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少女的忏悔(法)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等著;郑克鲁等译本书精选现当代法国著名作者的中短篇佳作十一篇,有《少女的忏悔》、《魔鬼附身 》、《一个小铜板》、《扎尔金先生度假记》、《茉莉花香》、《大海和歌剧院》、《吉娜》、《深夜小曲》等。
-
五代诗话(清)王士禛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片断:唐荘宗时禁旅王庆乞叙功赏,曰:侍从济河日,臣系第一队;入汴,又属前锋,乞迁补。荘宗頷之。他日又言,亦不纳。李嗣源亦言其劳,荘宗曰:知庆薄有功,但每见庆则愤然,安得更有赐与之意?因举唐太宗诗曰:‘待余心肯日,是妆运通时。’夫主天下生灵赏罚之柄,而所言若此,则进退诚有命也。后记:校点后纪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严重分裂的时代。政治混乱,民生凋敝,文化也处在备受摧残的衰落状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说:‘五代文章陋矣,而史官之职废于丧乱,传记小说多失其传,故其事迹,始终不完,而杂以讹谬。’因而也就认为不必如新唐书的体例撰立文苑传、儒林传了。对五代十国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宋明的论者照例持鄙薄轻忽的態度,直到清代,考证、辑佚、補撰前史的风气大行,情況才有所改变,承認那个时期的文学也须要重视,资料也应该收辑。五代诗话的创始编辑者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和学者王士禛。行世的刻本则有两种:一是郑方坤根据王氏辑稿的抄本,重加增删订正的十卷本;一是署‘渔洋先生手辑’,黄叔琳校订、宋弼编次的十二卷本。二书刊刻时间相近,大约在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前后。郑本增補的条目多达一倍以上,较之王氏原辑的;寥寥未能成书’,确可说‘斐然改观’了。至于十二卷本,四库总目提要‘弼所续入,务求其博’的说法,似属臆测之词,并无根据。原辑稿本为六百四十二条,今传世刻本只有六百三十二条,黄自称‘芟其重复’,宋但云‘因其原帙,略加编次’,可见他们并没有作任何增益,只作了有小小删削的编次。资料较为丰富,是郑本五代诗话一个公认的优胜处。但,郑氏毕竟是在游宦旅居的条件下匆遽抄撮成书的,援引虽标出处,而专著杂纂,同书异名,原书存佚,漫然无别;资料的先后本末,舛误乖谬,皆不遑订辨。甚而一书一节,割为另条;王辑己是,改标后人杂纂之书,转以为‘补’,不无贪列书目、条目,以競胜前人的矜心客气。有些诗话中较重要的书籍,郑氏限于条件反未能见到,如魏庆之诗人玉屑、辛文房唐才子传、胡应麟诗薮等,书中一无援引。抄撮彙纂以成书,删省点竄原文,取便己事,实古人之常,王氏、郑氏亦自不免,这在有意无意中也会带来某些差讹。总的说,这是一部可供参览以资检索的资料书,却不宜直接用为学术研究上的确切据依。我们此番校点整理,採用的是郑方坤删补订正的十卷本,以粤雅堂丛书本为底本,与乾隆原刻杞菊轩本对校;书中王辑原收条目,又校以养素堂刻十二卷本。如尚有疑义,则检核所引原书。为避繁琐,基本上不作校记。凡属录写传刻上鲁鱼帝虎性质的错字,和小小衍脱,径加改正。一般文字上的繁简出入,义俱可通者,即不予更动,既以存本书原貌,亦因说部诸书板本繁杂,不敢自必所核即辑者所引。间有明显违失,而牵涉较大,不宜擅改者,则就管窥所及,在条下加案,略作说明,藉以引起注意。旧时刻本例避帝王名讳,凡因避讳改字而有失文义、有乖史实者,酌加改正。如‘玄酒’、‘玄菟’、‘唐玄宗’、‘又玄集’、‘超超玄箸’等之‘玄’字,‘李弘冀’、‘钱弘僔’、‘弘治’等之‘弘’字,‘大历’、‘庆历’等之‘历’字,原刻本是分别讳作‘元’、‘宏’、‘历’的。又如‘雍丘’、‘营丘’、‘宋齐丘’等之‘丘’字,原刻尊清代功令避孔子名讳作‘邱’字。为方便读者参考,原底本旧有之序、跋、例言,概予保留,并收入了杞菊轩原刻本上的‘五代诗话引用书目’。此外,又将四库书目的两书提要、东越文苑传郑方坤传和王辑十二卷本的题跋,收为附录,置于书末。附录里还收有王如金校五代诗话八卷本的一篇序。这个本子我原先不曾知道,承责编降云同志举告。序中可以看出,此本刻于嘉庆五年(一八○○年),所据底本则是雍乾间王士禛辑稿的另一个传抄本。刻者似不知世已前有黄叔琳校刻本,二者相较,条目略同,编次有异,内容确實‘舛讹犹多’,有些且是校者所致。如‘江南江北旧家鄉’七律,马令南唐书作李后主诗,江表志作吴讓皇诗,原辑照例兼收,黄本按云‘当是李后主诗’,甚是;此本则删去马书条,只于吴讓皇下存江表志条,加按云‘南唐书作李后主诗’,可谓监裁失当,措施乖方。虽然如此,录此一序,亦可藉知五代诗话黄、郑二本之外,尚有别一版本在。本书处置不当、校点失误的地方,还请读者不吝指正。校点者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
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季涤尘,丛培香选编这是一部当代精彩散文的选本,因此,命名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单看那一百多家作者的名字和作品篇目,就令人有群星灿烂,色彩纷纭之感。因此,精彩的选本,对广大读者的确是帮了大忙的;对于作家,则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
小品文艺术谈李宁编选本书内容包括:小品文;试谈小品文;论中国现代的小品散文;《小品文选》序;什么是小品文;论小品文;“自己的话”(节选);清新的小品文字;小品文的危机;关于小品文;小品文谈;鲁迅小品序;说小品文;《人间世》发刊词;金圣叹的极微论;小品文的生机;论小品文笔调…… \t\t
-
刘大櫆集(清)刘大櫆著;吴孟复标点刘大櫆明确继承了庄子之“气化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刘大櫆集》卷一,《息争》)“道之所居,气与居之。气浸假而有象,象浸假而有数。道也者,不贰者也。数也者,不一者也。奇零也,参差也,自一而长之,以至于无穷也。……夫彼司化者,亦乘于气数之中而不能以自主耳。非其能为不齐而不能使之齐也。……儒者真实之理,庄生奇幻之文。道不二而数不一,是一篇之主。”(《观化》,《海峰文集》卷一)这种“气化论”,使他进一步继承并发展戴氏的主张,曰:“文章者,人之精气所结”(《潘在洞时文序》,《刘大櫆集》卷三,)故进而从“气”的角度提出绝然不同于儒家的文学审美观:“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便是奇气。”(《论文偶记》之十六)姚鼐将其发挥到极致:“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有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其得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絀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
-
鲁迅选集鲁迅著;朱德发,韩之友选注鲁迅一生给我们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作,包括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诗歌等,其中文学创作约170万,学术论著和有关古籍的辑录、考订、整理约80万字,另有翻译、书信、日记等。本选集精心选取了鲁迅的全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学术论著、书信和日记,使读者识见到鲁迅作品的总貌,进而全面的认识鲁迅、增进自己的文化修养。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的著作,对现代中国各阶级和阶层的社会心理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和批评;他的精神,代表了被压迫人民追求真理、争取解放的彻底革命精神;他的思想不但具有永恒的存在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鲁迅的风骨,就不能没有鲁迅的精神。2002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21周年,为了缅怀鲁迅,特出版此集,以纪念鲁迅先生,表达人民的崇敬之情。
-
两汉文举要高步瀛选注;陈新点校清末民初以来,在古文的选注方面,高步瀛先生有著突出的成绩。他选编笺注的作品很多,其中解放前曾排印发行,解放后于五、六十年代又重新标点整理出版的有《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等书,都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 高步瀛(一八七三——一九四○),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桐城派後期古文家昊汝纶(挚甫)的学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曾先后执教於北平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由于他对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加之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选文重点突出,带有典范性;注释详博谨严,多有发明。不愧为一代选家。 高先生的选注遗稿甚多,现存我局的有《散文选(先秦部分)》、《经史诸子文选》、《散文选(两汉部分)》、《骈文举要》、《散文选(魏晋部分)》、《南北朝文举要》六种,我们拟统一编排后整理出版,以飨读者。 考虑到《骈文举要》一书的内容已包括于《南北朝文举要》中,《骈文举要》不再出版;《经史诸子文选》一书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汉书》几书的部分篇章,未收诸子文章,实际上是一部不完整的作品。拟从中抽出《史记》、《汉书》中的选文,纳入两汉散文选中,其他部分不再出版。又考虑到这几种选注的撰写宗旨及体例均同于《唐宋文举要》,为构成系统,增强整体性,我们将书名一律定为“举要”。即是说,高步瀛先生的这几部遗稿,经标点整理后,将以《先秦文举要》、《两汉文举要》、《魏晋文举要》、《南北朝文举要》的面目公诸于世。希望它能为人们在古文的阅读和研究上起到有益的作用。
-
母与子(法)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著;罗大冈译罗曼·罗兰是法国当代重要作家,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著作甚丰,文学作品题材多样。《母与子》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一个坚毅的女性的灵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主人公的姓氏“李维埃”象征她的生命犹如一条漫长的永不静止的河流,充满生机和希望,克服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永远不屈不挠,排除一切障碍向前奔流。作品既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法国社会现实,又以理想主义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坚强有力量的灵魂。
-
刘大櫆集(清)刘大櫆著;吴孟复标点刘大櫆(一六九七—一一七八○),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峯,安徽桐城(今分为枞阳)人。家世以教书为业,仅有“薄田十余亩”(田居杂诗二首)。他自己虽幼时能文,且工于时文,但十次小考,始得拾芹;屡应乡试,两中副榜,一直未考上举人。一生教书、游幕(在学政幕助阅文);晚任黟县训导,仍只是学官,自言“非士(官)亦非民(工农)”。因此,一方面以坎坷不平之气,发为愤世嫉俗、敢想敢说之文;一方面,依托富贵之家,谨守封建规律,甚至曲循朱门公子与富商大贾之意,写自己未必愿写之作。其文在当时已颇有名。周永年、程书昌即因“昔有方侍郎(苞),今有刘先生”,纔有‘天下文章,其出桐城’(姚与海峯先生八十寿序)之语,所以人们公认他为桐城派开派人物之一。他又是桐城派与阳湖派之间的桥梁,阳湖派作家张惠言、陆祁孙皆承认这一点。他的诗名不如文名,但袁枚在遀园时话中,却说他“诗胜于文”。
-
郁达夫海外文集郁达夫著;郁风编本书内容有:抗战周年;政治与军事;轰炸妇孺的国际制裁;西方的猴子;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财聚民散的现状;估敌;第二期抗战的成果;和从哪里讲起?;日本的议会政治;搞战中的教育;看英将妥协至若何程度;倭敌已在想绝计了;抗战两年来的军事;抗战两年来敌我之经济与政治;抗战两周年敌我的文化演变……\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