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亲爱的,见字如面朱生豪,徐志摩《亲爱的,见字如面》是一本收录了泰戈尔、乔伊斯、纪伯伦、伍尔夫、朱生豪、鲁迅、梁启超、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等全世界多个 、多位名人的情书,辅以书信背景介绍的形式呈现。80封情书,诗人、作家、总统、老师、革命者、哲学家、政治家、演员……小家大国,情爱生死,在爱面前,他们与常人别无二致。《亲爱的,见字如面》,在书信逐渐消失的信息时代,献给所有有人爱,也被人爱的人。
-
读人话旧录应奇本书是应奇教授近年来的随笔结集,大部分在2020年至今发表在澎湃新闻网站。其中包括了作者对学界 人士如李泽厚、刘擎、陈来等学人回忆,也有作者对自己求学经历的回顾,此外,书中还有对思想界重要人物的思考,对重要学术思想和问题的随笔。内容既有学术性也有很强的趣味,文字清雅,所思所想亦别有异趣,看待问题和学界人物的目光 有独到之处,在展现学者生活各个角度的同时,各篇文章蕴含着独特的人生智慧和生活趣味,颇具启发性。
-
倾听村上春树杰伊·鲁宾 著,冯涛、张坤 译杰伊·鲁宾是村上春树英文译作的重要译者之一,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教授、研究村上作品的专业学者,这本《倾听村上春树》是鲁宾为村上春树的广大忠实读者所写,使大家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位离世索居的大作家。鲁宾揭开了村上小说中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村上如何在日本文坛形成自己卓尔不群的新的写作风格。并且循着村上的职业轨迹,结合1993年到2001年间对村上进行的多次访谈,凭借多年来与村上交流中积累的丰富素材和敏锐洞察力,写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
街巷志王国华 著本书是作者“街巷志”系列作品的最新一部,在延续前几部的唯美风格外,内容更加宽泛,选取了上沙、深南大道等著名地标,深圳特色美食椰子鸡,触目皆是的过街天桥等内容,文字涉及当下深圳的街巷、风景、世相、民风等等,有着很强的现代感。本书分为四个小辑。第一辑名为《街巷光阴》,写了上沙、楼村、三围、安乐等典型性街区;第二辑《云中所见》写了深南大道、滨海廊桥、香蜜湖、前海等著名地标;第三辑《拆解世情》写了深圳市最大的一棵簕杜鹃树,最常见的一种美食,最奇特的一个工业园区等等;第四辑《于无声处》,通过一些意向,比较深入地描摹深圳肌理。比如深圳有那么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深圳有着触目皆是的天桥,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站在天桥上,会有什么感受?深圳的气味的什么样子的……代后记是一篇长文《此身安处是吾乡》,总结一个外地人在深圳生活多年的感受和经验。整本书共25篇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体温和对深圳这座城市深沉的爱。
-
阿尔茨海默病先生的妻子蓝江这是一本记录了九年婚姻时光的书,这段时光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妻子的九年。 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个残酷的诊断,它预示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个诊断是一个诅咒,不仅病人自己,还有病人的家人和朋友,都将沦为“受害者”。他们将被迫目睹病人的病情日趋恶化,被迫目睹爱人在痛苦中挣扎却无能为力,同时,他们还要承担起越来越沉重的照护责任。 作者蓝江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某天在大学担任董事会顾问的丈夫克拉德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在此后九年对丈夫的照护生活中,她用爱作支撑,用智慧找方向,用温柔和幽默面对未知,以她“中西并用”的独特方式拥抱生活,在严峻环境中顽强挣扎,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照护之路。
-
此心通透即太平廖立新 著本书是深圳市作协组织的“光明文丛”第二辑中的一本。该系列 辑已于2022年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散文集分为8辑,分别为“有稼有穑”“山水有灵”“人间冷暖”“舌尖烟云”“闲情雅趣”“书里乾坤”“桥里桥外”“地名寻趣”。作者的每辑都集中一个主题,8个主题以聚焦的形式走向全书”此心通透即太平“的主题。作者的语言质朴无华,都从个人的生活感受中出发,读来既有浓郁的生活现场感,又有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充满人间烟火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力和提炼水平。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本集刊论文以中国古代史从魏晋至隋唐史研究为主体,延续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开创的研究风格和优势,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以及新出文书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本辑包括14篇论文,内容涵盖了魏晋到唐之间以政治、军事、社会以及碑刻、墓志、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
-
今宵酒醒何处王东京 著一道家常菜,一声温馨叮嘱,一抹乡间月色,治愈你背井离乡的孤寂,踏遍远方千山万水。 不惧怕每一个坡坎,因为当处于人生低谷,每一步都是上坡路; 不吝啬每一次温暖,因为别人也曾在雨中为你撑伞。 全书收录王东京47篇倾情之作,追忆似水年华,写尽无限回忆,细数身边美好、人间真情,看遍人生历练、时代风霜。生活与梦想、乡土与家国、眷恋与别离……记忆里的那些人,支撑着他拾级而上;记忆中的那些事,化为他笔尖的温情与力量。
-
达朗贝尔的梦[[法]]德尼·狄德罗《达朗贝尔的梦》是“狄德罗文集”第六卷,以狄德罗著名哲学论文为题,收录狄德罗哲学、美学思想名篇:《对自然的解释》《论美》《达朗贝尔的梦》《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其中《达朗贝尔的梦》以对话和辩论的形式表达了许多超越时代的见解,既荒谬绝伦又是最深刻的哲学,荒唐的外表是为了使智慧有表现的机会,进一步论述了狄德罗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 《论美》又名《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最初发表于《百科全书》,狄德罗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美在关系”说。《论美》得到康德的赞赏,哈曼在《关于美与崇高的讨论》中认为“康德的看法可以与狄德罗为《百科全书》撰写的关于美的条目相提并论”。
-
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上述利息将被平均分成五等份,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配:[……]其中一份将被授予在文学领域某一理想方向创作出Z杰出作品的人。——引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 -《巴黎评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你是什么反应?-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奖得主):有点儿像遭遇了一场大体温和的雪崩。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于一九五三年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其中就包括三十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我们将这三十四篇诺奖作家访谈归总一处,补充作家生平及获奖信息,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这些访谈是《巴黎评论》与身处世界文学之巅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持续对话的产物,展现了当代文学世界最具启迪和创见的思想。作为一份能够定义我们写作生命之精髓的记录,这些访谈本身亦足以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