社会分异,揭示海上丝绸之路对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的作用机制及地域性特征。
-
阐释生成与历史阐释李红岩本书稿立足于建构当代中国历史阐释学的视角,作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内容集中于历史学与阐释学,采用跨界方法,追求古今中西的融通。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主要探讨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阐释·诠释·解释·说明、Hermeneutik的汉语译名、从语言起源到文本出现、阐释、“绝地天通”与人类传话活动的肇始、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关于“读书必先识字”、历史学的原生形态与质文递变等内容。
-
吕祖谦史学研究程源源著吕祖谦是南宋著名史学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在历史编纂学、历史文献学、历史教育和史学思想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成就使得他在南宋乾淳之际的学术争鸣,以及浙东学术特色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于吕祖谦的研究,多从其学术特色方面来谈,对于他的史学成就、史学思想等方面关注不够全面,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论述。有鉴于此,本书对吕祖谦史学进行了系统阐述,揭示其史学特色与价值,以期深化对吕祖谦以及南宋史学的认识。
-
《战国策》比异任子田本书以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为底本,以该书条目顺序列出《战国策》原文,下附《史记》《吕氏春秋》《韩非子》《说苑》《新序》等各书的互见文献,进行文献形态对比,部分篇章末附作者按语。书名“比异”,意思是:从刘向所撰书籍和战国、秦、汉书籍中,找寻同《战国策》互见的文献,通过细致比较,达到认识文献性质和传播规律的目的。作者认为,“类《战国策》文献” 的产生是士阶层兴起的结果,是士阶层用以彰显自身价值的文化产物,因此理应将“类《战国策》文献” 归入民间文化的关系,不宜将其视为官方文化,尤其是史官文化的产物。
-
一代宗师周少川提起陈垣,史学界耳熟能详。他是与陈寅恪齐名的著名历史学家,撰写的《元也里可温教考》《元西域人华化考》《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通鉴胡注表微》等专著“动国际而垂久远”,在宗教史、历史文献学、元史诸领域等作出了典范性的贡献。1951年在怀仁堂举行的国宴上,毛泽东主席向别人介绍陈垣说:这是陈垣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一代宗师:陈垣的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是周少川教授长期研究陈垣的史学成就和史学思想的成果荟萃,其中有近半内容是近年新的研究成果。该书深入研究了作为民国时期史学研究泰山北斗的陈垣先生怎样在晚清民国时期西潮涌动的学术环境中既吸收西方学术方法又发扬乾嘉考据的实证主义精神,从而在中国原有的学术土壤上生发出新的枝芽,为后世学人定下了遵循客观规律的校勘学、考证学典范。该书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陈垣先生的生平、史学成就、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新认识,反映了这位“国宝级”史学大师的学术风貌和精神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