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
网络时代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吴新锋 著本书系中国民俗学会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精选文集,收录了有关文化多样性与网络时代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论文24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在网络时代,文化多样性情况下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研究实践、方法和相关理论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坛是以民间文化研究的“青年学人”,以延传学术根脉之雄心、突破学术困局之大志,建树学术功绩之热情为目的。其宗旨为:学科规范、问题意识、深度研究、人文关怀。论坛文集的出版是对青年论文的总结,全面梳理了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精神传统和学术追求。让更多的青年人关注民俗,更好的发挥论坛会议的精神。
-
神话、故事与仪式吴晓东 著排烧苗寨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东面的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距三都县城19公里,苗寨共386户1527人,苗族人口占95%以上,是黔南州内苗族聚居很大的自然寨。本书系作者深入排烧苗寨,对流传其中的神话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及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为排烧苗寨概况、与自然相关的神话故事、故事态度调查、神话故事的传承、神话故事与民俗共五章,并附有田野调查中所搜集的访谈、祭词、录像、照片归档编号信息,由此可以完整地看到一份丰富、完整的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日志。
-
伊索寓言[古希腊] 伊索 著,周作人 译《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故事,收录有三百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构思巧妙,情节叙述概括,语言简朴凝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其所蕴含的智慧既浅显又发人深省,往往令人百读不厌,百思而难尽其详,趣味盎然,获益无穷。《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
中国对联三百副英译郭先林,龚银,周小卉 译暂缺简介...
-
妈祖文化小故事陈祖芬,郑丹凤 编《妈祖文化小故事》全书稿约有10万字,分为5个主题,主要内容有妈祖经典故事传说、妈祖文学作品节选等。书稿题材多样,有古诗、有民谚、有歌曲,雅俗共赏,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和喜爱。文字通俗简单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妈祖文化小故事》的出版主旨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较为全面地了解妈祖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能够领会和学习其中“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弘扬正能量。全书稿既有前人的传世经典,也有今人的真情流露,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张帅 著《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鲁中地区的颜文姜传说》关注的是鲁中乡村地区的老人群体如何以地方社会历史记忆为资源,通过对民间叙事的建构与跨村落民俗仪式的组织,试图整肃社区秩序,从而体现出基于当下现实生活的文化创造精神。“历史记忆”既是该书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该书重点观照的研究对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和海登·怀特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者从历史与文本之间关系的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定义之后,“回忆历史就是重塑历史”的观点已经在学术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也引发了历史学、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不同学科的学术转向以及多学科的融合。尤其在历史学与民俗学领域,“传说”作为历史记忆的一种记录形式被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而“历史记忆”则作为一种概念与方法被引入了民俗学的研究之中,民间记忆、民间叙事的虚构与真实成为两个学科共同讨论的对象。
-
古城萨迦民间故事集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闲情偶寄李渔《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清代文学家李渔是著名的才子与“玩家”。《闲情偶寄》也堪称是明清小品文中较富盛名的一种。《闲情偶寄》以轻快的文风,表现了当时文人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的追求自然与惬意的生活。
-
魅影林屋公子,凤妩无论是《大鱼海棠》中的白泽、祝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敖丙,还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悟空,这几部经典的国产动漫中的人物形象,都与我国传统经典妖怪文化息息相关。 不同于西方的巨人、吸血鬼或者怪物文化,中国的妖怪们形态更加丰富,种类更加庞大。九尾狐、罗刹鸟、鲛人、花妖、貔貅、蛇妖、鬼车、穷奇、烛龙、画皮鬼、飞天夜叉……这些妖怪往往神秘而迷人,带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本书就收录了中国妖怪中有代表性的100余个妖怪。作者翻阅几百种典籍,为每个妖怪的前世今生做了详细的解说。我们还为每个妖怪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这些图画多数来源于传统古籍,也有个别的鬼怪为现代插画师手绘。图书以图为主,解说为辅,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部见诸于古代珍本,有鉴赏、收藏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妖怪图本。
-
中国民间文学史祁连休,吕微 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史(套装全八册)》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方面了一个重要的空白。它通过系统梳理古至清末中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代表品,阐述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演变过从而揭示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内在和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中国特点。本的出版,将起到为中国民间文学史研定学术基础的作用,并且在民间文艺域内具有树立学术标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