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温柔啊温柔六六 著六六的作品《双面胶》问世以来,受到各大强势媒体的关注,北京新京报、上海新民晚报、西安华商报等20家媒体竞相连载,在读者中影响广泛。很多读者在追问作者本人的实际生活,也有十几家媒体就这个问题采访六六,这本随笔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回答了这样的问题。真实展现了作家六六的生活工作和情况。.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我家卡拉是小资”:六六以母亲的口吻记录了猫猫卡拉的生活,母性的光辉不逊于任何一位真正的母亲;第二篇“最喜小儿无赖”:作为新加坡国际幼儿园的老师,六六如数家珍地讲述了那些让人笑到喷饭的小豆豆;第三篇“酒后的男人很可爱”:外刚内柔六六,让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响显得如此的智慧与幽默。...
-
70年代记忆典藏水淼 编著还记得和小伙伴们搬着凳子去邻居家看电视的那个幼稚顽童吗?又是否记得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做广播体操的那个迎风少年?吃着5分钱一根的冰棍儿,看着2毛钱一场也嫌奢侈的电影,那时我们,单纯而快乐。最盼望就是春节的联欢晚会,最高兴的是做个三好学生,领回一张张奖状和大红花……曾经为看《射雕英雄传》、《霍元甲》、《上海滩》顾不上吃晚饭,为看露天电影,跑遍附近的村庄;喜欢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也喜欢张明敏的中国心;没60年代人的沉稳,也没80年代人的叛逆,我们是生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70年代人。《70年代人记忆典藏》记录的是我们心中最美好、最纯真、最真挚的回忆。有些故事像陈年老酒一样,存放越久越值得慢慢品尝,慢慢回味……
-
五根日记陈村著本书是中年客丛书之一。这是一本写给中年男人的好看读物。做一个桥梁或中介,让洛丽塔们和其他更多的读者看他们的视角,看他们的境界,看他们的做派,看他们的趣味,看他们的玩法,从中享受,认识或进一步认识绅士玩家,并积累审美经验,先从本书读起。《五根日记》收录了著名作家陈村50岁这一年的日记、通信、随笔和网上帖子。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全天候泡网的作家,陈村的好斗、有趣都可在书中窥见一斑。在网上曾引起过轩然大波、让人笑痛肚皮的《斗胆教训年轻人》、《话说李敖》、《话说胡兰成》等妙语奇文也被收录其中。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事情查中外新闻可见,人何其烦琐,人间何其花哨!我记录下的多小事,把大事留给别人去说。人只能活在小事之中……总之,这些记录是不全的,局限的,个人化的,本能的。无数这样的记录跟传媒新闻比照着读就能读出那个当下。书名中的“五根”是上海俚语。十岁一根,五根就是五十岁了。这说法比硬说自己“知天命”好玩。它早先是指钞票,十元称作一根,不知何时转称岁数。我还没混到六根,所以还不清静。本书前言前言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一拖再拖才将这本书稿做完。谢天谢地!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会弄那么久,身心疲乏几乎忧郁。困难在于想补上那段日子里的通信与帖子。平日不肯整理归类,等到引用就很挠头,况且保存在论坛上的资料容易散失。令我想来想去的还在于分寸,一些话今天公开面世会有困惑,说得那么精彩,删还是不删?这总是非虚构读物,我的原则是别让他人太难堪之余尽量多保留一点信息,哪怕留一个根。行文中,宁删除不造假。有些事情说明一下:这书中常出现的天天是我女儿,今年高中毕业;胖崽是我儿子,正读小学两年级。王宁是女儿的母亲。吴斐是儿子的母亲,我的现任太太,吴剑、三毛是她的弟弟妹妹。有些老朋友如郭祥华(绰号“大象”)跟文坛无关,是我生活的重要支撑,哪天讨饭第一个讨到他家的。我不能一写书就把自己涂抹得上下名牌口吐仙气,扮演通体文学。比较出格的是,我在书中保留了一些家庭纠纷的痕迹。其实谁都明白,真实的家庭生活不都是晴天。纷争多由小事引发,因这邪火烧在身旁,让人心烦以至于恼怒。书中还保留一些我这个父亲管教女儿的失败和头昏,放在那里等她过十年再看。当丈夫已很考验人,再当父亲,可能是这世界上最困难的职业,还不给辞职。这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家工作。把工作室设在家庭中很不明智,甚至可说缺德。两者的职能是冲突的,鲁迅的小说中也有“大白菜堆成A字”之类描述。当作家简单,当户主麻烦。我相信这种记录比亮相于家庭类杂志上的“名人婚恋”好,至少真实许多,不刻意打磨抛光。感谢我深爱的家人,容我在这个窝里梦想、劳作、烦神。书中带#号的段落是有关我写作的记录。我在日记中一直用这个“#”鼓励还警示自己。我在书中引用了一些帖子,它原本多半贴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上。在那里,“陈村”已被人注册,我只能叫“陈村在上海”。为存其真,原样搬上纸面。可惜的是,那网站只保留三个月跟帖目录,更多的帖子找不出来了。书中插入的照片,非我所拍的,尽力标上拍摄者名字。有的实在想不起作者,还请鉴谅并和我联系。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事情查中外新闻可见,人何其烦琐,人间何其花哨!我记录下的多小事,把大事留给别人去说。人只能活在小事之中。因为躲懒,有些奇怪事情本可一记,例如上海2004年的房价大涨,因我不再买房子,就不上心。那个美国总统的大选也可一记,但终究不是自家的事情。总之,这些记录是不全的,局限的,个人化的,本能的。无数这样的记录跟传媒新闻比照着读,就能读出那个当下。书名中的“五根”是上海俚语。十岁一根,五根就是五十岁了。这说法比硬说自己“知天命”好玩。它早先是指钞票,十元称作一根,不知何时转称岁数。我还没混到六根,所以还不清静。感谢朱耀华和张予佳两位先生的不懈催促,非此不能完稿。尤其是小张,深入虎穴,蹲在我当版主的“小众菜园”日夜监视,目光热辣,令我不好意思不做书稿而整日发帖回帖玩耍。他想必洞察,一个人到了五十岁是很容易胡闹的,即便不经常出去消费各种文化,也要自找不正经干活的理由。古人活到五十已是侥幸,我劝自己看见这个“侥幸”,感谢上天恩德,把日子省着点用,狡猾地用。谢谢耐心读到这里的朋友。你我“根”数不同,却呼吸同样的空气,被同一个太阳照耀。
-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毕淑敏著读完《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荡气回肠之感油然而生。毕淑敏毕竟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先带读者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而且让你兜得乐颠颠的,差不多就完全认同了她的选择:从今往后,就什么事情也不干,整天地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吧。峰回路转,“突然就笑了”,作者顿悟了,于是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的决定,艺术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其实,即然佛说过“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为了来世的擦肩而过,今生就这样看下去,“眺望高山”,“凝望绿色”,“注视人群”,“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看“无邪的小童”……这样想,这样做,确实也是很好的事情,心存善今,笑对人生,于世无伤,于人无害;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如果大家就仅仅满足于这些,这个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因为人类更需要创造,而要创造就必须把握当前,活好每一天。 忽然想起了胡兰成。撇开瑟张爱玲的爱情,胡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董桥等亦可以“才子文章”比肩。他的赢得“天花乱坠,却也戛戛钎造;轻浮如云,而又深切入骨”(止奄语)美誉的自传就命名为《今生今世》,传递的就是充实地活好每一天的观念。 忽然想起了美国的海伦?凯勒,她的传世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与毕淑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的内蕴有契合之处。海伦?凯勒在假想的有限的时间里要看的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像“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像“狗的眼睛”、“家里简朴小巧的东西”,森林美色、日出、历史博物馆、戏剧、音乐等,当然还要融进人群,去切身感受现实生活,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凝望绿色”是因为“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注视人群”是为了以做过一次人类的积淀为做人这门长久的功课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要读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这篇内涵丰富的佳作,《今生今世》、《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都是很好的参照。如果把它们的内容整合起来,恰如武侠小说……
-
匹马西风孔庆东著自序:匹马西风听大潮这本新书,多为旧作。面世艰难,泪眼婆娑。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恨自家瓦釜,枉费喧哗。海东二载,受不少黑煞气;归国四年,添几许白头发。世界杯之际,独立韩秋遭毒手。紫禁城脚下,客韩岁月一命休。想老夫一生时乖运蹇,回回坐的是末班车,倒霉事从来落不下,真个是吃草挤奶,种瓜收豆。中学时到火车站学雷锋,帮旅客提篮扛包,竟被疑为抢劫犯。某日拣到一袋大米,跟同学抬到派出所,结果是泥牛空入海,邻居们一片大嘴都笑歪。要考分数最高之北大中文系,黑龙江只有俩名额,必须在全省占据绝对优势才敢问鼎。读硕读博,临深履薄,伤痕累累,一路坎坷。好容易留校任教充学者,学生看我举止是进修教师,穿戴像勤杂工,每每出言不逊,以为走错教室。教儿子布衣蔬食背论语,被认为虐待骨肉,心理变态,终朝恶吵,卒致分灶。让学生自由发展,鸢飞鱼跃,愚者谓不负责任,师道罔存。当人大代表沉不住气,会上会下乱提意见,那肉食者眼中射来两道利箭:“让你当个破代表,你还当真了!”当选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走过某一人群,立刻如鲁迅所道:“天气愈寒了……洋铁碗不知收到没有。”呜呼,马俊仁同志说:“我比那那窦娥还冤哪!”柯湘同志说:“吐不尽满腹苦水,一腔冤仇。”杨过同志说:“我一生被人冤枉还少吗?”十五年前,俺写下一首悲怆的七律《过桥》:“竟日游仙乐九霄,此身忽到奈何桥。丰都城里千朋唤,伊甸园中群鬼招。挑尽滑车不觉累,望穿铁壁叹徒劳。藏冰埋火销神剑,匹马西风听大潮。”那最后一句颇有傻英雄自以为是的架势。十五年过去了,二十五年、三十五年也很快就会过去,我知道那大潮或许不来了,或者说已经来过了。老尼姑不就对阿Q说“已经革过了”么?我似乎也应学学阿Q哥,赶紧抱个萝卜回土谷祠为妙。周公恐惧流言日,正是河豚欲上时啊。当年老蔡京发配路上,所有的饭馆酒馆咖啡馆都不卖给他东西。到了潭州(长沙),作词一首曰:“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不过蔡京毕竟算不得什么好人,下场虽惨也不大值得同情。倒是苏东坡《答李端书》于平淡中发人警醒:“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我虽然常向学生宣扬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但眼见世人愈来愈走向“慭慭然莫相知”,也不免兀自卖呆。近年因涉猎通俗文学研究,颇遭贤达诟詈,并坊间牛二亦痛斥曰:下流如金庸小说者,其中能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吗?——遂举世皆知孔庆东最起码之文学历史常识亦不具备。中国政法大学一名学生干部在邀请我讲座未果后,义正辞严教训我要“学点哲学”。不禁又想起东坡《怀西湖寄晁美同年》诗云:“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苏东坡是古往今来最通达者,尚且说“谁能识其全”。或许正因为此,才成就其通达吧。他随口一说的“远近高低各不同”,那是何等耐人寻味的深邃哲理啊。然而倘与今日北大清华社科院的学术小贩们攀谈,定会掩口胡卢而笑曰:“如此浅薄的道理,谁不懂啊!”在他们看来,“床前明月光”也算诗吗?“青海长云暗雪山”也算诗吗?只有“蓝田日暖玉生烟”才算诗,只有“理发店的胰子沫跟宇宙不相干”才算诗。所以还是匹马,还是西风。《飞狐外传》结尾的最后一句写道:“他身旁那匹白马望着圆性渐行渐远,不由得纵声悲嘶,不明白这位旧主人为什么竟不转过头来。”灵性的白马尚如此,人大约也就无须指望了。还是浊酒一杯家万里,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吧。
-
天使在人间高洪波这套丛书并不是对我国已近百年来的儿童文学成果的全面展示,而是以“爱”的主题为宗旨,从中选遍了小说两卷、童话和散文各一卷。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再次为“爱”之丰富与博大而感动。我们没有想到,在这个看似陈旧而单一的主题中,居然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形态,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为何“爱”会成为文学永恒的主题。“爱”,的确是不老的言说。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发现,孩子稚嫩的心灵对“爱”那么的敏感,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这情还是朦胧的爱情,都是那么的渴盼。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有同样的渴望。这套丛书能够滋润童心,让孩子们感受爱、思考爱,寻找到爱的真谛。同时这套丛书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儿童文学》典藏文库、《冰心儿童文学体集》(美绘版)等。他们对我国儿童文学经典的重新发掘,为推动一种健康纯正的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取得和保护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虔诚的、切实的努力,而“天使在人间——爱心诵读名家作品选”这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无疑再次显示了他们的这种眼光、气度和品位。[看更多]
-
笑点赢家黄沂海本书以幽默谐谑、轻松流畅的文笔、将金融、经济、文化、人生等结合起来娓娓道来,既可满足你对投资理财知识的了解,又可学到看待世象人生的睿智,读来会令你受益无穷。全书共分“财富点金”、“桶桶赢金”、“世象论金”、“生意淘金”和“文化称金”等五部分,收录了作者这几年来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文章共140多篇,系作者出版《笑看金融》、《笑问财缘》之后的又一部金融散文类力作,适合任何有志于投资理财的人士阅读。
-
会唱歌的墙莫言著本书为我社"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之一。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为乡土民众精神图腾的"红高梁系列",小说的藤蔓,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灯塔。该书辑齐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语言才华横溢。其中大量散文谈及作者的故乡高密,故乡已成为莫言借以理解沟通和抒写描摹整个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 【作者简介】莫言,1955年2月 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 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
我的心在乌云上面邵燕祥 著本书为我社"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之一。作为著名随笔杂文家的邵燕祥,堪称我国当代的杂文大家。其作品沉实犀利,思想深邃,艺术厚重,是有责任感、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此书收入他的作品五十余篇,均为其从未结集出版过的新作。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生于北平。1945年至1976年的经历,在这本书里缕述甚详。1979年起被正式恢复发表作品的权利,随后从1980年至今,出版了作品集五十多种,并编角实录体的《沉船》、《人生败笔》及人书信集《旧信重温》。
-
读心之书平路 著这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在书中,把心事以城市、情爱、寂寞、岁月来划分。城市部分写她在香港担任光华文化新闻中心主任这一年来,与香港人、事、物的连结,有SARS、有梅艳芳、有香港的电影、植物与海,还有驱风油;情爱部分则写猫狗、金鱼,儿时与年少回忆,以及一再幻灭又被重塑的理想伴侣形象;寂寞的部分,心思绵密的平路,挖掘出:一个作家面对缺席读者的寂寞、一个凡人独自面对肉体病痛时的寂寞;岁月部分最是动人,平路以文字刻划年迈的双亲,她精工描写两位老人尽力隐瞒却还是藏不住“年老的细节”,透露出中年子女的无奈,乏力挽回“全家福美好时光”的忧伤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