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品
-
普希金[苏] 特尼亚诺夫本书是作者创作的丘赫尔别凯、格利鲍耶陀夫和普希金的“传记体三部曲”中的蕞后一部,但实际上这三部著作也可以各自独立成篇。《普希金》(D1卷,1935;第2卷,1936-37;第3卷,1943年死后出版,未完,蕞后几章系创作笔记和素材),可以称为特尼亚诺夫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特尼亚诺夫在此书中丰富了普希金研究中许多重要的事实、细节和关节点,并且对其创作遗产做出了独特而又深刻的阐释。与此同时,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注重吸取了许多苏联文艺学界的普希金研究成果。特尼亚诺夫在这部著作中表现了他独异于他人的普希金创作之路观念:力图驱散普希金注释家们围绕这位伟大诗人的名字而制造的“花饰”和“传奇”,而写出一个“活人”普希金,而非所谓“生活中的普希金”。“这本书不是传记”,特尼亚诺夫在为本书写的序言草稿(现存档案)中说。“读者如果在书中寻找对于事实的精确描写,准确的时间顺序,对科学文献的准确转述的话,将会是徒劳的。这不是小说家该干的,而是普希金学家的责任。小说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常常被猜想所取代,而且是自由地取代,自由小说家自古以来就在充分利用这一古老的权力。这部小说无法替代科学传记,而真正的科学传记也是无法替代的。我想在这本书中接近于有关往昔的艺术真实,揭示这种真实永*都是历史小说家的目的。”流传下来的还有一句涉及《普希金》的构思的一句话:“我这本书不是按照‘小说化传记’写的,像史诗类作品从民族诗人的出生、发展和死亡一路写下来。我在小说中并未把主人公的生平和创作分隔开来,也没有把主人公的创作与其国家的历史分割开来。”
-
伯特兰·德·伯恩〔苏〕隆茨本书收录了隆茨一生创作的元戏剧《猿猴来了!》、反乌托邦悲剧《真理城》、历史性悲剧《伯特兰•德•波恩》和反亚里士多德悲剧《超越法律》。隆茨戏剧具有浓重的历史感、时代感。在隆茨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总是充满变化的,比如在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格的戏剧《超越法律》中,一方面,主人公阿隆索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强盗,是以推翻暴政、实现人民自治为人生目标的英雄;另一方面,他又以自己超越法律为由来摆脱与未婚妻伊莎贝拉的婚约。在隆茨的笔下,没有*对的正邪、善恶之分,人物是动态的,多样复杂的,从而让剧情充满了精彩的跌宕起伏。
-
金蔷薇〔苏〕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一部关于作家创作的札记,也是帕乌斯托夫斯基蕞著名的作品。书中不仅总结了作家自己的创作经验,同时也研究了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如契诃夫、亚历山大•勃洛克、莫泊桑、高尔基、雨果等,提出了文学创作中诸如作品构思、提炼素材、细节描写、性格逻辑和创作灵感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文笔清新隽永,充满着艺术的诗意与语言的魅力,是苏联文学史上公认的散文经典。
-
秘中之秘[苏]伏·伊万诺夫《秘中之谜》为俄罗斯作家伏·伊万诺夫中短篇小说选,本书中收录的12个短篇,每篇都具有不同的色彩与风格,故事在画面感*强的背景之下展开。在这块巨大的西伯利亚幕布之下,工人、农民、士兵、手工业者们的生活被伊万诺夫的妙笔生出无shu精彩的故事。伊万诺夫擅长心理与细节描写,比如《冰窟》中的波格丹,《夜》中的阿方卡,《彩色的风》中的谢苗,伊万诺夫通过对他们心理活动的把握和对神态、动作等的细描,让这几个人物形象顿时清晰,跃然纸上。读者通过这些描写熟悉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对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抱持深刻的同情和理解。
-
诗集(美)H.P.洛夫克拉夫特洛夫克拉夫特是著名的小说家,却一直以诗人自称。本书采用双语形式,选取了71首诗歌,其中包含36首十四行诗和35首双韵体诗歌。诗歌主题广泛,涉及作者对前辈的致敬、对身边事物与季节的感知,以及作者最负盛名的幻想题材。其中最著名的组诗《来自犹格斯的真菌》描述了作者对伟大宇宙的感知和幻想。
-
四季的俳意与谢芜村俳句,是日本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十分短小的定型诗,号称世界短诗式样。因为式样短,体量小,俳句并不适合表达那些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表现清楚的事物、情感和思想,只能发挥短小精悍的形式特点表现一些零散的所见所感所想,写真式地记录一些客观事物的点滴。俳画,基本上是一种把俳句和绘画放在一个画面里,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绘画式样。与谢芜村是日本古典三大俳人之一,也是一位名载史册的画家。其俳风浪漫、感性而富有独特的画意,后世常将其与“俳圣”芭蕉相提并论。他一生创作了约三千句俳句。本书遴选了芜村的俳句600句和绘画代表作62幅,并特意请译者撰写了与谢芜村小传,以期把一个完整的文人芜村呈现给读者。译者在翻译俳句时,遵循“传递俳味——俳意位,传递内容、意境、风格第二位,传递语言、形式第三位”这一原则,以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俳句的原汁原味。
-
秋天的珐琅(苏) 安年斯基本书收录安年斯基诗歌200余首,大部分为国内*次译介。安年斯基被誉为俄罗斯诗坛的隐士、死亡诗人,是俄罗斯现代诗的发起者,诗歌以精致细腻、言未尽意、象征暗示而见长。抒情诗主题常常被封闭于孤独、忧伤的心绪中,擅长抒发对生活的瞬间感受、心理的细微变化、对周围环境的瞬时感知,地关注内在的“我”,即对孤独的尖锐感受,突出个人心理主题中的孤独感和幽闭感。可以说,在安年斯基的诗中,深沉的真情、私密的体验、以及对复杂事物的哲理性思考,如对生活的思考、失去信仰的悲剧、对死亡的恐惧等,都找到了一种完美的书写形式
-
克莱尔家的夜晚(苏)加伊多·加兹达诺夫出版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克莱尔家的夜晚》是加兹达诺夫知名度蕞高的作品。叙事者“我”,瓦洛佳·塞西德福,是一名流落巴黎的俄罗斯侨民。在经历了俄国革命等一系列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后,“我”终于在巴黎遇见了从少年时起就一见倾心的克莱尔,并与克莱尔一起,通过对“童年”“少年求学”“高加索生活” 与 “青年参军”四段经历的回顾,完成了“我”对死亡的人类学实验观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终极命题的深层思考。小说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细腻逼真的心理素描让人想起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也延续了俄国自“白银时代”以来将个体性、个体价值观视为存在中心的美学原则。
-
奥维德诗全集奥维德《奥维德诗全集》(全五册)是国内部奥维德作品中文全译本,由古罗马诗歌研究专家李永毅教授从拉丁语原文直接翻译成汉语。全书共分五卷,总量35000行,以拉中双语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内容囊括了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一生所有的诗作,包括早期反映爱情、生活的哀歌体情诗《情诗集》《女杰书简》《女人面妆》《爱的艺术》《爱的疗治》,创作成熟时期的长诗《变形记》《岁时记》,以及流放时期的《哀歌集》《黑海书简》和《伊比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其行云流水般的优雅,或者通过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串联,宣扬了古罗马的伟大和荣光的历史,或者通过对古罗马节日、民俗等的叙述,赞颂了奥古斯都的统治,或者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爱情寓言的描述,再现了古罗马上流社会穷奢极欲的生活,或者通过对流放途中的感受、流放地的风土人情和艰苦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被禁锢异乡时孤独、痛苦的心境和对罗马的眷恋之情,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古罗马的浮世绘。针对奥维德使用的史诗体和哀歌体拉丁语格律,译者定制了对应的现代汉诗格律,并严格遵循,语言轻快流畅,富有艺术性。为了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原作,译者为每首诗都加了大量注释,内容覆盖了历史和神话典故以及学术讨论,融合了欧美学术界数百年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此外,译者还撰写了10万字的“引言”,详细介绍了奥维德的生平、成就、作品、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并在“研究综述”中对奥维德作品的版本、国外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对奥维德作品的译介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奥维德诗全集》不仅是文学研究者和诗歌爱好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学习拉丁语的重要阅读材料。
-
再现史诗印度王伟均本书力求以纳拉扬的英文版印度史诗重述三部曲——《众神、诸魔与其他》《罗摩衍那的故事》和《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为研究对象,以古印度史诗文学中的插话为核心视角切入点,通过研究纳拉扬的英文印度史诗重述本与古印度史诗源文本的对话与比较,分析古印度史诗故事及其插话在现代的文学发展现状与文化价值。全书主要致力于通过分析纳拉扬的英文版印度史诗选取与采用的古印度史诗源文本核心故事及插话,尤其是其中插话的类型及基本功能,以及史诗故事及插话重述后形成的新类型,纳拉扬重述古印度史诗故事及插话的动因、缘由;纳拉扬重述古印度史诗故事及插话的基本途径(故事与叙述)与方法及其叙述规律;纳拉扬重述古印度史诗故事与插话形成的文体层面的新特征及其美学价值;纳拉扬重述古印度史诗故事及插话形成的新主题及其文化意蕴所在;纳拉扬的英文版印度史诗产生的文化影响和所具有的跨文化传播机理及其价值与意义,来实现这一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