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新民说·给妈妈当妈妈陆晓娅 著这本随笔中,作者陆晓娅通过35篇陪伴手记,记录了母亲从初现认知症端倪到离世的这段生命历程中,她身为至亲的整个陪伴过程。在这条用温情守护的时间线上,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身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更多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重建母女间身与心的沟通,修复母女间曾存在的隔阂,抚平母亲童年的创伤。这是一部在女儿与母亲的角色呼唤中,重新诠释“爱”的生命纪实。
-
黑土地的淘金人曹保明 著《黑土地的淘金人》是一部珍贵的淘金人口述史,在岁月的洗涮下,金矿已枯竭,淘金人已不在,而生生不息的精神永存。
-
大山深处的森林号子曹保明 著《大山深处的森林号子》就像纤夫号子、船工号子、打夯号子一样,千百年来,在东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里,也流传着粗犷豪迈、内容丰富的森林号子。它记录了长白山森林开发的久远记忆,反映了东北地域的原色文化。通过书中的故事,浓缩人生,诠释着长白山人在森林号子的带领下,团结奋进、步调一致、勇往无前的精气神。
-
幸福歌声传四方达真 著《幸福歌声传四方:雪域讲给世界的脱贫故事》是一部真实记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工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前后历时近两年时间,走访了甘孜18个县,同时做了DA量的调研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将康巴雪域的脱贫故事一一描绘出来。从历史维度,回溯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与康巴藏族同胞的交往、互助,以及对甘孜地区的生产建设作出的努力。从产业维度,用专门一个篇章一一讲述18个县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如何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地规划了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产业,介绍了高原极有价值的农特产品、畜牧养殖和独具特色的美丽风光与藏地文化。从人的维度,以郭开春为代表,着重介绍了一系列驻村扶贫干部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及在他们努力下带来的贫困群众思想的转变。从教育维度,讲述了一系列因民族地区的助学政策而改变的年轻学子的事迹,强力说明了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切实。在全书末尾,作者还着重阐述了生态环境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康中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并针对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整部图书图文并茂,将各种维度融合在一起,生动展现出在甘孜DA地的各族儿女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的奋斗历程和社会现状。
-
在同一片屋檐下上海市作家协会暂缺简介...
-
犀鸟启示录张庆国暂缺简介...
-
上海日记[德] 厄休拉˙培根 著,虞丽琦 译1939年,第三帝国对德国犹太人的生活逐渐收紧了铁腕政策。多数西方国家不愿卷入欧洲动荡局势,对犹太移民关闭了大门。逃离希特勒残暴政权的中欧难民数以万计,他们把对自由的希望寄托在了上海:这个唯一能够接纳他们的开放港口。11岁的厄休拉˙培根就是这样一位难民,她和父母历尽艰辛逃脱了党卫队的控制。从他们生长于斯的家中出发,辗转13000千米,目睹了同行旅客的被捕,终于抵达了上海。没想到,抵达之后却发现,纳粹势力的长臂已经伸向了中国。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中,作者讲述了她在上海这个拥挤而缺乏保障的避难所里的挣扎:从随后发生的日本占领到紧张激烈的自卫时刻,从有针对性的盟军空袭到协助营救被击落的美国机组人员。……带我们回到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历史情境中。
-
一滴长河水王永东 著长篇纪实文学《一滴长河水》,以时间为线,用散文式笔法,回顾了作者这一代“六零后”的成长轨迹——出身安徽贫苦农家、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又遇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发展的好年头,最终在上海成为行业专家……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世相的不懈思考,使得他笔下的小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既有友情的温暖、爱情的绚烂,也有人性的张力、世间的百态,洋溢着自我奋斗和青春飞扬的信念。
-
石油花李庆霞 著本书为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青海油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命使者马崇煊、当金山的母亲侯桂芳、志在荒原的孙子华、模范教师秦淑娟、视文学为生命的李玉真等10位石油女工和沈淑芹、窦当莲、周秀珍等10为石油家属代表与青海油田发生的真实感人的奋斗故事,展示了65年来石油女工们和石油家属们在柴达木盆地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状况,诠释了高原石油人站位边疆、心怀家国、执着奉献的大美情怀,弘扬了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为核心的柴达木石油精神,反映了青海石油人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和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
大战疫 历史不会忘记,2020年春天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战纪红建 著2020年初,中国武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战。 为全面、真实记录这场武汉抗疫的人民战争,疫情期间,作者纪红建在中国作协的统一部署下,逆行武汉采访35天,深入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医院,街道、社区、小区、企业、隔离点、派出所、警务室等场所,采访本地及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患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保洁员、超市工作人员等共200余人,挖掘真实的抗疫细节,收集武汉方方面面的抗疫故事。 本书记录武汉从无序到有序、从紧张到从容、从“封城”到“解封”的抗疫历程,为艰苦卓绝的武汉抗疫了一份历史底稿。全书以人民的视角,以贴近人民心声的情感为叙述的基调,用感情充沛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呈现了人民战“疫”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克服一切困难,打赢大仗的决心、勇气和力量,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面貌、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作品讴歌新时代,树立了新时代的人民英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