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燕东园左邻右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的非虚构力作,让挂上“历史建筑”标志牌的燕东园22栋小楼开口说话,讲述1926—1966年小楼里的住户与往事。作者以特稿的笔法、详尽的史料搜集,以及对数十位燕东园二代的访谈实录,抢救对现场的记忆,抢救被淹没的历史——缅怀与致敬那一代学人:他们出生于清末民国初年,留学于海外,在国难时毅然归来,以科学文化报效祖国,历经各种磨难,始终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徐泓的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她出生于燕京大学燕南园59号,从1946年深秋在她出生一百天时搬家至燕东园40号,至今一直住在燕东园,是这个园子里仅此一家的老住户。她深入每个家庭,记录了感人至深的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还有邻里之间的同事情、师生情,重现了那个时代学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书斋里的日常生活。
-
当呼吸化为空气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 著“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过去的他,毕业于斯坦福、剑桥和耶鲁医学院,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医术高超、前途光明的神经外科医生;现在的他,是肺部布满肿瘤、日渐虚弱,需要定期化疗的患者。当生命的尽头突然来临,当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他开始以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身份,回顾与记录自己的一生,探讨医学与伦理,亲情与爱情,以及人到底为何值得一活。当躯体逐渐衰竭,灵魂却日益坚韧。在走向生命终点的路上,保罗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也给出了对生命的终极回答——“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
经典常谈朱自清 著《经典常谈》是一本经典阅读训练的入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本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这本小册子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叶圣陶先生在1980年写的《重印〈经典常谈〉序》中这样评论道:“朱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二年,重看这本书,他的声音笑貌宛然在面前,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痛惜他死得太早了。”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读者通过《经典常谈》来亲近我们的经典古籍和传统文化。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朱自清的文字风格和研究方法,本书增收十四篇文章作为“延伸阅读”。《匆匆》《春》《背影》等七篇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有的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怎样学习国文》《文学的标准和尺度》等七篇则可视为《经典常谈》的延续扩充,它们或是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和理解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方法;或是讨论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某些重要论题;或是以具体作品为例,展示了读诗解诗的方法。这些都可成为读者经典阅读训练的有效助力。
-
清凉明月张雪南丰子恺是著名的大师,艺术和文学成就享誉海内外。本书稿通过23篇访谈,以丰子恺及其故交的后人追忆的方式,勾勒了丰子恺丰富博大的一生,仰望其丰美雄厚的艺术成就、豁达儒雅的文人品格和友爱积极的人生态度。被访谈人物谈吐中的丰子恺形象,与天上的那颗“丰子恺星”一样,熠熠生辉,闪耀着光芒。
-
生育笔记查维·伊芙·卡尔科夫斯基 译,苏文敬 著生育对女性的身体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不去诚实地谈论生育,整个社会将付出什么代价?在美国顶尖医学院的资深孕产专家查维·伊芙·卡尔科夫斯基看来,影视剧和媒体把生育描绘得过于简单和幸福,几乎没有人真正知道怀孕期间、之前和之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除了喜悦,怀孕还可能使女性面临尴尬、恐惧、愤怒,甚至生命危险。卡尔科夫斯基认为,大多数女性及其家人对生育完全没做好准备。孕吐的痛苦如何被忽视?孕检为何成为痛苦的知情权?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做不做输卵管结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个人决定?胎死宫内,怎样成为现代产科护理中最深的焦虑,又如何避免?勇敢、严谨、温和,卡尔科夫斯基挖掘多年的一线经验,讲述亲身经历的妊娠故事,揭开产科和产房的厚重帷幕,也揭开笼罩着女性身体和生育文化的迷雾。她既谈论生的喜悦,也谈论死的阴影,既讨论医疗的运作,也讨论生育背后的社会观念、文化背景。卡尔科夫斯基秉持职业精神,关怀患者、关怀女性。她说,在她的经验中,最常听到的话是“真希望有人告诉过我”。在这本书中,她将所有她认为女性应该知道的事、社会应该理解的事,和盘托出。因为,“女性的健康,就是人类的健康”。
-
寄生首尔[韩]李惠美首尔这座光鲜亮丽的大都市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空间!一张由资本和贪婪人性织起的网,将无数都市贫民困锁于首尔心脏的狭小空间——蚁居村。 通过深入调查与一手报道,李惠美不仅揭示了这座大都市中蚁居村生态系统的秘密,更向我们展现了一部从釜山到首尔的个人奋斗史。 作为一名曾经的住房难民,她忠实记录了大城市中如蝼蚁般的人为维持基本生存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那些委身于“地屋考”的居民,他们的生存证词无不令人震撼—— 64岁的李明道,逐渐产生了一种“只要能够换成钱,向全世界出卖自己的尊严都在所不惜” 的心理;59岁的洪某,一辈子都在梦想东山再起,但过的日子也就是每周末例行买彩票,指望总有一天会中大奖;在大学街蚁居村,年轻人不再像偶像剧中俊男靓女那样梦幻浪漫,而成了存折里连1万韩元都没有的住房难民。 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向上爬,而是每天都在期望自己不要被挤下去。 贫穷即原罪?年轻就得吃苦?拥有一个像样的家为何如此困难?何为居住正义?本书是对韩国房地产业一次大胆而尖锐的探查,追踪了经营蚁居房生意的无情炒房者,更投注了对底层人民的深情关怀。 透支未来的房地产,还会有未来吗?
-
回答东西等著本书汇集了作家东西接受的二十五篇重要采访,时跨三十多年,全景式地梳理了作家东西从初入文坛到日臻成熟的文学创作史。东西与各位访谈者坦诚相待、畅所欲言:童年月光下的憧憬、邮筒中投出的第一份书稿、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无私分享、书架上默默陪伴的卡夫卡全集、对故乡的深情回望……从文学到新闻、从影视到剧本、从写作到阅读、从日常生活到哲学思考,在一场场赤裸真挚的灵魂对话中,东西深邃坚定的文学目光、充满力量的审美、敢于担当的情怀、直面现实人生的勇气一一显现,引人深思。
-
王朝的余晖淮军1862—1900季宇 著《王朝的余晖》是季宇创作的一部书写中国晚清历史的作品。本书从1860年前后晚清政坛的动荡写起,一直到1900年庚子国变后结束,书写了晚清重臣李鸿章创建、发展淮军的始末以及淮军兴盛、演变直到最终覆灭的历程。作者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淮军所参与的清末多场战争的面目,展现了这一时期清王朝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迅速衰朽以及各阶层、各势力互相博弈的历史过程。拨开尘雾,重新观察这支曾经作为清王朝最后军事支柱的淮军,回顾那段烽烟四起、浮沉跌宕的中国近代史。
-
在路上纪红建 欧阳伟长篇报告文学《在路上》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和农村大变革为时代背景,采用宏大叙事和底层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全景式地记录了浙江桐乡人与服务区的传奇故事。从路边摊到找出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寻找服务区到勇闯服务区,从打造服务区到引领服务区,筚路蓝缕,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桐乡服务区人打下管理经营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半壁江山,并把服务区建成了“旅游综合体”“文化综合体”。“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两板精神,以及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弄潮儿”精神在服务区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
可可西里陈启文本书作者先后三次赴可可西里实地考察,在实地走访、亲身体验的坚实基础上,生动地描写了可可西里的生态面貌,直观地反映了可可西里苍凉、博大、雄浑、神奇的地貌带给人的震撼;详细地记录了可可西里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和物产资源,揭示了可可西里高原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的生态价值。同时,也讲述了“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杰桑·索南达杰,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第一位为保护可可西里捐躯的环保卫士,受他的精神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可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队伍中,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之路越走越宽阔——成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机制、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整体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