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鲁迅杂文全集鲁迅著将这些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西,集合了做成一本书样子的缘由,说起来是很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首先就是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章。这是我做的么?我想。看下去,似乎也确是我做的。那是寄给《河南》的稿子;因为那编辑先生是一种怪脾气,文章要长,愈长,稿费便愈多。所以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倘在这几年,大概不至于那么做了。又喜欢做怪句子和写古字,这是受了当时的《民报》的影响;现在为排印的方便起见,改了一点,其余的便都由他。
-
月光下的家园陈君良主编暂缺简介...
-
夜行者梦语韩少功著随笔与散文,杂文为史弟行,胸襟放达、神形潇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人生世相,固然在在萦怀;名山大川,远村近郭,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不但怡情悦性,兼可格物致知;遐思玄想,心会神游,宇宙洪荒,低徊求索,精神世界更上不巴天,下不着地,宽不见边,深不见底;也不忌议古今,论是非,说文化,侃科学,谈笑风生。信笔所至,不拘形迹,如悠悠浮云,款款流水,陶然忘机。\t\t
-
人生的寓言(德)叔本华等著;孙硕夫选编收柏拉图的《人之性爱》、卢梭的《徒步旅行》、叔本华的《关于思考》等文章。
-
风声·雨声·读书声朱学勤著《风声·雨声·读书声》记载了作者带着“问题意识”问学十年的心路历程,既有坐冷板凳写出的学术文章,也有富含感情色彩的短论,书评,“笑着的”、“叫着的”,“哭着的”文字。这学理层面的思索和感情和论述,反映了一个思想史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精神生命的自我淘洗和执著追求。
-
燕知草俞平伯著本书内容:湖上的华时显然消减了。“洞庭波兮木叶下”。何必洞庭,即清浅如西子湖也不免被渐劲的北风唤起那一种雄厉悲凉的气魄。这亦复不恶,但游人们毕竞只爱的是“华年”,大半望望然去了。我们呢,家于湖上的,非强作解人不可。即使有几个黄昏,遥见新市场的繁灯明灭,动了“归欤”之念,也只在堤头凝望而已。在杭州小住,便忽忽六年矣。城市的喧阗,湖山的清丽,或可以说尽情领略过了。其间也有无数的悲欢离合,如微尘一般的跳跃着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称我为杭州人了。……
-
秦腔贾平凹等著《秦腔》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谁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对质;忍观沉浮:命、动、势彼此角力!魔幻笔触出入三界,畸形情恋动魄惊心,四稿增删倾毕生心血,一朝成书慰半世乡情!
-
郑渊洁家书郑洪升著郑渊洁是我国著名童话作家,有童大王之称。他笔下披能上能下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在孩子们中知名度极高。由于历史“文革”原因著作等身的郑渊洁上过四年小学,他几乎没受过正规教育。可以说,郑渊洁是在家庭教育中走上中国文坛的。本书收录了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在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九年给郑渊洁写的五十九封信。在这些信中,身为父亲的郑洪升实际上是在尽一个师长的职责。他通过家信这种形式将数十位中外名人的经历及人生经验讲给儿子听。郑渊洁自一九七九年开始写作童话,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九年是他的童话创作的关键时期,这些信对郑渊洁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但很多人将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看了这本书,相信父母和教师会有启迪。由于本书涉及的领域宽阔,还适合儿童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对于想了解皮皮鲁之父郑渊洁的读者,本书是一个最佳
-
菜根谭(宋)洪迈著;王同书校订《容斋随笔》严格说来,界义有二,一是指一本书,一是指五本书的合集。前者是洪迈第一本笔记体文集;后者为洪迈继《容斋随笔》之后写的《续笔》《三笔》《四笔》《五笔》,这“五笔”总归一集,以原名《容斋随笔》为总称,而将原先的《随笔》称为《一笔》,《续笔》称为《二笔》。本书(新校订本)是为合集。《一笔》成书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传入官中,得孝宗“御览”,受到称赞,洪迈欣喜,续写《续笔》等,原拟每“笔”写16卷,可惜到《五笔》只写成10卷就因病去世,故该书共74卷。《容斋随笔》共50余万字,撰写多年,《一笔》是他写了十八年的读书心得,《续笔》写了十三年,绍熙三年(公元1192)编成,《三笔》写了五年,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编成,《四笔》较快,只写了约一年,《五笔》是此后一直到去世前都在编写。粗略统计,全书撰写时间持续四十余年。唐宋笔记文学盛行,宋更胜唐,著名的文学家多以此为乐,为文苑留下了长长短短的300多部。而《容斋随笔》数量质量均居前茅,是我国笔记小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昀将该书收入四库时,称之为南宋笔记作品之冠。《菜根谭》,是“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民谚述义,是一部类似《论语》的格言录,又极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随笔》,文字极少,内容极富,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每则虽仅数十百字,但短小精粹,促人警觉,言近旨远,趣味盎然,面世以后,四百年来,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于民间、宫廷,并远播海外,八十年代成为日本企业界的新潮圭臬,认为书中条条格言都值得反复研究,学好它终身受用不尽。《菜根谭》与《容斋随笔》合集参读,正可收理论与实践结合之功效,相互补益,促进启示深化。
-
负暄三话张中行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