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游牧与栖居李永涛小说孕交往,叙事含交互。本书为作者多年京漂、沪漂、浙漂期间发表于各种文学期刊上的小说评论,从国外现代派文学至当代汉语小说乃至网络文学,不一而足。由纸媒到论坛,乃至“二微一博”,媒介样式的频仍变更,增进了人际共情互动的交往伦理与文心相交的精神生活。可谓众声喧哗归一处,万物静默为一听。
-
梁实秋梁实秋本书是一部以“自在人生”为主题的梁实秋散文选集,集中体现梁实秋一生从容坦荡、洒脱自在的人生智慧。全书按内容分为五部分:辑一为“在孤独中获得自在”——表现人在独处时内心获得安宁、从容;辑二为“在天地间感受自在”——表现自然的广阔与美妙,让人畅快愉悦;辑三为“在生活中享受自在”——表现生活的趣味与情味,让人舒心快乐;辑四为“在艺术中寻找自在”——表现艺术的自由宽广,让人通真达灵,忘却尘世烦恼;辑五为“在人生中品味自在”——表现人生多变,通过心态调整,让自己变得旷达洒脱。
-
六人(美)施万克 著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次,也是后一次航行。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直至1997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使得这场20世纪著名的海难重回大众视野,一时间,有关灾难、人心、挣扎与救赎的话题再次席卷全球。但鲜为人知的是,那艘船上还有8名中国乘客,而且其中6名得以幸存。有关“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早能够追溯的资料只有海难发生后西方媒体的零星报道,以及“泰坦尼克号”个别幸存者的回忆和证词:有人说他们是偷渡者,从一开始就藏身救生艇中;有人说他们是靠假扮女人混上救生艇;还有人说他们被枪指着,宁愿被打死都不愿下救生艇。这明显相互矛盾的指控背后,是不为人知也无人关心的历史真相。这6人就这样无端背负百年骂名,然后被遗忘。一个多世纪之后,海事历史学家施万克首次为我们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他从海量档案资料中去伪存真,拼凑起有关中国乘客的身份信息。他亲身实施浸水实验,并且按照原比例打造救生艇,只为还原海难发生时中国乘客的遭遇,破除不实指控。他还多次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那些中国乘客的故乡台山进行实地调查,追寻这些人为何漂洋过海而来,又在船难后去向了何方。就这样,施万克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向世人证明:这些中国幸存者绝非“懦夫”“偷渡者”,也不可能“假扮女人”混入救生艇。他们是“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不起眼的注脚,却是那个人口变迁、种族主义大背景下海外中国劳工群体的缩影,面对时代的不公、命运的倾轧,他们毫无还击之力,唯有“抹干眼泪笑呵呵”。
-
大叔马家辉 著,时代华语 出品这本书是马家辉在中年之际写下的散文集,亦是关于家与行的漫漫记忆。生活、爱情、旅行……马家辉将所思所感所悟尽书于此,既是对人生百态的体悟与评述,亦是阶段性回望岁月的心情写照。从少年到大叔,是一段肉眼可见的成长与成熟。很多人期待成熟又惧怕成长,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模糊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成熟与成长。轻快犀利,幽默生动,全是日常的动人动情之处。从少年变成大叔,仿佛瞬间之事,岁月堂堂,步履跄跄,百般滋味上心头。半生已过,岁月于此铭印,而我们跨步走过去,偶尔回望,却仍不忘继续前行。
-
春天,我想去田野里采一朵花戴蓉植物向来是四季风物中重要的部分,是人们食用的蔬果、衣服上的染料和治病的良方,也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和记取生活初的线索。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每年的春天好像都一样,但每个春天又都是新的。2020年的春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是无人机拍摄的武汉大学的樱花。那个春天,花树下无人,樱花却自顾开得如云似锦。本书收录了20种非常能代表春天的应时花草,既有“群芳谱”里的佳卉名花,如牡丹、海棠;也有田间地头的野草,如二月兰、救荒野豌豆等。这些植物,有的出现在公园、植物园、野外,有的是日常蔬果。它们都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和代表性,与中国的节气物候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中国人春天日常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很多时候,人类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强大圆满。认识植物,也是认识自己的一种途径。
-
故乡的路李一鸣 秋实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烟台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联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烟台海外联谊会组织开展烟台统一战线历史、文化、人物、故事采风活动,邀请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内文学名家开展采风,同时面向全国开展征文活动,得到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各位作者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或展现烟台秀美风光,或重温烟台红色历史,或聚焦烟台人文,或讲述与烟台结缘的难忘故事,或回忆家乡变迁,用一篇篇文字优美、饱含深情的作品,反映烟台的发展变化,抒发对烟台的热爱之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吃出仪式,活出欢喜蔡澜本书精选蔡澜论美食、人生的散文名篇,写佳肴美食,也是写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世相人心;说人生道理,说的是阅尽人间之后的简单与温情。这里有知识介绍,有见闻分享,也有谆谆劝导,蔡澜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豁达通透,为年轻读者提供了一本可资借鉴、可供抚慰的人生美食之书。食物诱人的香气仿佛能从字里行间冒出来,终又投射在你我的平凡生活里。全书共分五辑:"吃是一种基因",率先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讲述家庭与美食的关系,并明示蔡澜"吃货"属性由来已久的缘由;"烟火人间,吃为大焉",妙谈美食之于人生的重要性;"天南地北,各有其美",网罗中国各路美食,各大派系在此呈现,蔡澜的美食宣言也暗含其中;"到世界去吃",是吃遍了世界的蔡澜开出的全球美食品鉴指南,既勾人遐想,也引人回忆,世界很大,不妨到处去吃;"人生这杯酒",是本书的升华,它掀开美食的面纱,探讨我们如何将从美食中吸取的乐趣作用于真实的日常。本书是美食之书,更是写给焦虑的年轻人的生活哲学指南。蔡澜眼界开阔,心思豁达,妙语连珠,还有颗不老童心,其作金句频出。他说,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一点也不复杂。
-
行程相知郭勇《行程相知:常熟文化旅游随想录》是郭勇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一百多篇散文随笔。全书共分五辑,辑《如梦》,抒发作者对常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感慨;第二辑《流转》,主要描写常熟的四季变换和时光流转;第三辑《神游》,主要写在常熟的旅游随想;第四辑《仰俯》,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常熟的人、物、文化的推崇;第五辑《遥思》,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书中饱含着作者对常熟这方水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对推动常熟的文旅宣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美丽乡村青年笔记叶开,丘眉《美丽乡村青年笔记》初的雏形是“六根”、“头号地标”两个平台发起的“返乡画像”写作活动。主要发起人是学者、编辑家、作家李辉,语文教育家、作家叶开,资深记者、前财经主笔丘眉。“返乡画像”活动邀请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回到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与不变,重点关注那些有特色的、区域性的人情、风物、民俗,然后形诸文字。活动还邀请了梁鸿、张新颖、徐兆寿等近三十位学者或作家担任“返乡导师”,与学生们一起思考区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并对学生们的写作提出点评或修改意见。《美丽乡村青年笔记》以“美丽乡村”为核心关键词,紧紧围绕乡土文化、乡愁、当代青年,以四编的结构,汇集了大学生们和返乡导师所写的以“回归故里,重读家乡”为主题或线索的散文随笔。文集的后附有指导教师的评语建议,以及师生们对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保护和振兴的思考。本书收录的文章,或从一条弄堂、一桌家宴、某种家乡吃食开始,或从某位年迈的乡亲父老切入,由当代青年的视角出发,观察家乡,记录老一辈的经历和记忆,呈现乡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摹绘乡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原态,分享乡民的情感与期待。用更动人的故事、更深描的细节、更具体的场景,展现当代青年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
-
余秋雨文学十卷余秋雨《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二十世纪末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址的经历。作品真实的呈现出考察的目的,是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但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千年一叹》出版已经二十余年,现在这个版本与原来的版本有较大不同,就是余秋雨先生走完全程之后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博克拉一个叫“鱼尾山屋”的旅馆中,对一路感受的整理。当时在火炉旁、烛光下写了不少,而每天要在各报连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次找出存稿,经过对比,对于已经发表的文字又有所补充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