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名联佳对精选999王谦,高立编著现在,一分钱还能干什么?三九系列要做的是,一分多钱可以品味一个幽默笑话、听侃一件奇闻趣事、领教一段格言妙语、重温一首名诗妙词、明白一则成语典故、欣赏一副名联佳对、掌握一个生活窍门、了解一条身心常识、寻游一处名胜古迹。王谦等编的《名联佳对精选999》为丛书的其中一册,精选了999副名联佳对。999副名联佳对,绽放出999朵耀目的浪花,折射着浩渺联海的七彩逸韵。每朵浪花都有自己独到的舞蹈和语言,在各则注释里面便多了些引申、生发的工作,或如一篇赏联小品,或叙一段文苑佳话、联家趣谈,这些“浪花的影子”以一种潇洒的读书方式,伴你去体味每一联的妙处所在。
-
爱情批判某子著爱情的苦味是世界上最苦的,爱情的甜蜜也是世界上最浓烈的,她既像一朵美艳之花,又像一道永愈合的伤口。再好的不可开交的恋人,也是两个独立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只能互相映照,而决不可能完全重合为一。所谓绝对的心灵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一个骗局,由此便决定了爱情的悲剧性意味的不可避免。
-
远离尘嚣(英)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著;张冲译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远离尘嚣》发表于一八七四年,是哈代第一部成功的长篇,也是他此后一系列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优秀长篇小说的第一部。这些小说包括《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以及《无名的裘德》(1896)。这一系列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英国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道德、人伦、风俗等方面所引起的深刻而剧烈的变化,表现了现存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与这一变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处于这一变化冲突间的“威塞克斯乡民”的惶惑和抗争。变幻莫测、无从把握的命运和作为人的本能和感情之表现的爱情,是哈代作品中两个最主要的内容。《远离尘嚣》从基本情节看,讲述的是一个女子和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年轻美貌、气性高傲的芭思希芭·埃弗汀来到威瑟伯里,继承她叔叔的农场。忠诚能干的伽百列·奥克对她一见钟情,但他直言不讳的求爱遭到了同样直言不讳的拒绝。奥克在羊群遭遇不测、经营彻底破产后,到芭思希芭的农场上当牧羊工。正当他以为又有机会接近心中的恋人时,一个家境殷实的农场主波德伍德闯了进来。波德伍德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请求芭思希芭接受他的“爱”,并要她答应嫁给他。芭思希芭在这样的求爱前面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一方面觉得自己并不爱这个男人,结婚一事根本无从谈起,可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对这件事负有责任(是她在情人节时漫不经心的一个玩笑,才使波德伍德误认为她对他情有独钟),不接受他的爱情从道德良心上说不过去。于是她尽量拖延,允诺过一段时间后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在波德伍德暂时离开威瑟伯里的一段时间里,年轻英俊的中士弗兰克·特洛伊与芭思希芭相遇,两人似乎“一见钟情”。芭思希芭为特洛伊的外表所吸引,为摆脱被波德伍德苦苦追求的困境,又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便立刻嫁给了特洛伊。然而,浪漫的爱情到结婚后便告终结。婚后的特洛伊对农场上的事几乎不感兴趣,对芭思希芭的关注也大为减退,最使他激动向往的是赌赛马,为此他不惜大把大把地花掉芭思希芭的积蓄。而那位特洛伊始乱终弃的姑娘范妮的死,则给芭思希芭和特洛伊的婚姻带来了沉重的一击,结果,特洛伊离家出走,芭思希芭生活在悲伤和痛苦之中。这时,传来了特洛伊在海湾游泳时溺水身亡的消息,农场主波德伍德得知后,立刻重新开始了对芭思希芭的“爱情攻势”,迫使后者答应,在当年的圣诞晚会上允诺他,六年内如果没有特洛伊还活着的消息,就嫁给他。然而,就在波德伍德几乎已确信芭思希芭一定会嫁给他的时候,特洛伊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圣诞晚会上,彻底粉碎了他的美梦,也粉碎了他最后一点希望。狂怒之中,波德伍德开枪打死了特洛伊,自己则向警方自首。失去了丈夫的芭思希芭同时又面临着失去农场的可能,而失去农场就意味着走进贫民阶层。这时,一向忠诚的奥克来到她的身边,故事便以终成眷属这一传统的皆大欢喜的方式结束了。
-
痴人说梦张若愚本书作品主要描写中原的山川、风物及文革期间亲历的诸多噩梦。作品使人感到清纯,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仿佛带着他的呼吸与体温。特别是有些作品中,作者把真实的情愫与形象巧妙地副进散文的体式中,从而使散文在形式与意义上增添了新的韵致与魅力。
-
贝姨(法)巴尔扎克(Balzac)著;傅雷译暂缺简介...
-
幻灭(法)巴尔扎克(Balzac,H.D.)著;傅雷译内容说明这是一部集中反映文学艺术商品化及新闻界黑幕的小说,也是《人间喜剧》中最有深度,也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杰作之一。小说通过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的遭遇,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整整一代青年的处境和精神状态,指出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胜利,必然出现人与人之间竟争角逐的局面,由此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首首个人奋斗的诗篇,一出出理想破灭的悲剧。
-
胡适日记胡适著;沈卫威编内容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他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适自1910年开始记日记,直到去世之前,前后坚持半个世纪。本书主要选收胡适“五四”前后及二三十年代的日记,少量选收了40年代日记片断。这些日记是胡适思想流程和寻知求识的记录,是他参加文学活动的真实再现,也是他的的事追踪和交友的实录。本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之一。
-
四类手记刘绍棠著暂缺简介...
-
荷塘月色朱自清著暂缺简介...
-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余光中著\t\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