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戏曲
-
齐如山国剧论丛齐如山 著《国剧艺术汇考》详述京剧艺术的上下场、动作、行头、歌唱、音乐、戏台等方面的规矩。其内容丰富,考据周详,更修订了作者早期戏曲研究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将有关京剧艺术的种种问题,擘肌分理,予以客观精审的考证,为京剧研究提供了一部充实完备的重要参考。本版在此书基础上由编者选录部分遗珠篇目以补缺憾。
-
状元弃妻傅礼军 著《状元弃妻:中国戏剧典范情节的叙事语义学》采用西方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叙事语义学理论,对宋元明喜剧中的状元弃妻典范清洁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中国古典喜剧的创新艺术方式以及古代文学史的演变机制做了新的阐述。《状元弃妻:中国戏剧典范情节的叙事语义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中国古典戏曲母题史王政 著《中国古典戏曲母题史(上下)/相山学术丛书》探讨宋金至清末戏剧活动及作品中的母题类型及其发展。首先断代考察,解决特定时代背景与母题间的关系,探究现实文化氛围如何影响了“母题”的内涵与意义。其次纵向考察,研究哪些母题个案长期持存?以及“持存”中如何刷新前代原型?这意味着已深入到戏曲母题与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习惯、艺术精神之关系的层面。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母题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的“变迁史”,一种“文化意蕴单元”的蝉蜕、衍替及发展的痕迹;从而由一个侧面透示了中华文化何以生生不息的原由:那是因为有无数的小的“意蕴单元”在时时*新、涅槃,保持着它的活性特质。再者是剧家作品与母题的关系。一个剧家不管他写的作品多少,前代遗留或现实中滋生的各种母题,都会无例外地渗入其创作活动及剧作表达。
-
非遗保护与遂昌昆曲十番研究谭啸 著《非遗保护与遂昌昆曲十番研究》的作者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谭啸老师,以敏锐的学术视角,运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综合民族音乐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以及音乐分析等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将遂昌昆曲十番置于遂昌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中加以研究,对其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乐曲形式的生成、发展与变迁,传承艺人相互之间的联系,传播、传承过程中的相互借鉴、吸收、影响等做了深入的挖掘开垦;对其表演现象、乐器与器乐、唱腔音乐、场合范围、个体音乐实践等作了细致的分析考察;对其生态现状、面临的困境、创新与传承等做了动态的梳理解读;还将其与佛山十番、海南八音器乐、茶亭十番等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全面勾勒了遂昌昆曲十番的来龙去脉,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遂昌昆曲十番的内在神韵。
-
梨园戏史话叶晓梅 著梨园戏是闽南语系区域的一种泉腔古南戏。本书用诗一般语言,为这个古稀剧种立传,分析了梨园戏产生的历史渊源、地域环境、梨园戏与南戏的关系、内部三大流派以及兴衰过程,叙述了梨园戏表演的传统礼仪,声腔、乐曲、鼓箫、歌舞之美,三路梨园各自的风采,传统剧目的艺术价值,并重点介绍了著名梨园戏编剧王仁杰、梨园天后曾静萍在传承与改编梨园戏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湘剧史话范正明 著湘剧是湖南省的一个代表性剧种,素有省剧之誉。它源于元、明之际,在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腔)、乱(乱弹)的四大声腔。此外,尚有安庆调、七锤半、凤阳歌等小调。本书全面介绍了湘剧的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代表曲目、著名演员等情况,是一本帮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湘剧的重要参考书。
-
仲夏夜之梦[英] 莎士比亚 著;朱生豪 译《仲夏夜之梦(插图典藏本)》将场景置于雅典森林,在这幻想的森林仙境中同时上演了四段爱情故事。在仙王、仙后和精灵出没的超自然世界中,年轻的恋人们在身份错位和嬉笑追逐中寻找到真爱。
-
八路军抗战文艺作品整理与研究白绍华 整理本书收录了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藏的抗战时期山西敌后根据地创作、出版的七部话剧,并对这七部话剧进行了整理与研究。这七部话剧展现了抗战时期山西敌后根据地对敌斗争及敌后人民生产、生活的场面,其中有群众对敌斗争、掩护革命战士,反映对抗日统一战线的认识,群众开展合作社等内容。
-
歌仔戏邵江海研究林晓峰 编《歌仔戏(芗剧)邵江海研究》讲述了歌仔戏是全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中,由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肓发展的剧种,迄今有百余年历史。福建漳州地区的”锦歌”随先民开发台湾宜兰石头城时进入台湾,并结合车鼓小戏的身段和民谣小曲发展威歌仔戏。后来,台湾歌仔戏又回传闽南,在海峡两岸盛行。抗日战争时期,以邵江海为首的闽南歌仔戏艺人创造出新兴声腔”杂碎调”,井用”杂碎调”演绎出一批改良戏剧目,使台湾歌仔戏在闽南大地焕发异彩。1948年底,漳州南靖县都马抗建剧团入台演出,带去了邵江海的改良剧目和“杂碎调”声腔。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台湾歌仔戏卢腔和改良戏“杂碎调”均源自福建九龙江下游”芗江”一带,遂名为”芗剧”。而邵江海作为”芗剧”主要创始人,被两岸歌仔戏迷尊称为“一代宗师”。
-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胡开宝 著《语料库翻译学文库: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共分7章。第1章重点分析了莎剧汉译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语料库翻译学文库: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2章介绍了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原则、步骤和具体过程。第3章探讨了莎剧汉译本所呈现的显化、隐化、简化和规范化等翻译共性趋势,并论证了强化与弱化这一组全新的翻译共性假设。第4章以汉语虚化动词“做”和“作”、“把”字句、“被”字句、“得”字句、“使”字句、语气词“吧”、AABB式叠词和标点符号问号等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汉译语言特征及其动因。第5章考察了英语情态动词“can”、评价性形容词“good”和称谓名词“lord”等典型词汇的汉译,重点阐述了莎剧汉译中人际意义的再现与建构。第6章详细分析了英语性禁忌语、宗教词汇、颜色词概念隐喻、话语标记词“well”以及“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等英语词汇或语句结构的汉译策略与方法。第7章在归纳《语料库翻译学文库: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研究的主要成果基础上,指出了《语料库翻译学文库: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