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
世界神话与传说故事王健《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里的神话与民间传说是远古历史的回音,真实地记录了我们民族在成长时期的足迹。神话与传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平台,而且能让我们在感受神话王国魅力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起内心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一定的神话与传说已成为人们构筑知识结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节。
-
中国民间故事王健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中间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运用口头语言创作的一种灵活的语言艺术。民间故事所反映的生活面是极其广阔的。无论是幻想性较强的神话传说,还是现实色彩浓厚的狩猎耕种故事,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蕴藏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精神和美德。本书收录了《田螺姑娘》《粱山伯与祝英台》《小白马的故事》《懂兽语的海力布》等故事。
-
中国神话传说王健《中国神话传说》大多以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为主角,展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们形态各异,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体现出时代精神。故事中往往贯穿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中心思想,蕴涵着对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传扬。
-
云南大学1962—1964年彝族、哈尼族、壮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云南大学文学院本套丛书以1958年、1962年、1963年、1981年、1983年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汇编对象,以云南大学所藏大量稀见原始档案为底本。这一批资料包括1958—1983年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的2000多件稀见的作品文本、手稿、油印稿、档案卡片和照片,涉及18个民族,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史诗等多种文类,其中如《千瓣莲花》《章响》《创世纪》《逃婚调》《日午牛牛》等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批资料曾有过内部的油印本,但一直没有公开出版,成为几十年来学界翘首以盼的重要学术史资料。1959年,云南大学中文系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1963年、1964年,该专业的学生在中文系组织下,到小凉山地区、独龙江地区、昆明石林地区、红河州等地区开展了民间文学调查,本书对彝族、哈尼族、壮族的原始资料进行汇编,主要包括:史诗、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谜语等。
-
2023年《故事会》合订本 148期《故事会》编辑部本期合订本将2023年1月(上、下)、《非遗故事》汇编成册。本期合订本一如既往,栏目众多、风格迥异,给读者以丰富的阅读体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笑话”栏目推陈出新、紧跟时代、笑点密集,风趣又不庸俗;“新传说”栏目是当代国人生活的万花筒,照见了人生百态,苦辣酸甜;“传闻轶事”既有古代传说又有近代传奇,天马行空,让人大开眼界;“东方夜谈”栏目则是脑洞大开,尽情放飞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力,在故事的世界里遨游;“中篇故事”仍然是每期的重头戏,情节曲折离奇,逻辑严密,读来酣畅淋漓。
-
故事会合订本 第30辑《故事会》编辑部本书中的这些作品为故事会公司旗下《故事会》校园版杂志第88期至第90期之汇总,杂志中的文章适宜当代青年读者阅读,在市场上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的欢迎,对于青年的思想熏陶,人格养成,理想信念,以及学生作文,提高语文素养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笏山记【清】蔡召华 著,王俊桦 整理《笏山记》是清末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奇书,兼有侠义、言情、公案、战争、理想等类小说的成分,叙述云南蒙化之西有笏山,中有可姓、绍姓、韩姓三庄,与世隔绝,后颜少青得十余名文武奇才辅助,扫平三庄,称笏山王的故事。
-
典籍中的诗赋词曲刘安琪我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中国文学的巅峰成就,既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共同特征,却又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风格和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
典籍中的琴棋书画胡森林琴棋书画,又称为“四艺”,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性意象之一,被称为“文人四友”。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以风雅自铸人格的文人士大夫们,始终把琴棋书画作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重要组
-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李玟兵云南少数民族从未远离过自然,他们与自然是亲融共在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着独特的思想智慧。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是具有生态本原性的作品,它们是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学,反映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生命的自由样态和本真的生活世界,凝聚着民族的灵慧和精神。本书从生态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去爬梳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对遗失物质和精神双重家园的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对少数民族具有生态意识的自然观研究使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在新时期和新的理论视角下敞亮出了新的价值空间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