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北大史学赵世瑜本书为《北大史学》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书的组稿人为秦汉史学者,故本书全部文章集中于先秦至隋朝时期,并以秦汉史居多数。作者中有不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自身培养出来的青年学者。如董涛、焦天然、胡鸿、陈侃理等人,本书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本辑包括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辨疑,汉初的“南方火德”及其转生,再论梁武帝的素食改革,“戎秩”与“虏姓”:西魏—北周的“官族”认定和谱录撰述等论文。
-
春风里一直走许冬林《春风里一直走》汇集了著名作家许冬林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选集。书中的文章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清新、灵动、空灵、睿智的文字风格,呈现美,呈现诚,也呈现“有所思”。我们在书中,跟随作者的脚步,看四季的花开花落,读诗经、读唐诗等文学经典,既读有形之书,也读无形之书,感怀成长中的青涩与忧伤,也感念人间诸种情意的温暖与缠绵。在岁月的长河里,有些东西已随流水去了远方,有些东西会静静立在文字里,就像小的河流立在植物的经脉里,以汁液的形式隐秘地存在着。
-
深爱你 圳等你深圳市人才工作局暂缺简介...
-
上海人沈嘉禄 著本书是作家沈嘉禄先生书写上海这座城市的一部随笔集,分“城市的密码” “不可改写的剧情” “变焦镜里的群像” “味觉引导人生” 和 “爱上这座城” 五部分,上海人并没有显著的特征,不是城市人,连小市民也算不上。上海城市精神中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点,这是历史的赐予,也是上海人的品性和族群印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上海人与外来移民不期而遇,并肩而行,撩下历史的包袱,从磨难与挫折中懂得了担当与尊重,也懂得了激流勇退、敢为人先。解析上海人,作者认为不能绕过让上海人骄傲或尴尬的历史,不能随意改写造成上海集体性格和市民生态的内在逻辑,将作为个体生命的上海人置于宏观面的上海人中间进行对比,或许更有戏剧性和典型性。
-
大团圆方惠娜暂缺简介...
-
斯文凉州徐兆寿《斯文凉州》是一部讲述丝绸之路重镇凉州历史文化的散文集,全书从五凉政权割据河西的历史沿革出发,通过当时的社会生活、地理风貌、民俗习惯等内容解读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运用贯穿古今的方式对凉州文化的内涵做了极大的拓展,突出五凉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包容、融合创新的鲜明特征,展现了五凉文化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杰出贡献。
-
解不开,就拧成花曹琳琳暂缺简介...
-
年轮王得后《年轮》是“《随笔》文丛”之一种,收录了鲁迅研究专家王得后多年以来的重要文章。本书分为三部分,一是作者自述,讲述了自己的调入北京鲁迅研究室之前的经历;二是师友记事,记录了李何林、王瑶、杨霁云、钟敬文、启功、李长之、周海婴等知名学者的言行;三是作者与日本学者木山英雄的来往信札,围绕周作人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本书呈现了大量著名学者的治学、为人的真实风采,并记录了大量知识界的亲历往事,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随笔》文丛”汇聚《随笔》杂志创刊以来的核心作者,精选重要文章,呈现文化名人的思想精华,唤醒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
诗狂何处石光明这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诗学历史文化散文(谭谈先生语)合集。主要收入评述初唐、盛唐、中晚唐的主要代表性诗人及其诗歌的大文化散文,同时也收入了数篇写南北朝、两宋诗人的作品。力图展现中国文学史高峰的瑰丽风光,希望给读者梳理出一些唐代诗歌演变脉络和发展规律。如唐诗脱胎与齐梁诗风,“龙朔变体”时期王勃及初唐四杰、陈子昂的贡献,张说、张九龄对盛唐诗坛的影响,盛唐气象中的边塞风、山水缘、诗酒情,刘禹锡、杜牧对中晚唐诗歌颓势的力挽。本书使用了大量史料典籍,所述有据,以通俗亲切的方式解读古人的作品,可读性与可信度兼备;旁征博引,以史解文,将对历史的观照与对诗歌的赏析相结合;以游览之地为枢纽,连接古今,追寻古人足迹,使读者跟随作者思绪,有身临其境之感。
-
枕草子(日) 清少纳言 著 ,周作人 译《枕草子》是日本随笔文学开山之作,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平安文学双璧”,与《方丈记》和《徒然草》并称“日本三大随笔”,对日本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想要了解日本文学的细腻、美感,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趣味,《枕草子》都是一部不可越过的作品。《枕草子》的魅力在于“那种素面朝天的明净、妩媚”,在于“随便翻翻,可消永夜”,在于“文字里有光阴深处点滴的珍惜和温情,烂漫纯净”,在于“等待有心的人将它翻阅,如果两心交会,文字行列间会发出微光”。《枕草子》全书分为12卷,一共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类。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李商隐)《杂纂》的影响,将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罗列出来,如“山”“原”“扫兴的事”“使人惊喜的事”等,包括草木鱼虫、山川河流、身边琐物、情感情趣等,将作者极为细微的观察、细腻的情感与审美观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日记则为作者对宫中生活的记录与回忆,有作者与中宫定子深厚情谊的描写、与宫中人交往的趣事、宫中生活的琐事等,这一部分反映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古典风貌与当时日本皇室贵族的生活面貌。随想则是作者老而居家后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想,但亦不是颓丧的,而是明快、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