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花城拾花秋藤子花城拾花
-
花开叶落中文系陈平原六十六篇妙文,描摹中外师友,可品可感; 五十余幅照片,记录流金岁月,可鉴可叹; 两枚精致书签,映现横溢才情,可赏可赞。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撰写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文中所追忆与描述的,多是作者直接接触过的师长,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主,扩展到整个中外学界。本书不仅限于怀旧,还蕴涵着对中文人的性格、才情与命运的揭示,以及对当下中国大学的思考。 【金句摘抄】 1. 雪仍在下,眼前的景色,变得模糊起来,曾走过未名湖边的诸多师友,正渐行渐远,进入遥不可及的历史深处。 2. 老钱写作很快,每天三五千字,那是很稀松平常的。只要想好了大思路与写作框架,提笔就来,长江黄河,浩浩荡荡,以大视野及风神气象取胜,不计较细枝末节。 3. 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的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 4. 还记得她住二楼时,因为有同屋,我不好意思擅自串门,站在楼下门口喊一声“xiǎo hóng”,竟然有好几扇窗户打开。日后才知道,北大校园里,若不带姓,叫“xiǎo hóng”的多着呢。 5. 记得那天下午太阳很大、很毒,我取回证书,顺路买了个大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晚上和妻子一起享用。第二天,我就收拾行装,到江南访书去了。时隔多年,与年轻的朋友聚会,听他们谈毕业典礼上如何激动,我头脑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圆圆的西瓜在不断地滚啊滚…… 6. 请牢记,成功时,母校向你祝贺;跌倒时,母校给你加油;若是遭遇挫折、屡败屡战,母校更是为你鼓掌,为你骄傲! 7. 我希望学生们不只是在老师的天地里腾挪趋避,所以预先开出若干可能的路径,他们凭自己的兴趣,有人走东,有人奔西,将来会比我走得更远。假如只是把自己的题目或阵地经营得特别精彩,学生们全都被笼罩在你的大旗底下,那不是一个好老师。 8. 其实一张一弛,是必须有的生命状态。西方人重视休假,我们所说的春游秋游,都是追求生命的节奏。要有这个节奏感,才能走得比较顺畅。 9. 走出会议室,狂风暴雨中,米列娜因雨伞被风刮走,连带也摔倒在地上。可她笑嘻嘻的,爬起来继续前行。那年,她已接近75岁。 10.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问,当老师的,对于自己的学生,既不能过分漠视,也不能过多关爱,更不能过度役使。记得王瑶先生说过:已毕业的学生,我是不管的。他会关注你的脚步,关键时刻帮一把,但平日里不动声色,希望你自己往前闯。
-
幕后樊登这本书每一篇都“改编自真实故事”,在文学的加工下,他们的命运有了虚构般的艺术质感。作者樊登,在写了那么多实用的社科畅销书之后,他终于动笔写下了他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年近天命之年,回顾人生,樊登搜寻出那些让他永生难忘的人和事,以小说般的笔法将他们凝成史诗。他一改往日理性的面貌,看着他们在混沌复杂的命运中做出自己的抉择,追寻心灵的港湾。 《双相》中的二军,没文化也不好看,台前的他用力地活着,仿佛超人,而幕后的他耗尽力气,奄奄一息。《开山》中的老陶,财富自由之后却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每天想着死,台前的他是成功的老板,而幕后的他是玩极限运动的骇客。 幕前的他们,活出每个人的期待;而幕后的他们,舔舐犊伤口,执念,失败,虚无,无常。走进幕后,才是走进真的人生,一个人的能量,一个人的求索,一个人的史诗,那些将人困住的,也会让人降生。 生活如戏,愿你拨开台前的一幕幕幻像,在幕后,重视人生。
-
那些无法赞美的木叶“那些无法赞美的”,取自作者木叶的一首小诗。本书落脚于赞美,而最初的触发点是日常所遇的一些“无”,亦即个人情感世界中的无名、无形、无解、无力。书分四辑,涉及一些无法赞美者,以及内心深处必要的审视。辑一,为诗小说与散文诗。辑二,是古今诗思的交汇。辑三,信件,包括校园刊物和民刊的序言,也包括关于画家、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摇滚歌星、异类人物的文字。辑四是不同时期对诗歌的一些思考。诗性与真意,锋锐与空茫,始终迫动着作者,也借由文字触碰着世界。
-
人生忽如寄汪曾祺 著《人生忽如寄》中的选篇贴近生活,以瓜果蔬食、花草树木为主,洋溢着生活的“冲淡”之美和浓厚朴实的烟火气息。收录了无删版的《关于葡萄》《草木春秋》《跑警报》《人寰速写》等 44 篇经典佳作,给人一种岁月安然从容悠闲之感。希望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珍惜眼前良人和事物,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甚么可以看一看的事。/汪曾祺
-
我们仨杨绛1997年早春到1998年冬,钱瑗与钱锺书先后去世。2002 年冬天,杨绛在三四个月内一气呵成《我们仨》,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书的开头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接着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附录则记录了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笔记、信笺、图画等,杨绛亲手写里每一幅的图注。“二十周年纪念本”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照片、家书、手札、日记等珍贵资料,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
猎人们朱天心 著小说家朱天心是爱猫人也是资深动物保护志工,她与自家屋内和屋外街头这些倏尔出现又匆匆消失的生灵的羁绊由来已久。在《猎人们》这部以街头猫族为主角的经典随笔集中,她以对等的观察视角与爱憎分明的文字,记录下十数位都市边缘“猎人”的生涯。它们个性迥异,有的身经百战、野性十足若街头帝王,也有的胆小木讷,或贪嘴黏人;有的在人族家中逡巡不去,有的失散于街头江湖。共处于寒凉都市中,这些人族与猫族的短暂邂逅充满温情,也唤起着人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 著《人间送小温》中选篇贴近生活,以故人旧事、瓜果蔬食、花草树木为主,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冲淡”之美和浓厚朴实的烟火气息。除了收录《四方食事》《贴秋膘》《多年父子成兄弟》等经典作品,还完整收录了《我的家》《夏天》等散文,共计 45 篇佳作。并分为“生活至味”“草木春秋”“寻常茶话”和“人间小温”四辑,给人一种岁月安然、从容悠闲之感。虽然绿灯没怎么为我亮过,但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年轻。/汪曾祺
-
世界在走,我坐着余光中 著本书是余光中先生临终前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情,对故园矢志不渝的怀恋。在大陆,余光中是家喻户晓的“乡愁诗人”,是流落异乡的文学种子;在台湾,他是一代文人的引路者,是“大师眼中的大师”。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散文是他诗歌的延伸。在散文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探索余光中的第二重“写作空间”,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超越时空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
-
虽然会胖,还是想吃完炸鸡再睡[韩] 朴相映控制不了自己半夜点炸鸡的手,却又可以坚持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写作——这是一遇到压力就想暴饮暴食的作家朴相映讲述职场与生活悲欢的随笔集。作者坦率、真挚、妙语连珠地讲述了自己反复减肥和放弃,在无数个夜晚一边自责一边暴食的真实生活故事。被原生家庭、高考、人际关系伤害,讨厌上班但需要赚钱,想追求写作梦想,想逃到远方,想拥有爱又害怕失望,感官的快乐总是短暂而虚幻,“外貌至上主义”越来越甚嚣尘上……以“深夜暴食”为由头,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当代青年对社会和人生的敏锐观察、无情吐槽与辛辣讽刺,以及闪烁其间的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