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作品
-
全唐诗索引陈抗[等]编著暂缺简介...
-
中国诗词精典山东大学出版社编历代诗词选本,林林总总,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然其最具代表性者,莫过于孔子删定之《诗经》,谢枋得、王相所选之《千家诗》,沈德潜所选《古诗源》,蘅塘退士孙洙所编之《唐诗三百首》,以及张惠言所辑《词选》。是五书也,融涵先秦以迄唐宋词之菁华,堪称中国古代诗词之经典性著作。而朱熹之《诗集传》,王相所注之《千家诗》,沈德法笺注之《古诗源》,张惠言笺评之《词选》,陈婉俊补注之《唐诗三百首》,其评注性文字钩弦提要,辞约意丰,发诗人之雅义,成一家之学说,与原作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向为学林所推重。千百年来,家传户习,历久不衰。为满足广大读者习诗诵词之需要,我社特约请专家学者对以上五书进行了整理,考虑到《词选》选词过苛,又增收了清人董毅之《续词选》,集腋成裘,汇为一帙,美醇古味,以飨读者。
-
从甘蔗林到大都会苗雨时编著从本体论角度看,文学是敢承载生命信息的语言建构。在长期的文学积淀中,形成了由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文本构成的文体系统。以文体类型而论,文学由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基本类型构成;以审美需求而论,有俗文学与雅文学之别;以创作流程而论,又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分。所谓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大众集体创作,反映民众生活愿望,并用口头演说的形式,在人民大众中间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
-
臧克家诗选臧克家著选收作者1929-1984年间创作的123首诗。有《默静在晚林中》、《消息》、《劫后喜相逢》等。
-
冲撞中的精灵吴思敬编著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而不复返。唯文学与艺术,往往可以追回人们曾经有过的生命体验,或进入另一种足资向往的可能的人生。正因为如此,当你工余饭后,案前林下,一卷在手,古往今来,神游物外,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滋润生命,抚慰心灵……
-
全唐诗索引栾贵明[等]编著暂缺简介...
-
全唐诗索引栾贵明[等]编著暂缺简介...
-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刘继才,孟庆文主编片断:杜甫杜甫(712—770),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京兆杜陵为其郡望,襄阳乃其祖籍。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同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关。青年时代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的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747),应制举,又落第。自天宝五载赴京求仕,困居长安十年之久。天宝十载,曾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至天宝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县尉,不受,旋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肃宗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弃官携家入蜀,卜居成都草堂。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聘杜甫为节度使署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春夏之交,离成都,寓居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近二年。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五年冬,病殁于由长沙至岳阳舟中。生平详见元稹撰《杜工部墓系铭》,及新、旧《唐书》本传。杜甫现存诗歌1440余首,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际而创作。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之诗歌内容,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故被誉之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求工,众体兼备,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律切精深”的艺术风格。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对杜诗之整理编纂、系年、分类、评点、注释、研究,历代学者用力至勤,著述浩繁。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集》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而流布最广之注释本,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整《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等。《全唐诗》编为19卷。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沈祖棻诗词集沈祖棻原著;程千帆笺注若以一种赏玩的态度,“国家不幸诗家幸”是很容易到嘴边的一句感叹,而穷根究底,我们却不能不说,写出这些诗词正是诗家沈祖棻之大不幸,正是那代知识分子之大不幸。
-
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蓝棣之著内容简介中国著名学者、权威的诗歌批评家蓝棣之教授的诗论专著《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凝聚了作者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全书以新颖的创见,分章论述现当代重要诗人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冯至、何其芳、穆旦、卞之琳、艾青、牛汉、邵燕祥、舒婷、纪弦等创作发展的脉络与趋向。以世界诗史的眼光,整合和叙述现代诗发展过程中几次大的艺术浪潮,勾画出现代诗潮的演变轮廓。并对二百条重要而又难解的诗学理论术语进行简明而生动的诠释。该书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丝毫没有一般理论性著作的教条、沉闷、艰涩习气,为高等院校人文学科专业的师生、中小学教师、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党政干部、文学与诗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和珍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