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作品
-
和雪一起融化丞墨关于诗集《和雪一起融化》 本书收录了诗人丞墨近年来创作的122余首诗作。丞墨的诗歌,用唐诗、宋词、元曲古典文化,加上现代散文形式的创意,以温婉的诗词与柔美的文字,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读丞墨的诗,使我想起了法国一个女影星:苏菲·玛索。神秘、迷离的性感,仿佛水与火的交融。如果以季节来表示,她的诗似乎略有萧瑟的深秋之感;如果为她的诗寻找一种颜色的话,我想应该是在轻纱掩映之下的朦胧的紫色。诗人一直站在内部世界与外亮部世界的交界处,那应该是一个人的灵魂所能放置的最佳方位。她的诗里有太多内在的直觉,几乎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个巨大的黑暗,然后诗人试图去突破它,寻找到一个有光的出口,穿过长长隧道而终于走出来。这使得她的诗里有了阴影的美学效果,有了因遮蔽而产生出来的直观的阴郁、隐秘,积聚的力量越是潜藏则产生出的能量越大,外冷内热,因克制而浅淡的表情之下,是炽烈。她从原始的本质的混沌的力量中,却产生出了秩序,她以含混的说不清的诉说方式,却达到了生动而可靠的效果。在具体的手法上,诗人又把这种混沌或阴影转化成了文字的繁复,诗中有一种片面的、甚至病态的不均衡之美。诗人先天带着脆弱的敏感,用第六感官写诗。她总是想表现出那原本不能表现的,她总是想触摸那原本无法触摸的,于是她写出了一些极端个人化的精微的感觉,她的诗不是爽脆斩截的,不是明晰的,甚至缺乏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那种亲和力,她的诗是粘连的,高冷的、暖昧的、怀疑的,甚至还带着一丝傲娇,正由于此,这使得这些诗作具有某种不可穷尽性。爱、悲痛、死亡、迷惘、恨,这些千古不变的东西,诗人很擅长写它们。作为一个女性,尤其是敏感的女诗人,性别本身以及这个社会人文环境都会给带来困扰和艰难,可以选择直接反抗和叛逆,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应对,比如,丞墨选择的方式是,把它照原样写出来,同时在她那里处理成了貌似认可并且屈服,这种认可和屈服并不是投降,而是像接受并携带上某种轻微毒素因而产生抗体那样,具有了免疫效果,结果是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具体说来,她的那些与女性本身有关的诗作,当涉及女性自己生命情感中的挣扎,她会带出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恰恰是以这种接近自我毁灭的方式,她成功地达到了对于女性身份和困境的突围和超拔。《一字一字,敲打着灵魂》《欲望——罂粟花》都是这方面内容的佳作,像核裂变一样的内心的挣扎和痛楚,都被处理得非常具象而可感。那首《折一段思念》是写母亲的,她写了母亲大半生像西西弗斯反复推动那块巨石那样重复劳作的无价值以及悲哀,写母亲何尝不是在写自己,何尝不是在写全天下至少是中国社会所有的女人?男作家写母亲与女作家写母亲,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中国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大都有恋母情结,对比一下中西方,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的作家,像我们中国作家这样从古至今写母亲的作品数量如此巨大,写故乡其实也大多是在写母亲,弑父加恋母,甚至连朱自清的《背影》里那个父亲的形象其实也具有了母亲的特征,那个背影更像是一个母亲的背影。很多男作家在写母亲的时候,那种赞美和颂歌里总让人隐隐地感觉到有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鼓励甚至要求全天下女性都去继续自我牺牲的阴谋诡计。而丞墨这首《折一段思念》里才包含了女性对女性的真正的怜恤,还有一种不平与无奈,隐含了一声叹息。那首《家的方向》,以及另一首《沉默的方向》,是间接地来写女性,写他者。一个菜卖水果的小贩,一个普通的甚至底层的女性,因为信仰,整个人生似乎都变得高大上,虽然她在宣扬自己信仰时过于霸道,但她找到了自己的大Boss,这个世界因此而被超越,甚至她把这个世俗世界打倒了,还有连没有给她带来所谓幸福的女性身份都被超越了,在她的苦难里是有盼望的甚至是有欢喜的。诗人并没有做出评判,只是客观地写了出来,稍稍在结尾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困惑,这个人物本身就挺有意思。 丞墨的诗歌,就仿佛从头到尾都通上了电流,令阅读者会产生猛然触电之感。这一定不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果,理由只有一个:她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她只是忠实地把自己写了出来。 丞墨的诗歌风格非常明显,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某种个人风格,特点包含优长,也会包含局限。越是娴熟,越是到了需要警惕之时。无论从内容还是手法上来看,这样的诗,如果一口气读上很多,就会渐渐发觉出一些单调,她的诗歌面临进一步地生长和拓展,其实还可以写得更综合一些,或者换个词,更“共和”一些。她的诗句里似乎还需要一股“风”,从句子中间吹过,风飘飘以轻飏,让诗获得飞翔的能力。在这本诗集里,记录了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高尚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拼搏努力工作的人,一个披星戴月闯荡江湖的人,一个工作失败挫折、爱情失败,人生在低谷中艰难跋涉、失去方向的人,正如诗人所说:“为了好好地活着,为了能够生活得好一点点,我们要经历多少苦难、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呢!这就是人生。人生不过是在修行中历练着自己的耐力,忍力,坚强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一个正的能量,支撑着我们好好地活着,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时光。” 丞墨,北京人,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学博士毕业,曾在日本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婚后移居苏州工业园区,曾做过二家企业的负责人,后辞职回家,专事写作,以诗歌与小说创作为主。
-
凡世遇见安子暂缺简介...
-
致敬李白姚辉本书是诗人姚辉的一部长诗。本书以丰沛的想象、敏锐的诗思,书写李白,更是以李白为“酒杯”,抒发诗人自己的胸臆。本书书写的,是一种沉醉式的人格化意象,是酒,也是主体的沉醉、迷醉或陶醉,是陶醉状态中对万物的洞见。“从姚辉的书写中可以发现,一种超凡魅力的个性以极其丰富的内涵融进了现代心智的核心,长达千年之久的对李白的崇拜,早已超越了对诗本身的热爱,而是对一种超凡魅力人格的推崇。”(耿占春)
-
悄悄成为你的影子陈秀铭《悄悄成为你的影子》是陈秀铭的一部诗集。收录了诗人近两百余首诗作。这是一部优美而充满温情的诗歌作品集,它展示了诗人对于爱情、亲情等日常意象与情感的把握,通过其别具慧眼的物象捕捉,注入个人的思绪,努力摆脱“循规蹈矩”所带来的审美疲乏,给读者以一种清新的情感享受和体验。诗人借助诗的语言,挥洒疏狂,淋漓尽致,畅谈意绪,带领读者走向充满爱的诗苑。
-
诗建设·2022年第二卷泉子本书是一部诗歌选集,由浙江诗人泉子主编,内容包括诗歌、评论、对谈、诗学随笔、翻译等。本书收录了柏桦、西川、黄灿然、沈苇、谷禾、桑克、王敖、郑小琼等数十位诗人的作品,也收录了于坚、草树、耿占春等人的评论随笔。本书坚持纯正的美学趣味,所选的诗歌,在日常之诗的基础上,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性,体现诗人对词与物、人与生活的种种思考,因而普遍具有一定的深度,显示出兼收并蓄的编选原则,展现了当代中国诗坛的代际变化,内容丰富多元,能够以此管窥当代中国诗歌的创作现场。
-
中国诗歌阎志本书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由诗人阎志主编。收录了2021年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48位作者的散文诗作品,每个人六七首,直观展现了近一年中国当代散文诗的创作出版情况。本书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当下散文诗领域内的中间力量,如周庆荣、卜寸丹等,周庆荣是当代秀的散文诗作家,卜寸丹长期在散文诗杂志工作,都在散文诗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散文诗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写自然,写人生,或抒情,或叙事,较为完整而全面地体现了当年度中国散文诗现场的创作水平。
-
听力测试蒋立波《听力测试》为当代诗人蒋立波的一本诗歌选集,精选了近两三年来创作的67首诗作,主题涉及爱、记忆、历史、生命、成长、死亡、友谊、日常经验,并通过一种精准、节俭、克制、内省的语言与强力的技艺锻造,对身处其中的现实和精神境遇作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处理和表达。这些诗作呈现出某种对话的色彩,现实和历史,生者与亡灵,自我与“他者”,时间与空间,无不处于一种相互的激辩、对质的张力关系之中,从而表现出“幽灵学”、词源学、考古学的诗学特质。他的诗被认为“保持了言说与沉默、修辞性与精神性的珍贵平衡,并在某些切近的时刻发出了让人不安的、时时萦绕于我们耳边的尖锐之声”。
-
野马尘埃单永珍 著本书稿主要围绕讲学稿是什么、讲学稿模式的优势、如何开展讲学稿教学、互联网背景下讲学稿教学模式的变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互联网 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逐步发展的过程与成果。全书共四部分,从讲学稿理论基础、具体做法、分学科案例、论文成果等方面论述学校互联网背景下的讲学稿教学新模式。学校教学模式相关案例获全国2021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示范案例,因此全书实践性强,适应互联网 教育新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风岸常越 著《风岸》由常越著
-
现当代诗鉴赏韩经太 主编;张福贵 注评《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由当代著名学者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撰写,从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史中精选名诗1000首,予以详细注释和精彩鉴赏,帮助读者领略中国诗歌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现当代部分由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福贵撰写,他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鲁迅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中日比较文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对中国现当代诗歌中名篇的解读简洁扼要,恰到好处。 金句:都是平常感情,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胡适《梦与诗》“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在鉴赏上追求“道艺不二”的阐释策略,努力揭示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书中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阅读这套丛书不仅能够领略中国诗歌中的奇葩异卉,而且能够洞悟如何分析一首好诗的金针秘笈,从而走进中国诗歌的殿堂。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书目:先秦两汉诗鉴赏赵敏俐注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钱志熙注评 唐诗鉴赏葛晓音注评宋诗鉴赏莫砺锋注评辽金元诗鉴赏张晶注评明诗鉴赏左东岭注评 清诗鉴赏蒋寅注评现当代诗鉴赏张福贵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