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拥抱·心洁李心洁图文李心洁是“影坛常青树”张艾嘉的爱徒,张艾嘉不但写序,而且描绘了一个少见的娱乐圈童话公主版本:“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我还在慢慢认识她。那个小脑袋里装了些什么?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常常让我要重新再认识她。香港没有这样的女孩,台湾也少见,马来西亚的一个小乡村叫Alorsetar居然出了个李心洁。她热爱艺术,忘我地享受生命,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就是这份不入世令她自由地奔放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唱歌、跳舞、演戏、画画……都出现了不同的神采。有时我会怀疑把她带入世是对的吗?但又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她的精彩。愿她的热情带给每一个人多一点颜色、多一分想像和更多更多的浪漫。”纷繁复杂的娱乐圈,向来是个大染缸,这个清新可人、令人惊艳的三料影后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李心洁在书中写出了她从马来西亚离乡背井到中国台湾,再走到中国香港;从第一张唱片滞销到今天的影后身份的坎坷历程。童年的心洁由于父母感情不好,是一个非常压抑的小孩,最亲近的人便是阿嬷。阿嬷是心洁压抑的童年岁月中的一缕阳光,阿嬷对生活的热爱、坚韧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了心洁。此后,因为逃避父母才离开马来西亚,进入演艺圈,心洁便是凭借着阿嬷从小教她的勇敢一路走下来,从首张唱片滞销到一举成为“三料影后”影后的爱情也是敏感话题,但李心洁在书中毫不避讳,首次披露了与导演彭顺相识相恋的过程,言词中充满温馨、情意绵绵,活脱脱一个小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情到深处竟大胆坦言最想的是“生一个小孩”。
-
中国文学精神郭延礼主编;王培元,廖群著探讨中国文学的内在精神,这是文学史研究中一个新的角度。对于先秦文学来说,由于文学的不自觉状态,文学精神的体现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有着自己的明显特征。而先秦文学又高踞于中国文学发展的上游,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学精神对后来文学精神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学是翱翔于天地间的鲲鹏,而精神便是它的灵魂。中华文学之精神,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先后孕化出了先秦的高远,两汉的博大,魏晋的叛逆,唐代的豪迈,宋代的睿智,明清的反省,近人的启蒙。这一切无不是中国文学的精髓,组结成中国文学的脊梁。巡礼中国文学精神所经历的这一条轨迹,将带给我良多的自信和启迪。
-
中国文学精神郭延礼主编;王洲明著文学是翱翔于天地间的鲲鹏,而精神便是它的灵魂。中华文学之精神,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先后孕化出了先秦的高远,两汉的博大,魏晋的叛逆,唐代的豪迈,宋代的睿智,明清的反省,近代的启蒙。这一切无不是中国文学的精髓,组结成中国文学的脊梁。巡礼中国文学精神所经历一条轨迹,将带给我多的自信和启迪。
-
风中的纸屑周国平著书摘我爱故我在一切终将黯淡,惟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我爱故我在。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到世上来一趟,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所陶醉,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又匆匆离去,把一点迷惘留在世上。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性爱是人生之爱的原动力。一个完全不爱异性的人不可能爱人生。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平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子发现不了。我突然感到这样忧伤。我思念着爱我或怨我的男人和女人,我又想到总有一天他们连同他们的爱和怨都不再存在,如此触动我心绪的这小小的情感天地不再存在,我自己也不再存在。我突然感到这样忧伤……
-
哭泣的骆驼三毛著在《哭泣的骆驼》中,三毛依然恋恋着墨沙漠生活周遭的人与事,《收魂记》、《搭车客》、《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等篇,情趣盎然;《沙巴军曹》与《哑奴》所刻画的主角,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压轴的《哭泣的骆驼》,以游击战事为背景,细细铺写一对沙漠情鸳的生死盟,竟犹如史诗般的磅礴……序摘:飘了几年,回家小歇,那时本以为常住台湾,重新做人。飘流过的人,在行为上应该有些长进,没想到又遇感情重创,一次是阴沟翻船,败得又要寻死。那几个月的日了,不是父母强拉着,总是不会回头了,现在回想起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遗恨,只幸当时还是父母张开手臂,替我挡住了狂风暴雨。过了一年,再见所爱的人被一锤一锤钉入棺木,当时神智不清,只记得钉棺的声音刺得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不知身在何处。黑暗中,又是父亲紧紧抱着,喊着自己的小名,哭是哭疯了,耳边却是父亲坚强的声音,一再地说:“不要怕,还有爹爹在,孩子,还有爹爹姆妈在啊!”又是那两张手臂,在我成年的挫折伤痛里,替我抹去了眼泪,补好了创伤。台北触景伤情,无法再留,决心再度离家远走。说出来时,正是吃饭的时候,父亲听了一愣,双眼一红,默默放下筷子,快步走开。倒是母亲,毅然决然地说:“出去走走也好,外面的天地,也许可以使你开朗起来。”就这么又离了家,丢下了父母。半生时光浪掷,竟没有想过,父母的恩情即使不想回报,也不应再一次一次地去伤害他们。成年了的自己,仍然没有给他们带来过欢笑。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接过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对荷西的责任,写下了几本书,心情踏踏实实,不再去想人生最终的目的,而这做父母的,捧着孩子写的几张纸头,竟又喜得眼睛没有干过,那份感触、安慰,就好似捧着了天国的钥匙一样。这条辛酸泪的长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不叫他们喜极又泣泥.也是这份尘缘,支持了我写下去的力量,将父母的恩情比做不过是一场尘世的缘份,未免无情,他们看了一定又要大恸一番,却不知“尘世亦是重要的,不是过眼烟云”,孩子今后,就为了这份解不开、挣不脱的缘份,一定好好做人了。孩子在父母眼中胜于自己的生命,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到头来,终也成了爱的负担,过去对他的伤害,无法补偿,今后的路,总会走得平安踏实,不会再叫他们操心了。写不写书,并不能证明什么,毕竟保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保真妈妈小民写信来,最后一句叮咛—守身即孝亲—这句话,看了竟是泪出,为什么早两年就没明白过。八月八日父亲节,愿将孩子以后的岁月,尽力安稳度过,这一生的情债,哭债,对父母无法偿还,就将这句诺言,送给父母,做惟一的礼物吧!作者简介:三毛,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肆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的演讲。1994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目录:尘缘收魂记沙巴军曹搭车客哭泣的骆驼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哑奴三毛一生大事记
-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著黄永玉,1924年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幼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出版过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黄永玉老人与书中这些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们在漫长年代的相遇、相识、相知中,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逸事,一路娓娓道来,著者莞尔,读者会心。微笑之后,最值得细细品味的,还是大师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对于这些文化大家,黄老下笔轻松而诙谐。没有粉饰,不见追捧,都是些小事情,被黄老写来却情趣盎然。比如他写钱钟书:“钟书先生活了88岁。他生于1910年,大我14岁。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1947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的杂志的骂。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这些比黄老还老的老头们,其实不老。即便是寥寥的两三千字,却写出了足够的精神。常常揣测,80高龄的黄老,在追述与比他更老的“老头”之间的往事时,是何心情?或许他只是想完成个人人生的一次照相?然而由于记述者与被记述者的身份,这本书却有了历史回顾般的别样重量。本身便是大艺术家的黄老,在观察与追述另外的艺术大师时,自是别具风仪,笔下从容,宛如高山对高山的致意。“哎!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合上书卷,会看到黄永玉先生写在封底上的这段充满了诗意的感伤的话。于是,你也会为自己终于没有错过书中的这些老头儿感到由衷的幸运。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著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因此《背影》到本书,在文学、心情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说情叙事极其内敛,但在曲折的空间之余,读者当能感受到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更多的其实是三毛对人生的坚定。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三毛,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著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撒哈拉的故事》,由12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已,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读者三毛简介: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肆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的演讲。1994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目录:妈妈的一封信(代序)回乡小笺(四版代序)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三毛一生大事记
-
一个人的月亮张小娴著很难去为这本书分类,它不是小说,也跟我一向写的散文有一点不同。它是摘录自这3年来我在《Any》杂志上写的专栏“BreadtreeCloset”和“Cestlavie”这些文章,既像我的日记,也有一点杂志的味道,也就称之为“私日志”吧。月亮是一个人内心的追寻,也是最私密的时光。一个人的生活,就是那个人的故乡。生性孤僻,一直喜欢低调过日子,有什么秘密的事,也宁愿和爱我的人分亨,却差点儿忘记了,这些年来一直支持我的读者也是对我厚爱的。我从没如此暴露过自己的私生活,这本书里每一样东西都是我已经拥有或曾经陪伴过我的,譬如我家的灯,我床头的熊熊,我买的内衣、衬衫和裙子。从今以后,希望能继续和你们分享。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著本书内容: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睛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颜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