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戏曲
-
屈原蔡文姬郭沫若 著诞生于“欧风美雨”吹拂中的中国话剧,迄今已走过一个世纪的不平凡旅程。经由几代剧作家筚路蓝缕的奋力寻索与呕心沥血的潜心创造,在并不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现代话剧即迅速登上了成熟的艺术之巅,为中国文学的宏大交响曲,谱写出了风华独具的绚烂乐章,奉献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个人风格的杰出艺术经典。此丛书意在立足新世纪,回顾检阅与集中展示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辉煌艺术成就,向读者介绍不同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具有独创性的经典作品,为读者提供领略话剧魅力、鉴赏艺术经典的基本读本。
-
新凤霞传奇吴祖光编著杰出的评剧演员新凤霞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朵奇花,在她不过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倾倒了千千万万的热情观众。她六岁登台,十四岁主演,三十九岁被迫离开舞台,至今又已二十余年;她独特的创新演唱艺术,开一代新风,影响深远,至今为广大观众所称道和留恋。一场残酷的“文化大革命”把新凤霞折磨成左肢偏瘫的残疾者。但是这个自幼失学、出身于天津南市贫民窟的天才民间女艺人却不甘沉沦,精进奋发,以罕见的坚强毅力,从一字不识的文盲刻苦学习文化,进而从事写作。
-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俞为民校注;俞为民校注在我国绚丽多彩的艺术百花园中,戏曲是一门影响最广、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从北宋中叶正式形成,先后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中后期的花部等发展阶段。在这八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戏曲名著,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尤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四剧居首。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所以能在杰作如林的戏曲史上独占鳌头,这首先是由于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强烈的人民性。《西厢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热情歌颂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文主义思想。《牡丹亭》则进一步把男女爱情同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一方面描写了杜丽娘为争取理想爱情所作的不屈斗争,另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并且最终写出了“情”战胜“理”的结局,十分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市民阶层要求;中破封建专制统治的时代特点。产生于清代初年的《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长生殿》通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钗盒情缘”,总结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原因,以“垂戒来世”。《桃花扇》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衰历程,寄寓了深沉的反思。因此,这四部剧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戏曲舞台上独领风骚。其次,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是四大名剧成为古代戏曲名著的代表作的重要原因。这四部剧作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心理刻划、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相互映衬等多种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在语言风格上,四剧皆具有案头场上兼美的特色,既优美蕴藉,富有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又不晦涩难懂。本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使读者能在一册之中,欣赏到我国古代戏曲的精粹。为便于读者理解,编者对原作曲文作了一些简略的注释。
-
雷雨 原野曹禺著本书包括雷雨和原野两大部分。
-
田汉代表作刘纳编选;刘纳编选;中国现代文学馆编本丛书具有以下特色: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过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
F先生定律(新加坡)费欧文(Feiowen)著;傲多译暂缺简介...
-
莎士比亚全集1-8卷(英)莎士比亚 著,朱生豪 等译《错误的喜剧》,为了好懂,也可以读作“认错人的喜剧”,说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带了一对也是孪生兄弟的仆人,在海上遇难分离,先后到了他乡,被人误认,造成许多笑话和误解。莎士比亚大概在他25岁时写此剧,那时他从故乡小镇到伦敦才不过两年。他模仿了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并采用其他一些材料,加进了自己创作的英国味成分。此剧在舞台上很成功。剧中叙拉古(今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和以弗所(今土耳其西岸)都是古希腊后期的殖民城市。这只是假托的地点。剧情发生在以弗所一地,其中“人头马”、“豪猪”客店、“猛虎”饭店、“凤凰居”都是英俗在门口挂图像招牌的做法,舞台上也可利用。在本剧中,莎士比亚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意见遵守“三一律”,即剧情保持一致性、发生在同一地点、在一天之内。后来莎士比亚对此往往突破。《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之一,主要写男主人公披特鲁乔以悍制悍,驯服了脾气很坏的大小姐凯萨琳娜,和她成婚。两人性格都很强悍,冲突激烈。大小姐的妹妹比恩卡则温柔娇嫩,有好几个青年向她求婚,有的用了乔装音乐教师的办法和她接近。关于二小姐的这部分戏是莎士比亚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阿利奥斯托的喜剧《求婚者》那里模仿而来。此外,正剧前面还有一个引子,故事有点像《南柯梦》,不过莎士比亚似乎没有将它续完。《驯悍记》名义上以意大利为背景,其实写的是莎士比亚故乡的风土人情。《维洛那二绅士》这是莎士比亚早期一出关于友情、爱情、见异思迁和重归于好的欢快喜剧。二绅士中一个忠于爱情,更忠于友情;另一个则喜新厌旧,贪图钱财,不惜试图夺取朋友的情人,最终悔过而回到自己原来恋人的身旁。两位女主角,一位就是著名歌曲《雪尔薇亚伊何人》的歌中人,一位是莎士比亚笔下第一个女扮男装的勇敢女性。本剧中还有两个富于英国乡土味的情节:一是丑角朗斯和他的小狗;一是类似罗宾汉的一伙绿林强盗。这使本剧有了自己的特色,因为本来求婚者角逐的故事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喜剧中一个共同的主旋律,易于雷同。莎士比亚年轻志高,在本剧中作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从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日后大加发挥的一些奇思妙想的最初酝酿。 《爱的徒劳》喜剧往往经不起岁月消磨,这就是为什么本剧发表一个多世纪后,诗人蒲柏编辑莎翁剧作集时把其中大段台词打入了脚注的冷宫。在他看来,从斯特拉特福镇走出来的农村诗人并不懂得真正的幽默。笑话更是经不起翻译,尤其是依靠谐音的双关语,这就是为什么每逢我们遇到这类插科打诨就难免要忆起语言大师约翰逊的议论:“一个双关语,不论其如何贫乏无味,都令莎士比亚欢欣,甚至使他置情理于不顾而恣情追逐。对于他,双关语即是倾国倾城的埃及艳后,为了她丢了江山也心甘情愿”。同时,此剧又处处充满勃勃生机。风流倜傥的青年贵族与美丽俏皮的女宾们的调笑;乡村里的冬烘先生、糊涂巡警、傻气大姐间那些莫名其妙的纠葛,读来令人喜笑颜开,只觉得春风拂面。人物虽然类型化,但那颜色是浓烈的,个个鲜亮活泼,总叫人联想到英国漫画家笔下的众生相。情节固然简陋,又缺乏心理动机和细节描写,但剧中不乏极具戏剧效果的点睛场面,这些场面在历代及各国的演出中总是最受称道。 这是一出极其风格化的剧作。我们在后世的轻歌剧中还能见到它的流风遗韵。对于喜剧,坚持要求它缜密、细致和深刻,有时是十分败兴的。《仲夏夜之梦》这是一出深受普通观众喜爱的莎剧。波顿的戏中戏,再蹩脚的伶人来演也会令人捧腹。小精灵在舞台上则必定是舞姿翩翩的曼妙少女。原有的民歌之外,华美的词句和怪异的情节引得后世音乐家乐思如涌,仲夏夜而森林中,这充满魔力和魅力的时间和地点也使舞美师们能尽情发挥想象运用技艺。历史上也有几位文人对此剧表示不屑,以为其所以诱人全在娱人耳目而非动人心魄。故事轻快、文辞艳丽、人物设置匀称整齐、结尾处祝词又曲意奉承,这使人怀疑它是为某位贵人的婚礼特制的。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史实能证实这一揣测。话虽如此,它确实带有浓重的宫廷假面剧的气息;同时专家们发现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民间仲夏节和五月节庆祝活动的影响。《威尼斯商人》此剧题材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马娄的《马耳他的犹太人》(1598)对此剧的影响可能最显著。某些故事细节据认为来自该剧。某些人物,例如杰西卡,就有可能来自《马耳他的犹太人》。若干故事情节可在别的渠道,尤其是菲奥伦蒂洛的意大利故事集中找到。此外,1594年,一位犹太医生罗得里戈·洛佩兹被控阴谋毒死女王,并因此被推上绞刑架,一些莎评家因此认为此剧的某些方面(例如反犹太情绪方面)可能与此剧有一定的现实联系。此剧具有两个独立而又互相照应的情节,编织得十分巧妙。剧情进展较迅速,悲剧和喜剧成分交相辉映,现实性和浪漫性各擅其长。剧本的浪漫气氛尤见于巴萨尼奥和鲍西娅之间的爱情故事。猜匣识美人情节,与中国传统的抛绣球或比武招亲之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性则主要体现在弥漫全剧的渗透伊莉莎白女王时期的重商主义精神与旧式封建贵族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此剧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莎士比亚对人性中的仇恨心理的研究;而与此相对应,莎士比亚似乎通过鲍西娅这个人物宣扬了基督教义中的宽恕原则。在人物刻划方面,一般认为鲍西娅是莎士比亚笔下最优美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聪明、美貌、机智,行事果断而又善良仁慈,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人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追求。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反面角色犹太人夏洛克。表面上看来,夏洛克被塑造成了邪恶的代表,他唯利是图,吝啬狡诈,复仇心重,但是当代莎评家的研究却日益倾向于认为应对夏洛克给予一定的同情。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世界也不曾对他给予多少理解。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态度来看,就是相当刻薄和不宽容的。当然,夏洛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我们对他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当时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他毕竟是一个戏剧人物,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反面角色。因此,对他的同情和理解是有限度的。《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戏剧之一。它不仅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而且语言生动,诗意浓郁,所以它获得读者和观众长盛不衰的欢迎绝不是偶然的。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此剧来源问题尚无定论。相传伊莉莎白女王对《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十分感兴趣,想看看福斯塔夫是如何恋爱的,于是莎士比亚奉旨作此剧。此外,雷金纳德·斯科特的作品《发现巫术》(1584)中亦有若干细节与此剧颇相似。此剧主要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风俗喜剧,喜剧结构相当完美。剧情以英格兰农村为背景,以家庭为主要场面,以平民为主要人物(福斯塔夫虽属上层,但喜剧开始时,他已穷困潦倒,只是一个破落骑士)。全剧弥漫着一种清新活泼的乐观气氛,现实意味颇强。其表层主题是:诚实无欺者必旺,贪财好色者必亏。但其更强的内涵则是讽刺了封建社会解体时期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没落骑士阶级纵情声色、寡廉鲜耻的市井无赖行径,同时歌颂了人文主义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生活态度。剧中的众位太太都是乐观旷达的角色,爱好开玩笑,但并不轻佻,而是高贵正直的人物。反之,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在此剧中则成了一个纯粹可笑的人物,这与他在《亨利四世》中的表现是有区别的。在那部剧作中,福斯塔夫的性格中渗透着智慧和哲理,而在此剧中,莎士比亚夸张了福斯塔夫的粗俗品德,并让他卷入一场纯属闹剧性质的风流韵事中,使他成了一个十足的小丑。就人物性格的发展而言,福斯塔夫的这种转变似欠自然,但是此剧有两点极为出色:其一,这是一出货真价实的喜剧,其滑稽效果令人喷饭,非莎氏其他喜剧可比;其二,此剧现实生活感极强,使人观之如临其境。通过剧中的描写和人物对话,作者把具有代表性的温莎小镇的市民生活风俗及自然环境气氛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了,宛如让我们看到了莎士比亚自己所在的斯特拉特福镇上的生活风貌。恩格斯在1873年12月10日致马克思的信中认为,仅仅此剧的第一幕所包含的东西“就有着比整个德国文学还多得多的生活和现实”。莎评界一般认为,在莎士比亚第一创作时期的六部成熟的喜剧中,这是唯一以英国现实为背景创作的颇具现实意义的喜剧。
-
北欧神话与英雄传说林桦编著暂缺简介...
-
闯进灵异世界(马来)戴小华著内容说明戴小华从小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广渊博的知识世界。抱着这个愿望,她在奇山异水间跋涉喟叹,在历史遗迹前驻足默想,将那块土地的灵性细细体味,然后诉诸笔端,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和才情,或激越、或欣喜、或伤痛,都蕴含着一份思索。此散文集共收入作者近作三十余篇,分为两辑。第一辑“天涯行踪”,不仅描写了各地风光,而且以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目光探求民族性格及文明的发祥和衰落,赋予笔下的游记以历史文化内蕴。第二辑“文学话廊”,收入作者与海峡两岸十位著名作家的对话:冰心的温婉,萧乾的豁达,柏杨的犀利,王蒙的睿智,李敖的狂放,陈映真的深沉,张洁的洒脱,王安忆的执著,莫言的不拘一格,一一跃然纸上,令读者一览文学大家的风采。
-
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新加坡)李庆年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