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作品
-
新诗杂话朱自清《新诗杂话》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对于新诗,作者相信意义的分析是欣赏的基础,故全书多从“解诗”出发,将新诗层层剥开,论及诗之动向、爱国诗、诗素种种、歌谣同译诗、诗声律等诸多方面,范围相当宽泛,并提出许多创见。书中所论,既是朱自清先生作为诗人的切身体会,又有作为文学研究者的独到精辟,加之文法的清隽缜密,于今日诗歌赏鉴,依然有指导之用。
-
中国歌谣朱自清《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作者在此书中从歌谣的释名、起源与发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谣发展的历史,确立歌谣的分类、结构,研究其修辞,在汲取同时代人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有开拓性的著作。书中,作者广泛收集和引述我国古代和近代歌谣,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
-
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选入诗人各创作阶段最具代表性诗歌共三辑128首,风格、语言多样化,以其独特的“胡氏语言”,在“戏谑”与“狂欢”的表象下,呈现出“内敛”与“克制”的内核,共同构筑了一个多面的、完整的诗歌城堡。
-
散步曲沈艺羡诗人沈艺羡的一部诗集,书名为“散步曲”,诗歌题目也多以“散步曲”名之,乃是诗人在梅堰河边生活、散步的记录。这些诗信笔写来,不炫技,不抽象,也自觉地时下各种时髦的写作观念保持了距离,而是回到了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观看,发现,言说。朴素中有深意,笨拙中见境界。
-
仙岭散花农恒云这是一部个人著作。全书收录了作者搜集整理评注的大新历代诗文作品近二百篇,虽然有不少作品散见于史志和各类出版物,而更多的是湮没在荒山野石洞悬崖之中,不少诗是作者首次从摩崖石刻中寻找并校录的。本书收录的诗文作品作者,远则元明,近则民国,横跨近千年,有经纶满腹的大儒,如“乾隆三大家”之赵翼、蒋士铨;有天真无邪的后生,如胡敬铭。有的贵为高官,如太平知府查礼,安平、养利诸州的土官;更多的是市井平民,乡间儒生。作者不仅各方采集资料,并对这些作品进行校对、整理、加工和评注。全书内容丰富全面,评注详略得当,考据资料详实,严谨有理。
-
负薪集吕新景 著这些年随着中央强调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复归与弘扬。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来是中国人民喜爱的文学样式。这些年来也慢慢兴起读诗写诗的热潮。《负薪集》是作者近6年来所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选。主要内容有山水行旅,人生感悟,祖国成就,农村建设,英模人物,是诗人对生活足迹的记录和思考,也是情感与心绪的自然流露等方面的诗篇。本书可以给新学诗词的作者以借鉴,在体会作者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
回首锦城一茫茫阿来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先后寓居成都3年9个月,留下了240余首“成都诗”。成都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远山近水的城市气象,无一不在杜甫笔下清晰呈现。正如阿来在本书中所言:“成都以宽厚人情、优美自然容杜甫在此3年有余,杜甫还成都优美诗章,美誉千载。” 阿来饱含深情,通过精读150余首杜甫成都诗,呈现出一代“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悠然岁月。“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没有杜甫,我们也几乎无法歌颂成都。”
-
岸梁彬 著本书收录诗人梁彬近些年来创作的诗歌近100首,采用现代诗的创作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梁彬开始现代诗歌创作仅有四五年,在此之前其一直进行着古体诗词创作。诗人似乎可以在两者之间来去自如,足见他有着深厚的传统诗词底蕴和进入现代汉诗的灵气和悟性。梁彬的本职工作是校长,他的理性、纯粹、正统的审美情趣,使得他的诗歌语言干净、节制,富有哲理性,兼具画面感。诗人长于将诗性的语言置放于情感的冷峻、悲伤之上,他的诗释放出征服的勇气和人性的悲悯。本书所选诗歌融抒情、叙事、哲思于一体,将现实生活注入日常细节,在短小冷静的叙事中呈现生动的现实及日常生活本真的意义。
-
海浪将我拥起韩仕梅 著《海浪将我拥起》是“田埂上的诗人”韩仕梅的处女作诗集。158首精选诗歌,真诚而质朴,徐徐展开了这位乡土女性布满苦楚与无奈的人生上半场。全书共有4个篇章:“辑1:我的爱也曾炽烈过”是她对爱情的祭奠,控诉“包办婚姻”的不幸和命运的不公;“辑2:亲情,一半凋零一半生发”是她对亲情的感怀,思念逝者的点滴往事,寄语儿女的自由美好;“辑3:无题”是她对思绪的临摹,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赤橙黄绿,皆有诗意;“辑4:海浪将我拥起”是她对自己以及普天下女性的鼓舞,人生未完待续,别死睡亦别装睡,醒来奔赴热爱。
-
抱山而眠武强华诗人武强华的一部诗集,收录诗人2016年亦来创作的100多首诗。这是一部日常生活之诗,也是一部自然风物的浸染之诗,也是山河形胜的记叙之诗。诗人以敏锐的洞察,为日常赋形,为自然留影,也为自己在行走中的观看赋予诗意,使得诗集既有个人生命体验的切实,又能超越个体和地域,而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