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词曲赋
-
天才成群而来刘希彦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并非只为对那个时代的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形式解读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这十一讲,聚焦了从初唐到晚唐的主要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重要名篇诗作如《琵琶行》逐字逐句解析。作者仿佛引领读者穿越回了千古名诗的诞生现场,让读者于字里行间,去追寻天才诗人们的传奇人生,体悟唐诗的生命力与感发力。通过作者深入浅出、慧心独具的解读,会使读者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并且增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
轻风拂柳柳拂水胡的权本书记录了作者身边及旅途中的生活时光故事。作者写下了他于生活和旅行中见到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件和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在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日常恬淡生活、旅途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田园理想的展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
在五峰,谒见陈亮章锦水,陈星光 主编本书是一部诗选集,收录当下50余位在全国各地诗人写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及其故乡浙江五峰的诗歌100多首诗。入选诗人阵容强大,多为活跃于诗坛、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如沈苇、谷禾、刘川、泉子、育邦等。所选诗歌整体水平比较高,视野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展示自然风景,勾勒历史传承,显现民俗民风。这是一场打通文脉的对话,是一场两个时空交错的灵魂倾诉,有抚慰,有劝解,有豪情,有感伤。所选诗歌虽主题集中,却在这些公共题材的把握中,凸显诗人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
-
雨落黄河河石 著本书选录了诗人河石自2016年以来创作的诗作100余首,诗集分为“涛声”“开花的事物”“生活的盐”“在别处醒来”“回声”五部分。河石的诗朴素、内敛又不乏深沉的自省意识,书中,诗人从时光、记忆、乡村以及游历等维度出发,用诗歌虔诚地描述黄河岸边特有的自然、历史和人文图景,不断拓展地理空间和个人的精神空间。这些诗,不仅呈现了作者对自然、还乡、爱和时间这些永恒主题的认知,对生活与诗学的思索和探求,也为山西保德建立了属于个人的乡土底色、生存坐标以及命运传记。
-
莪相集(英)詹姆斯·麦克弗森《莪相集》(The Poems of Ossian)是苏格兰著名史诗,原由古苏格兰地区英雄莪相(Ossian)创作,主要讲述其父芬格尔(Fingal)及手下众英雄的战事。在苏格兰高地民族中被广泛传唱,也在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被反复提及,但鲜有人得窥全貌。在中国,郭沫若、杨武能、马君武曾翻译过《莪相集》的片段,但较全的译本至今未出现。该译本以英国詹姆斯麦克弗森(James Macpherson,1736~1796)整理并出版的《莪相集》为底本进行翻译,应属于中文世界的第一个译本。《莪相集》被视为苏格兰乃至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更对后世浪漫主义与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
诗想者·大海书梁雷鸣《大海书》是一部海洋主题诗歌集,一首首深蓝色的诗,连接成大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广交会,以中国大陆南端为起点,将海、陆、人紧密联系。这是诗人与故乡的另一种对话,彼此诉说着关于海、关于船、关于渔村的故事。
-
候鸟逐巢王艳锋 著本书是一本继承和发展汪国真先生“清丽婉约主义”风格的个人诗集。作者自16岁开始发表诗歌,青少年时期作品风格模仿汪国真先生较多。十余年电视综艺节目导演生涯使得作者在诗歌写作方面特别注重诗句的画面性和情感共鸣性。本书的诗歌是节选了作者二十余年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品。本书诗歌大部分属于“新婉约主义”的风格,偶见豪放之作。本书创作中,作者喜欢用“性感、充满荷尔蒙的”句子来表达当代都市人心灵可以直达的唯美意境。
-
苏东坡传张觅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他文名盖世,书画精绝,且为人友善,待人温厚。他心忧百姓、关注民生,每到一地,都造福一方。他热爱生活,无论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即使遭遇“乌台诗案”这一巨大人生挫折,也能坦然应对,笑道“一蓑烟雨任平生”,并自创东坡肉、东坡羹等著名美食。他的为人亲切和蔼,性格诙谐幽默,不仅受到他所在时代普通百姓喜爱,也为后世称颂。
-
伏羲创世汪渺诗集。作品以大地湾为背景,讴歌伏羲女娲的伟大创造精神,诗作包括“第一滴圣水落足的地方,叫天水”“爱的火焰,将内心照亮”“手指流出的智慧,成了悠悠渭水”等9章内容。诗中既有纯真的童话世界,又有复杂的成人世界,兼融诗歌的抒情象征、小说的叙述、话剧的独白,是一部开拓性的5000行长诗。雄才大略的伏羲与富有仁爱之心的女娲携手并肩,带着弘扬文明的使命,率领人们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史诗。同时,作者通过火精灵的口吻,对人的局限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引起人们反思。
-
民国报刊诗话选编周兴陆,杨婷婷,张晴柔 辑校民国诗话具有别开生面、另起高峰的特色。作为一种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诗话短小自由、轻松活泼,故能借力于近代报刊之兴盛,遍地开花。民国报刊诗话数量上多达数千种,远超前代;题材上兼具雅俗,与时俱进;学术价值上对古典诗学批评进行了集大成之总结,显现出新旧文学批评理论的交融;诗话学意义上出现了很多体式上的创新发展,而诗话学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发轫。本书于每篇诗话篇首列有提要,内容包括诗话连载出版之信息、作者介绍、重点概括等,刊载诗话的重要报刊信息,首次出现亦作简略介绍。全书按年代排列,以观诗话之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