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随笔
-
纳兰词笺注(清)纳兰性德原著;张秉戍著提到纳兰词,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他的爱情词。的确,爱情词可以说是纳兰词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中的精华,是诗人呕其心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前人说纳兰词“哀感顽艳”,用这四字作为他的爱情词的总评,应该说还是允当的。本来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又是文学艺术里永恒的主题,这是人所共识,用不着多说的。但是爱情之于每一个人,却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不一。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和他的爱情词又当如何呢?黄天骥先生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里用“玫瑰色和灰色”加以形容和概括。不错,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以及他的爱情词篇正是如此,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乐,悲凄伤感,幽怨苦多。虽然我们也能看到几篇描写爱情欢乐的词章,如《烷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描绘了妻子卢氏的美艳娇好,表达了诗人对她无限怜爱和赞赏的激情;《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描写了与爱妻别后重逢的喜悦之情,等等,但这样的作品实在是寥寥可数。而其表达爱情痛苦,摹写悲叹和眼泪的作品倒是随处可睹。其中最使人荡气回肠,伤情动感的要数他那些悼亡之作……
-
严羽集(南宋)严羽著;陈定玉辑校严羽生前究有多少著作?至今还未搞清楚。可以断言的,是决不止现存这两种,一定还有很多,或已亡佚,或有所存留而、倘未发现。在《庐陵客馆雨霁登楼言怀寄友》诗中,他自言“徒事百卷文·未返一竿钓”。至元庚寅(12(1)O)黄公绍为《沧浪吟卷》作序·说他所看列的《沧浪吟卷》,已是“盖仅有存者”,“犹存什一于千百”。后来朱霞作《严羽传》时,也还提到此点:“先生辟地江楚,诗散逸为多,至元间邑人黄公绍搜存稿仅百三十余篇,为序而传之。”可见他的诗在至兀间已大部散逸。朱霞传记中曾提及严羽的诗论,云:“论诗推盛唐·谓后之过高者多法汉魏而蔑视盛唐,不知诗之众体,至唐始备,唐之不能为汉魏,犹汉魏之不能为唐也。因言古制有可以行之j代而不可行于后世者,非三代之制不善也,时不同也,诗亦若是已耳。又日:诗有另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指妙悟为入门,取上乘为准则,评辨考证,种种诣极,至今谈诗者尚焉。”在这段话里,“又日”以下,别才刖趣之说,显然引自《沧浪诗话》原文,下面几句,是作者的简介。前面“论诗推盛唐”云云,看来属作者的夹引夹议,“因青”以下几句,疑似引的严羽原文,而原文今尚未发现。
-
增广贤文殷含 编注,门睿 校订古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为善耳。然与流俗人言,文言之不解,又俗言以晓之;直言之不受,又婉言以通之;且善言之不入,又法言以儆之,世之人安得有得意忘言者与之言哉。至若不悄之教,微已,抑又苦已。《增广》之集,非由是与。其次以韵者,非无谓也。盖声音之道,与性情通。故闻呦呦之韵,鹿且呼群;听嘤嘤之韵,鸟犹求反……
-
文心雕龙解说刘勰对通行本《文心雕龙》五十篇的排列次序,现代学者不·只一人认为是错乱的,必须重新编排,才能“还刘勰原书的本来面目”。但也有人对变动原书的篇目次序持反对意见,认为原书的篇目次序之所以那样排列,自有道理,并不错乱。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这看法涉及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理解,便把它写在《文心雕龙解说》的前面,算作《前言》。清代四库馆臣仅对《文心雕龙》五十篇分作十卷问题,提出异议,现代学者则对五十篇的排列次序提出一些疑问。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1936年7月,开明书店版)中,主张更动《练字》、《物色》的篇次;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1962年10月,中华书局版)中,主张更动《物色》的篇次;郭晋稀在《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196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版)中主张对下篇篇次作较大更动后,又撰《文心雕龙的卷数和篇次》(《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二期)说明自己的主张;台湾学者李日刚受了郭氏的影响,在《文心雕龙*诠》(1982年5月,台北《中华丛书》版)中,也认为“今本篇目次序错乱”,并说郭氏改“图风势”为“图风气”,“其说甚是,自应择从”。李氏又把《杂文》篇移置《谐(讠隐)》篇之后,以为这才与《书记》篇两相对称。
-
骈文观止莫道才主编;莫道才等选评本书内容包括卷一秦汉魏晋骈文、卷二南北朝骈文(一)、卷三南北朝骈文(二)、卷四隋唐五代骈文(一)、卷五隋唐五代骈文(二)、卷六隋唐五代骈文(三)、卷七宋元明清骈文(一) 、卷八宋元明清骈文(二)等内容。
-
楚辞直解(战国)屈原著;董楚平,俞志慧直解暂缺简介...
-
郑板桥全集郑板桥本书郑板桥全集,本集分诗钞、词钞、道情、题画、家书六编,集中以诗词居多……
-
唐宋八大家文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道听途说(清)潘纶恩撰;陆林校点《道听途说》是一部创作于清代道光中后期至咸丰初年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十二卷,收录小说一一○馀篇,大多数为情节曲折的传奇体之作。潘纶恩除了揭露吏治黑暗、民风浇薄,还把笔触伸向家庭这个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单元,广泛地描写了这一社会细胞诸种人伦关系的窳败。《道听途说》不仅以内容的批判性、揭露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艺术上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作为一部主要成书于道光年间的笔记小说,它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标志着创作风气的一种转折。对《道听途说》这种艺术特色,筠坪老人曾概括为“善道俗情”。《道听途说》凝聚了潘纶恩的半生心血,也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集。
-
中国古代散文史陈玉刚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