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英国名家散文选黄绍鑫,黄丹编译内容提要19世纪的英国文坛如群星灿烂的夜空,兰姆、哈兹里特、德·昆西等一批散文大师各显才华,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他们的作品视野广阔,文笔精湛,意蕴丰厚,赢得了众多读者,并传之于后世,成为经典之作。本书着力于介绍19世纪英国散文的最高成就,选译了21位作家的33篇作品,多数作品系第一次译成中文。
-
融入野地张炜著本书内容有:融入野地;秋夜四章;独语;冬令絮语;谈谈诗与真;沉浸到艺术之中;大学的文学;伟大而自由的民间文学;周末对话;倾向和积累;心上的痕迹;说“虚无”;致友人;同一类声音;青春的印记;激情的延续;选择的痛苦;时代:阅读与仿制……
-
闲情偶寄(清)李渔著;沈勇译注本渔是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闲情偶寄》是其著名代表作。清著名学者余怀为此书作序曰:“精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闲情偶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著名作家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对此书极为推崇。 全书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部分,论及生活中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植、医疗养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内容颇为丰富。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作者庸俗低级的生活情趣,因此,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应采用取批判吸收的态度。
-
我看那方土张治平治平这多年来,苦学不辍,勤奋笔耕,天南海北,奔波跋涉,给读者发回来多少有关这个世界的热点报道啊!而且,他的知识、经验、阅历,以及几十年海外生活的感受,便他的文章具有超出新闻价值以外,而有耐咀嚼,经琢磨,深刻、隽永的一面;甚至隔了很久回头去看,有些事件虽然已成历史,仍有令人思索回味之处。
-
狮王(法)约瑟夫·凯塞尔(Joseph Kessel)著;何敬业译暂缺简介...
-
纯美的注视张炜著本书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话语, 是不同流俗, 坚守真善美、质朴真诚的散文随笔.
-
故都的秋郁达夫著;祝鸣华编本书收郁达夫散文小品34篇.
-
葡萄园畅谈录张炜著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因为什么缘故,当一个人得以亲近一片土地的时候,心里必会充满感激。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我就开始了长期旅居胶东半岛的生活。时间流逝得飞快,转眼已近八年。八年时间对于一个人当然非常重要。我在这期间跨越了一道线,即中年与青年的分界。这期间我到过许多省份、许多城市,但主要还是住在半岛上。我没有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生活,也没有像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样生活。我只遵从心灵的召唤,走向自己的内心。在苍茫野地、山区、滨海林场,我努力寻找了过去、今天和将来。痛苦和欣悦渗进了生活的每一章。我在这里接受,也在这里拒绝。有时不停地奔走,有时又长久地滞留。我出现了,我消逝了,我接近了,我退远了。在巨浪翻涌的冬夜海岸,在火夏的城郊树林,常常只有我一个人……这片“文化和艺术”的偏僻之地让人宁静。离开别人强加的一份生活,让自己像一棵树,在此地自然生长。冬天披霜挂雪,夏天淋雨沾露。远望城廓,渺渺无踪,大地如此开阔……有多少个夜晚,挚友们一起在林中、在田野和斗室、在海浪边,畅谈倾诉。这是沉浸和回忆、向往和拒斥,希望和企盼。这声音被我们布撒在葡萄园中。不记得在何方见过这么大、这么繁茂的一片葡萄园。它无边无垠,郁郁葱葱。漫漫的半岛旅途中,我常常在焦渴疲惫中抬头一望,就看到了生机一片的葡萄树。它安慰了我、帮助了我。我幻想着在葡萄园中永居,并继续着自己对生命和土地的呓语。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
李更如是说李更著以前,文人们穷是穷在家里,除了自已,连老婆、孩子都不大清楚自己家到底在这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那些文学青年、文学中年以及文学老年发烧得可以,他们到处呼风唤雨,自我热闹。他们有一点宗教的狂热,他们吃大锅饭、读诗、谈爱情;他们争吵、互相借债,他们是无政府主义者,却又自成政府,他们既瞧不起已成了官僚机构的作家协会,又渴望得到他们认可。
-
重返埃及唐小禾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