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生于六十年代陈红云著崔健是在时代的端口被选定的对象,人们选定了他,就像选定了自己,这个梦想在破灭的过程中很痛,又很无奈,而他仍然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行。在不少场合,崔健已不唱过去的歌了,他的倾听者转向了更为年轻的80年代,他在60代的视线中飞了,却在80代的道路上着陆。 这也许是一场更大的误读。当崔健以音乐说话的时候,人们在寻找他的文字,当崔健的音乐简化到了节奏的时候,人们怀念疮的旋律。而崔健不能不走,他甚至走得比以往更快,与其说时代抛弃了他,不如说他抛弃了时代,60年代的人说崔健老了,其实是他们自己集体变老。
-
爱情备胎孔明珠著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84篇,分为:“百姓万花筒”、“温馨三人行”、“东洋镜”、“明珠写真”4辑。
-
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宇秀著喝下午茶,一道都市风景,感性时尚,考究优雅,仿佛女人深夜在煲电话粥,那份心情,那份心事,那超乎寻常的观察,出人意料感悟,悄悄的私房话,亮出女人美丽的底牌,男人翻开此书,就不小心窥到了女人的秘密,还有女人永远不会亲口告诉你、却是你应明了的事。
-
百家讲坛冯存礼(等)主编本书是中央电视台(CCTV:10)强档栏目::《百家讲坛》的精选集,辑入了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名师的精彩演讲,演讲分为科学、人文、社会等专题。主讲各家选取既有学术价值又为大众关心的题目,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既强调雅俗共赏,又重视传播互动。可以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聆听到各俱领域、各类学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领略到真正的思想冲击和大师风范。
-
出走十五年.余秋雨著作余秋雨著这本书收录了我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其实还有一项更隐秘的艰难,那就是表述的艰难。我不能把行旅者独特的精神悖论展示给读者,也不能把路上已经解决了的艰难说得危言耸听,更不能把思考中尚未获得晓达的障碍丢给读者,以上这重重叠叠的表述的艰难,几乎贯穿了我十五年的全部时日。因此,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我历来非常珍惜自己的文字,这是读者能理解的。我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我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余秋雨
-
企鹅的请柬阿正著21世纪前夕,一批中国人文学者——葛剑雄、周国平、何怀宏、邵滨鸿、唐师曾和本书作者阿正在南极乔治王岛考察生活了58天。这是全球首次人文学者考察南极,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南极因其占有全球淡水资源的90%、蛋白质资源的70%而被认为是“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当20世纪80年代,南极已被部分国家“瓜分殆尽”的时候,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还未踏上这块陆地,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惟一对南极没有发言权的国度。从1983年开始,中国人开始了南极之行。全球首次人文学者南极行动的提出和实施,成了其中的重要篇章。本书记录了这个项目从策划到实施的全部过程,记录了本次活动总策划兼领队的阿正先生飞扬的思绪,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以图文并茂形式为人们全方位、多角度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科学,增强环保意识,打开了一个风光绮丽的窗口。
-
中国文学精神郭延礼主编;郑训佐,李剑锋著文学是翱翔于天地间的鲲鹏,而精神便是它的灵魂。中华文学之精神,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先后孕化出了先秦的高远,两汉的博大,魏晋的叛逆,唐代的豪迈,宋代的睿智,明清的反省,近代的启蒙。这部“中国文学精神”共七卷,即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唐代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是山东大学211工程汉语言文学学科标志性成果之一。试图在对中国文学进行“史”的研究的基础上,在学术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化。具体设想:以大文化视野把握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揭示它的文化意蕴,探讨其社会功能、美学意义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在论述中具备当代意识,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左手的掌纹余光中著;冯亦同编《左手的掌纹》集余光中先生数十年散文创作之功,由他“钦定”出版,可谓迄今为止大陆所出“余选”之最。余光中先生对这个选本也十分满意。许多读者通过《乡愁》这枚小小的邮票认识了诗人余光中,也在吟咏余光中的诗歌中长大。有趣的是,余光中是戴着诗人的桂冠步入文坛的,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散文。余光中自己说:“我写散文,比写诗几乎晚了十年。当初动笔,不过当作‘诗余’,原来无心插柳,后来竟自成阴,似乎赢得更多读者。”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是余光中的散文名篇,用来形容他的创作也颇合适。从他在紫金山下写下第一首诗算起,先后长达五十余年,差不多像铁轨一样长了。在长达五十年中,他从大陆到台湾香港,不仅成为台湾有名的教授学者,还是蜚声海内外的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创作诗歌九百余首,散文近二百篇,内容包括散文、随笔、小品、杂文等。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编者分类编选,分蒲公英的岁月、开卷如开芝麻门、凭一张地图、幽默的境界、日不落家、落日故人情和自豪与自幸等七辑,函盖了余光中五十年散文创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论入选作品写作时间的跨度之长,近作与新作的数量之多,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在当代作家中,像余光中这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又卓有成就的作家并不多见,无怪连散文巨擘梁实秋先生对此都十分推崇,称之为“一时无两”。 余光中先生出生在南京,在南京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时代,是个货真价实的“南京小罗卜”,当年在石头城白墙红瓦的小楼上,每当夕阳西下,面对紫金山美丽的夕照,一颗少年的诗心便随之跳动,他的第一首诗作“就是对着那一脊起伏的山影写的”。不论身在何处,这位金陵子弟江湖客最牵挂的依旧是他的故土南京。一年前,他曾向江苏文艺出版社表示了希望在故乡出版一部作品的愿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兴奋地说:“十多年来我的书在大陆各省出版,但是在江苏,这还是第一次,尤其还是在接生我的南京,更是倍加快慰。”但是最快慰的却是广大的读者,因为在这部作品中,余光中把他最好的作品都奉献出来了。余先生自己戏称诗歌是他的右手,散文是他的左手,对他的右手我们都已熟悉,现在让我们好好欣赏余先生的左手,看看他左手的掌纹。
-
用力呼吸陆星儿著;陈厦图生活中,总会有透不过气的时候,惟一的办法只有用力呼吸。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用力寻找自己,寻找那个躯壳以外的叫做精神的东西。读陆星儿这部日记体散文《用力呼吸》,使读者有种灵魂相遇的快感。在追随陆星儿一起用力呼吸时,会听到她的心也在用力呼喊,而且真真切切地听出她喊出什么。不同经历阅历的人,会从这部《用力呼吸》中听到自己内心久已压抑的呼喊。读一读《用力呼吸》吧,它会告诉我们,对于第一段人生历程都有必要珍惜和回味,惟其倾注过生命,惟其无法重复。
-
中国文学精神郭延礼主编;王小舒著文学是翱翔于天地间的鲲鹏,而精神便是它的灵魂。中华文学之精神,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先后孕化出了先秦的高远,两汉的博大,魏晋的叛逆,唐代的豪迈,宋代的睿智,明清的反省,近代的启蒙。这一切无不是中国文学的精髓,组结成中国文学的脊梁。巡礼中国文学精神所经历的这一条轨迹,将带给我们良多的自信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