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戏曲
-
曲与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曲与画:元曲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文与画·古文二百篇》。元曲是中国文学中最有成就的瑰宝之一,包括散曲与剧曲两部分,它汇萃前代文学的精华,以尖新泼辣,雅俗兼容为特点,代表着我国传统韵文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历代读者当中有广泛的知音。元曲的总庥与选本,自明清以降,皆有刊刻行世。这次我们推出的《曲与画·元曲三百首》,着眼于该书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诗(词曲)画的互补功能,追求图文并茂、装帧高雅华美之特色。为此,本社以中华书局1958年版《元曲选》、1986年版《全元散曲》为底本,参酌他本,选录各家剧曲、散曲310首,力求反映元曲的发展概貌,特邀全国当代知名画家为每首元曲绘制精美国画,使曲情画意交相辉映,同时配以古典文学专家撰写的隽永精到的赏析短文,从而使元曲这一优秀文学遗产,焕发出璀璨的新时代光彩。
-
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元人杂剧选》是从现存的可信为元人之作的一百三十多种杂剧中挑选出来的,希望能把一些优秀作品介绍结读者。共选了十六个剧本。入选各剧,均以明人臧懋循所编《元曲选》为底本,因为比较完善。但也偶有改动失误之处,均据其他明刊本作了补正,并一一加了说明。本选集的十六本杂剧,约可分五个种类,即:一、反映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的悲剧。二、正面描写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英雄人物的喜剧。三、反映人情世态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四、神话和民间传说的爱情喜剧。五、历史悲剧。
-
汪曾祺全集汪曾祺著本套书收录了在量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从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对汪曾祺先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五大南戏(元)柯丹丘[等]著;张桂喜校点暂缺简介...
-
柯灵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唐文一编选内容简介柯灵,浙江绍兴人。原名高季琳,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本书收入其剧本《乱世风光》等3部、短篇小说《心的跳舞》等4篇、散文《忆江楼》等14篇、杂文《玉佛寺传奇》等10篇、儿童诗歌《幽静的村庄》等18首。他与师陀合作的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篇成的话剧剧本《夜店》,公演后引起极大反响,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他的散文将古代文人之韵风与现代作家之思察融为一体,词采飞扬,耐人咀嚼,堪称散文之大家。
-
北极星下(芬兰)林纳(Linna,V.)著;任元华译《北极星下》(三部曲)是芬兰当代著名作家万伊诺·林纳的代表作,深受国内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译成俄、英、法、德、瑞典等十多种文字。林纳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生在芬兰中部海曼地区乌尔亚拉村一个屠宰工人家庭,自幼在农村、林场和锯木厂干活,后在坦佩雷一家纺织厂当梳棉工。林纳只上过国民学校,但从小喜爱文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人作家。一九四七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目标》,次年又出版小说《黑色的爱情》,并未引起芬兰文坛的注意。但在一九五四年发表小说《无名战士》,接着在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二年连续发表三部曲《北极星下》后一举成名,蜚声文坛,两次荣获芬兰文学基金会的荣誉奖,一九六四年被授予坦佩雷大学名誉博士,一九八○年由芬兰总统任命为芬兰科学院院士,一九九二年在故乡病逝。芬兰原是瑞典的殖民地,一八○九年瑞俄战争后割让给沙俄,成为俄国的大公国。芬兰人民在外族长期统治下历经战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林纳和他的父辈所处的正是芬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斗争十分激烈:十九世纪中叶芬兰发生了以语言问题为斗争焦点的民族觉醒运动,之后又爆发一场反对沙俄在芬兰“俄罗斯化”的大规模签名请愿运动,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佃户和地主之间的“驱逐与反驱逐”斗争,并导致一九○五年爆发全国性大罢工。一九○七年芬兰宣布独立不久,又发生一场国内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和苏联之间也爆发了两次战争,最后均以芬兰战败和割地赔款而告终。《北极星下》就是以这些历史事件为背景,虚构了一个位于芬兰海曼地区的小村庄彭蒂库尔玛村,通过该村三代村民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展现出一幅富有民族特色的波澜壮阔的农村生活画卷,真实地反映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芬兰农村的历史变迁。就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这部著作在芬兰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堪称“芬兰农村生活百科书”。《北极星下》共分三部,每一部都可以独立成书。第一部从上世纪末开始,结束于本世纪初。第二部结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第三部一直续写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佃农科斯基拉一家三代人的命运是这部小说的主线。第一部的主人公尤西原是牧师府的长工,为了过上他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从牧师府租了一片荒芜的沼泽地,和妻子一起日以继夜地开荒垦地、砍木伐林、搬石挖沟、排除积水……经过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劳动,终于将沼泽开垦成一片良田。但尤西并不以此为满足,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盼望有朝一日买下沼泽地,使自己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成为自由的农民。然而尤西的理想终未实现,不仅如此,他还由于过度劳累,落下终身残疾。后来一部分用血汗开垦出的良田也被牧师收回,而且终日受到被驱逐的威胁,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第二部的主人公尤西的儿子阿克赛里则和父辈不同,思想上不像父亲那样因循守旧、胆小怕事,只求自己过上安居乐业的小日子,他既继承了父母勤劳刻苦、艰苦创业的精神,又有勇敢、坚定、敢于斗争、反抗不公正的一面,而且勇于追求新鲜事物,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村里“解放佃农”的政治斗争,在国内战争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阿克赛里从一个普通农民逐渐成为自觉的阶级斗士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典型意义的。在芬兰历史上描写农民的小说屡见不鲜,在一些作家笔下,芬兰贫苦农民多被描写成落后、保守、意志薄弱、自私自利、性格粗暴、酗酒斗殴、没有礼貌的半野蛮人。他们似乎缺乏人的尊严感,更谈不上反抗意识。而林纳笔下的佃农形象却是富有个人尊严和自豪感的劳动者,性格纯朴、心地善良,即使在逆来顺受中仍保持一颗农民式的清醒头脑。在这方面林纳比那些矫揉造作、炫耀辞令、有“教养”的老爷作家确要高出一筹。除了主人公外,小说里还刻画了一系列个性迥异、栩栩如生的形象,如乐观、幽默、“亦工亦农”的佃农奥托,“有政治头脑”的亚奈,富有同情心的“沼泽皇帝”,“亦农亦商”的基维亚,自学成才的农村知识分子,当地农运领袖哈尔梅裁缝,狡诈自私、佃农制度的卫道士农庄主端宇吕,蛮横专断的大庄园主马格努斯男爵,道貌岸然、口蜜腹剑的牧师夫妇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芬兰农村妇女的刻画也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心。她们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明天,大难当头临危不惧,敢爱敢恨,勇于担起一个女人的责任和义务,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芬兰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作者通过各式各样个性不同的人物,组成了这幅巨大画卷”中一条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在刻画人物方面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作者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阶级属性,林纳笔下的人物,首先是一定的社会典型,他们性格的形成与所处的社会地位、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紧密相连。彭蒂库尔玛村贫苦佃农的觉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他们所走的是一条由简单地参与社会生活,逐步迈向一九○五年罢工斗争、以后的国内战争、乃至战后重建国家的道路,这就是历史。作者对待历史抱着严肃的态度,认为“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取决于当权者,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并“以普通工人的眼睛”来看待芬兰近代历史上有争论的事件。为了创作这部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作者研究了大量档案材料、议会记录和有关历史文献,并得出结论:引起国内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土地问题。因此小说所展示的处于两个世纪之交的芬兰社会生活,人民的社会意识的发展以及国内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使这部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有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林纳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语言表达,揭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尖锐矛盾。同时,林纳也是一位独具特色的风景描写大师,他的风景描述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往往景中有人,仿佛平淡无奇,但却充满耐人寻味的优美,连一句极普通的话,都是画龙点睛,令人浮想联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娴熟地运用民间方言俗语,以幽默诙谐的笔墨描写政客的唇枪舌战、农家的耕耘劳作、村野趣闻、民俗民情,无不为小说增添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
北极星下(芬)林纳(Vaino Linna)著;任元华译科斯基拉分家以后,经过很长时间,日子才渐渐走上新的轨道。但尤西有时仍身不由己地朝老屋走去,当他走到门口才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倘若此时有人在场,他便装出要办什么事的样子,以掩饰自己的窘态。现在村里人已习惯将科斯基拉一家的两部分分别称作“老屋”和“新屋”。新屋位于老屋后的斜对面。这屋作为老人的居室实在太宽敞了,里面有厨房和卧室,还有“儿子们的起居室”。阿尔玛刚从自己收拾了二十多年的房子里搬出时,心里着实很难受。她觉得新屋里的一切都有些凄凉,空落落的,而老屋里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已不是普通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而是她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的地方,到处都有无穷的回忆,而这些却是新屋里所缺少的。何况新屋的大院里依然是一片自然本色,而在有人居住的院子里到处可见的那种用不着播种自己会长出来的青草,在这儿一棵也没有。尽管如此,阿尔玛还是很快就默默地将新屋的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几个星期以后,她的家什都摆到了应摆的地方,需要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找到,因为她经手的东西从不乱放,总是摆在一定的地方。如果说住在新屋里的人心里有些忧郁感,那么住在老屋里的人心情则完全相反。开始,艾丽娜连走路都踮着脚尖,干什么眼睛里总闪烁着畏葸的神情,仿佛不无歉意地在问:我这样做对吗?他们会同意吗?当奥托前来把起居室的炉灶拆移到烤面包的厢房里后,他们在搬动一切日用杂物时,艾丽娜说:“当然,原先的布局也不错,不过现在屋子里变得更干净,不用经常打扫了。”她这样说,只是为了不使别人以为迁移炉灶的举动本身意味着是对原先布局的一种否定。阿尔玛清楚地知道儿媳很敏感,加上她自己本来就是个性情温和的女人,所以对此事一句话也没说。几个星期后,她们之间已看不出丝毫不融洽的痕迹。“你的地毯很漂亮,编得真好看!”小伙子们和嫂子也慢慢熟悉起来。开始他们还有些好奇,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么近地看一个年轻女人还是破天荒第一回。阿历克西比较科持,这是由于他本性腼腆,同时也由于已开始感到自己是成年男子,这就使他必须对嫂嫂保持一定距离。然而天真活泼的阿库很快就和嫂嫂混熟了,他俩单独在一起时,他有时居然会提出一些把艾丽娜惹恼的问题。最矜持的要数尤西,他很少到老屋去,去了也不在那儿多坐一会儿。有一次,他去时正赶上艾丽娜铺新地毯,他止住脚步站在大门口。“你干吗不进来呀!”“我不进去啦,穿了双脏靴子……进别人的房子……”艾丽娜招呼了一次又一次,但尤西始终没有进屋,他身子虽没进去,两眼却细细扫视着屋里的每个角落,任何细小的东西都未逃过他的眼睛,然而谁也没听到他对所见的一切发表过什么看法。……
-
圣女贞德(英)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著;刘炳善译圣女贞德是历史上令人感叹的人物之一。实际上,她也是母亲的女儿,她也是柔弱的少女,可是一旦听到了神圣的召唤:拯救法兰西!她就再也不是凡人。在她仅仅17岁,她即身着盔甲、骑着马参加战争,但是她得到的报酬却是死亡……"新世纪万有文库"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整个文库力图能基本反映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21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本书是"新世纪万有文库"的"外国文化书系"的一本。《圣女贞德》是肖伯纳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一部悲剧,共分为六场历史剧,并附有尾声。贞德是十五世纪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她本来是一个农村姑娘,十五世纪时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战争,法军屡战屡败,整个国家岌岌可危。这时,贞德挺身而出,领导着一支法国军队,把英军打得大败,将法国从亡国的危险中解救出来。但是,贞德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却受到了来自各个势力的猜忌。最后,教会以她是巫女的名义,将她处以火刑。这部戏剧就是以这段历史作为题材所写的。本书将带您一同去探索她那充满许多矛盾、争议的一生。她是一个国家英雄,她也是上帝的使者,她是个一生坎坷但却坚强的年轻女子,还是她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通过风趣而个性化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把贞德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但是,作者并不是依照一种模式化的英雄形象来刻画人物,他更多关注的是对贞德作为一个人而所具有的性格进行刻画。所以,在这部戏剧中,人物形象显得丰满而可信。
-
幽闺记 琵琶记(元)施惠撰;吕薇芬校点(元)高明撰;徐明校点《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元代南戏的概貌,并可直接品评这朵中国文学中的奇葩的原味。本书是"新世纪万有文库"的"传统文化书系"中的一本,共点校有《幽闺记》和《琵琶记》。其中,《幽闺记》又名《拜月亭》,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该剧系改编关汉卿的同名杂剧,人物、情节、主题思想均与关作大略相同,主要描写两对青年男女在战乱时代背景中的婚恋故事。该剧在关作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因而得以增添出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致的描写、委婉的抒情,使剧情的发展更显得起伏跌宕、波澜层叠,这是它的成功之处。在戏剧情调方面,此剧增添了很多喜剧成分,在悲剧性的事件中巧妙插入巧合、误会的关目,机智有趣的对话,以及插科打诨的手法,使这出戏表演起来有更多的娱乐性。另外,此剧的语言往往在平易自然中显露出文采,历来受人们赞赏。《琵琶记》取材于旧南戏《赵真女、蔡中郎》的故事。但是,在南宋民间文艺和早期南戏中,蔡伯喈是个"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坏人。高明改写了他,把蔡伯喈弃亲背妻改为被迫招亲,不忠不孝改成全忠全孝,作品的最后,以一夫二妇守孝三年一门旌表作结。全剧典雅、完整、生动、浓郁,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
-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叶长海导读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王国维戏曲研究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延,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它的意义。戏曲研究之新学科次后应运而起。王国维不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师,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贡献,本书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使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并为今后的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